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的故事

一鬥


【正見網2005年10月12日】

春秋時智伯待豫讓很好。後來智伯被趙襄子殺了。豫讓想為智伯報仇,漆身吞炭,藏在橋下等機會,後來趙襄子到橋頭馬驚,趙襄子說:「這一定是豫讓。」手下人搜出了豫讓。

春秋人鄭國大夫子產用自己的乘車接濟人渡河。孟子說:為什麼不修橋呢?

秦末人張良游下邳橋,有一老人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橋下, 對他說:「小伙子下去給我拿取鞋。」張良下去取來鞋,老人笑著走了。

三國時諸葛亮派使費偉出使吳國,諸葛亮送他到成都縣南八十裡橋邊,說:「萬裡之路始於此橋。」

晉朝人劉牢之和慕容垂戰於五丈橋橋津,大敗,牢之馳馬跳過五丈澗,得以身免。

北魏人崔亮當雍州刺史時,城北渭水淺不通船,行人艱阻。崔亮想造橋,可是沒有大木。恰好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長木數百根,橋遂成,至今猶名「崔公橋」。

唐朝人韋丹騎驢過東洛中橋,見一漁夫賣一大黿,系在橋柱上,觀者數百。韋丹問:「幾千錢可贖?」說:「五千。」韋丹說:「我只有驢值三千,可以嗎?」說:「可以。」韋丹把大黿放入水中,徒步離去。

唐朝人劉禹錫過金陵秦淮河,見昔日東晉人謝安和王導的住宅破敗不堪,寫道:「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後漢顯德七年,趙匡胤領兵過開封城外陳橋,被士兵黃袍加身,成為宋太祖。

宋朝治平三年,河中府的浮橋被大水沖斷,牽引浮橋的八尊鐵牛每尊重幾萬斤,都沉入了河底。官府募人打撈,有個叫懷丙的和尚前來應募。

(出自《太平御覽》等)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