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6年08月19日】
編者按: 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原文】
林放(1)問禮之本(2)。子曰:「大哉(3)問!禮,與其奢(4)也,寧儉(5)。喪與其易(6)也,寧戚(7)。」(論語・八佾第三)
【章旨】
本章是孔子闡明禮法的重要。
【注釋】
(1) 林放:春秋魯人,孔子學生
(2) 本:意為根本
(3) 大哉:讚美詞
(4) 奢:是奢侈
(5) 儉:是減省
(6) 易: 喪禮的禮節、儀式
(7) 戚:哀
【語譯】
林放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說:「你問的好極了!依禮而言,與其過於奢侈浪費,寧可節儉樸素。辦理喪葬大事,與其過於注重形式與外表的繁文縟節,寧可內心哀戚。」
【延伸思考】
1.請想一想有哪些同學的行為是值得大家學習的?
2.請思考看看自己有哪方面的行為是不合乎禮法的?
3.我應該怎樣做的更好?
【說故事時間】
北魏的時候有個長孫慶明,皇帝賜給他一個名字叫做儉。儉從小為人端正,有著高尚的操守,即使在自己家中,每天也都非常莊重,因此文帝非常敬重他。
當時,荊襄剛收服歸降,文帝命長孫儉前去統領。長孫儉擔任統領十二州的都督後,因為荊襄是當時的蠻荒地方,晚輩從不侍奉長輩,長孫儉覺得應改掉此陋習,於是教導他們孝悌的道理,當地民風得以轉為善良。
後來長孫儉當上尚書官。有一次,皇帝與大臣閒談時,皇帝對大臣們說:「這位長孫尚書,為人端莊而肅穆,守禮莊重,各位賢卿應效仿他的品德,守禮才得以固民之本。」
這故事告訴我們守禮端重的人,對身邊的人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當我們見到他必然會肅然起敬。所以我們想得到別人的敬重,首先要先端莊自己的行為,所謂自重而人重便是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