古代天文名詞釋義

清源


【正見網2005年09月28日】

【星宿】宿,古代把星座稱作星宿。杜甫《久雨期王將軍不至》:「異獸如飛星宿落,應弦不礙蒼山高。」古人往往認為人間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轉生的。

【東曦】曦本義是太陽,陽光的意思,許敬宗詩云:曦馭循黃道,星陳引翠旗。古代傳說太陽神的名字叫曦和,駕著六條無角龍拉的車子在天空馳騁。東曦指初升的太陽。《促織》:「東曦既駕,僵臥長愁。」「東曦既駕」指東方的太陽已經出來了。

【月亮的別稱】月亮是古詩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寫的對像。它的別稱可分為:

(1)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

(2)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

(3)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

(4)因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稱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

(5)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

(6)因傳說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廣寒、清虛。

(7)因傳說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為望舒。

(8)因傳說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

(9)因人們常把美麗的女子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

【五星】五星是指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五星。這五顆星最初分別叫辰星、太白、熒惑、歲星、鎮星,這也是古代對這五顆星的通常稱法。把這五顆星叫金木水火土,是把地上的五原素配上天上的五顆行星而產生的。《史記•天官書》中記載道,「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金星,古名明星、大囂、太白。光色銀白,亮度特彆強。除了太陽和月亮外,是天空看起來最亮的天體,最亮時比天狼星還要亮。金星於黎明見於東方叫啟明,黃昏見於西方叫長庚。《詩•小雅•大東》中說,「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木星,古名歲星或歲,有人認為甲骨文中的歲字即指歲星。古人把木星的周期與農事聯繫起來,可能因為木星和太陽活動周期相近。木星十二年繞天一週,每年居十二次的一次,故名歲星。並用歲星所在的次名作為紀年的標準。水星,古名辰星,離太陽最近,看上去總是在太陽兩邊擺動,離開太陽最遠不超過三十度。中國古代把一週天分為十二辰,每辰約三十度,故稱水星為辰星。火星,古名熒惑。以其紅光熒熒似火而得名。火星在天上的運動,時而由西往東,時而由東往西,很迷惑人,故名熒惑。土星,古名鎮星。土星每約二十八年繞天一週,每年進入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叫歲鎮一宿,好像輪流坐著二十八宿一樣,故名鎮星。

【七政】古人把日月同五星合起來,稱為日月五星,謂之七政。《尚書•堯典》中記載道「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宋蔡沈傳:「七政,日月五星也。七者,運行於天,有遲有速,猶人之有政事也。」日月五星又稱作七緯或七曜。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顆恆星。二十八宿的名稱,自西向東排列為: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唐代溫庭筠《太液池歌》:「夜深銀漢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張子容《貶樂城尉日作》「故鄉可憶處,遙指鬥牛西。」這裡鬥牛是指鬥、牛兩宿。劉禹錫詩:「鼙鼓夜聞驚朔雁,旌旗曉動拂參星。」形容雄兵出師驚天動地的場面,參星即參宿。

【四象】古人把東、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像為四種動物形像,叫作四象。東方七宿如同飛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龍,故而稱為東官蒼龍;北方七宿似蛇、龜出現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稱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猶猛虎躍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稱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象一展翅飛翔的朱雀,出現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稱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星空區域與地上的國州互相對應,稱作分野。具體說就是把某星宿當作某封國的分野,某星宿當作某州的分野,或反過來把某國當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當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閣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是說江西南昌地處翼宿、軫宿分野之內。李白《相和歌辭•蜀道難》:「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參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陝西、甘肅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捫參歷井是說入蜀之路在益、雍兩州極高的山上,人們要仰著頭摸著天上的星宿才能過去。

【銀河】又名銀漢、天河、天漢、星漢、雲漢,是橫跨星空的一條乳白色亮帶,由一千億顆以上的恆星組成。曹操《觀滄海》:「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陳子昂《春夜別友人》:「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蘇軾《陽關曲》:「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北鬥】又稱「北鬥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鬥形(或杓形)的七顆亮星。七顆星的名稱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排列如鬥杓,故稱「北鬥」。根據北鬥星便能找到北極星,故又稱「指極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淪降,援北鬥兮酌桂漿。」《古詩十九首》:「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玉衡是北鬥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記》中用「鬥折蛇行」,形容象北鬥星的曲線一樣彎彎曲曲。

【天罡】古星名,指北鬥七星的柄。道教認為北鬥叢星中有三十六個天罡星、七十二個地煞星。小說《水滸》就是受了這種說法的影響,將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義頭領描寫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文曲星】我國古代天文學家給北鬥七星的每一顆都專門起了名字,而且還特別把鬥身的α、β、γ、δ四顆星稱做「魁」。魁就是傳說中的文曲星。李>W《醮詞》:「長庚冷有芒,文曲淡無氣。」古人認為它是主管考試的神。而且古時認為文章寫得好而被朝廷錄用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北極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標誌。古代天文學家對北極星非常尊崇,認為它固定不動,眾星都繞著它轉。其實,由於歲差的原因,北極星也在變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為北極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樞為北極星,一萬二千年以後,織女星將會成為北極星。

【天狼星】為全天空最明亮的恆星。蘇軾《江城子》詞:「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

【壽星】為全天空第二顆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極星座最亮的星。民間把它稱作老人星。北方的人若能見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詩云:「今宵南極外,甘作老人星。」

【牽牛織女】「牽牛」即牽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銀河東。「織女」即織女星,在銀河西,與牽牛星相對。《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唐代詩人曹唐《織女懷牽牛》:「北鬥佳人雙淚流,眼穿腸斷為牽牛。」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東官蒼龍七宿中的心宿。《詩經.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當於公曆的八月,流火是說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漸西降,表明暑氣已退。

【華蓋】華蓋,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屬仙後座。《宋史 • 天文志》中寫有「華蓋七星,槓九星如蓋,有柄下垂,以復大帝之座也,在紫微宮臨勾陳之上。」 殷堯藩《帝京二首》詩云:地入黃圖三輔壯,天垂華蓋七星高。華蓋星,是鄭和下西洋遠航中重要的導航星座之一。

【彗星襲月】彗星俗稱掃帚星,古時認為此星出現是不祥的預兆,吳融《經苻堅墓》:「八公山石君知否,休更中原作彗星。」就是用的此意。彗星襲月即彗星的光芒掃過月亮,按傳統的說法是重大災難的徵兆,《唐雎不辱使命》:「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

【白虹貫日】「虹」實際上是「暈」,大氣中的光學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往往是天氣將要變化的預兆,古人把這種現象視作人間將要發生異常事情的預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漢代鄒陽《獄中上樑王書》:「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養荊軻,讓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顯現,太子丹卻畏其不去。

【雲氣】古代認為龍起生雲,虎嘯生風,即所謂「雲龍風虎」。又說真龍天子所產生的地方,天空有異樣雲氣,占卜測望的人能夠看出。如《鴻門宴》:「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宋之問詩云:欲識龍歸處,朝朝雲氣隨。

註:以上內容都是根據資料整理、修正而成的。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