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樂器介紹:迷人的法國號(圓號)

伶秀


【正見網2006年05月18日】

源起

在現代管弦樂團、管樂隊中,有一種形狀象蝸牛,音色溫暖柔和的銅管樂器,它就是法國號(德、英Horn,法Cor,義大利 Corno)。Horn一字的原義是獸角的意思,它也確實是從獸角發展而來的管樂器。早期可能運用於狩獵或軍隊中的通信工作,到十四世紀時出現金屬材質,十八世紀逐漸發展出吹嘴;銀制(或銅製)的號管長達3.7公尺(12英尺),蜷繞成圓型,所以又名「圓號」。它是最美觀迷人的樂器之一,也被認為是最難演奏的樂器。

法國號的名字起源於十八世紀的英國(叫French Horn),而其發展更是起源於德國,和法國並沒有很深的淵源。它之所以叫法國號,主要由於法國音樂家首先把它運用在歌劇中,因而逐漸廣泛的被法國樂隊採用,所以被稱為法國號。

結構和吹奏方式

法國號的吹管部份細而長,彎曲成圓形,尾部則擴大成漏鬥狀的喇叭口。原本都以喇叭口朝上的方式演奏,後來演奏者意外發現,以右手放進喇叭口,可以控制細微的音高變化,而且製造特殊的效果,因此法國號就被改良為喇叭口朝右後方。利用右手在喇叭口的控制,在不使用按鍵下可以吹完一個完整的八度,也可擔任調音的工作,因為這需要靈活的右手,故現在法國號才以左手按鍵,也是管弦樂團中唯一用左手的樂器。

法國號的吹法基本上與其它同類的銅管樂器(有如小號,長號等樂器)相似。吹奏者的嘴唇的顫動激動了樂器內的空氣而造成聲音的產生。圓號在銅管樂器家庭之內是第二高音,稍微比小號低了一點,和長號差不多一樣。

調性

法國號管子比一般銅管樂器長很多,其泛音也是所有樂器中最多的。早期法國號它缺乏閥門,吹奏者必須使用右手來改變音調;因此並不能吹奏出每一個音調。當時的作品也因此受到了限制(這時期為法國號寫的名作有莫扎特的四首法國號協奏曲k412、417、447、495)。到十九世紀,德國發明家製造了閥門,法國號的吹奏也變得容易多了,然而技巧更難、樂器的潛能更得以激發的作品也開始出現了(如Glière的圓號協奏曲)。

一般說來,現在較常用的法國號依調性來分可分為F調、降B調及雙調三種。而其後雙調樂器的出現(稱為Double Horn),藉著左手拇指的按鍵輕易地在任何時間,任何音域中將樂器由F調轉成降B調。

法國號的出音比實際記譜低了五度,亦屬移調樂器之一。它的弱音奏法很特殊,也是以插入喇叭口內的用右手來改變聲音的高低。

音色

法國號音色柔和,弱奏時,像是自遠處悠悠傳來,接近弦樂的音色,中等音量時,近於木管的音色,強奏時,卻又有銅管的音色。法國號和其它樂器都能結合得很好,再加上合奏時其中音部持續飽滿的和聲,使得法國號成為連接銅管和木管的橋樑。(通常降B調法國號具有銅管的音質,較為明亮,有力,適合進行曲,而F調的法國號則有木管的屬性,溫柔,渾厚,相當適於抒情的樂句)。

法國號因為音似狼嚎,因此也有人戲稱為狼號。在普羅高菲夫的音樂劇―《彼得與狼》中,即是以三隻法國號來代表狼。它也是十九世紀作曲家想要製造浪漫氣氛時所選擇的樂器,例如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開頭,和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裡溫婉的夜曲;在莫札特、貝多芬和海頓的許多作品裡也可聽到它迷人的音色。

名曲和名家

法國號的名曲除了上述的莫扎特寫的協奏曲之外,海頓、韋伯、理查.史特勞斯、亨德密特等都為法國號寫過協奏曲。與鋼琴合奏的法國號曲目還包括貝多芬的奏鳴曲op.17;舒曼的奏鳴曲op.70;斯克裡亞賓的《羅曼斯》;凱魯碧尼的兩首奏鳴曲以及聖桑的《羅曼斯》等。法國號參與的室內樂曲則包括:和小提琴、鋼琴合奏的布拉姆斯的三重奏op.40;海頓的嬉遊曲(和小提琴、大提琴合奏);布列頓為男高音、法國號和弦樂寫的《小夜曲》和莫扎特為法國號寫的弦樂五重奏(K.407)。此外還有許多法國號和不同器樂組合的其它曲子。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