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邪惡主義與中國文化漫談(三)物質主義與看淡名利

鴻明


【正見網2006年07月30日】

中國文化承認人性中善惡同存,並認為人對物質和名利的慾望會導致人性惡的一面的膨脹。因此中國文化通過看淡名利的方式導人向善。

對於普通民眾,「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讓百姓在獲取自己應得利益的時候,要遵守道德標準,不要傷害他人。「富貴在天」使百姓無論富貴還是貧窮,都能夠保持心態的平衡,不嫉妒他人。而勤儉持家告訴百姓「不勞而獲」是可恥的行為,鼓勵百姓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財富。

對於帝王,中國文化認為「與民爭利」是心胸狹窄的表現。帝王的職責是讓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如果帝王聚斂財富,那是在同百姓爭奪利益,不是帝王所應為的。

在更高境界上,中國文化要人放棄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從而能夠不被利益所左右,達到心靈的純淨和平和。在這樣的狀態下,人就可以洞徹和感悟宇宙的真理,也就是所說的「得道」。

如果將物質和精神視為兩極的話,中國文化走的是看淡物質,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的路。這一套從上到下的完整系統維持了社會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共產邪惡主義正好與此相反。它不承認人性的善與惡,一切的基點是物質(階級的劃分就是根據人擁有財產的多少決定的)。共產邪惡主義理想追求的也是物質上的絕對平均主義。在絕對平均主義下,勤勞和懶惰變得沒有任何區別。共產邪惡主義是利用人對物質的慾望,並採用惡的手段(暴力)達到自己物質上的要求。而中國近幾十年不斷的政治運動中,用強取豪奪和殺人的手段消滅地主、富農甚至中農,消滅資本家等運動,正是共產邪惡主義這種物質理論和暴力理論的實踐。

幾十年過去了,雖然共產邪惡主義的物質天堂沒有人再相信,但是共產邪惡主義的絕對物質主義取代了中國文化的看淡名利。如果中國文化還存在於人們的心中,也許就不會有那麼多「毒米」「毒油」「毒奶粉」,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出於妒嫉心而傷害他人。而公有制更是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危機(這一點我會在後面專門論述)。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