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探討人的壽命是由什麼決定的?

周正


【正見網2006年09月06日】

壽命與身體健康是一個人人都關注的話題。從古代的養生,到近代的科學,有著各種看法。現代醫學又開始從分子水平來研究細胞與基因。可是,基因對一個人壽命的影響有多大呢?2006年8月31日《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探討了這個問題,答案是令人失望的。

(一)

文章中說,92歲的Josephine Tesauro居住在賓州匹茲堡市的郊區。雖然年紀很大,卻依然腰直、牙堅,身體很健康,而且還能開車訪友、去教堂、購物等。可是她的雙胞胎姐妹卻情況大不相同:大小便失禁,進行過髖關節置換手術、視力基本喪失,此外還有老年痴呆等等。

報導中說,即使是研究衰老的專家們知道這個事例後也很驚異:這對孿生姐妹基因相同、在同一家庭中長大,一生中又生活在同一個地方,為甚麼衰老與健康的情況會大相逕庭呢?

有關衰老和壽命,近代科學的解釋也是翻來復去的有好幾種。在幾十年前,人們認為是由環境、飲食、運動、及醫療保健程度來決定的;後來就有了基因學說,認為由於基因不同,有的人命裡註定就是能夠大吃牛排、大抽香菸還能活到100歲,而有的人就不行,這種觀點現在還很流行。

可是最近的一些研究發現,除了個別的長壽家族之外,總的來看基因在決定人的壽命與健康狀況上並不怎麼重要。也就是說,要想從親屬的壽命來預測某一個人的壽命,通常來說這是不可能的。

德國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研究人類壽命的負責人James Vaupel 介紹說,比方說,人的身高與遺傳關係很大,而壽命則遠不是這個樣子。不要說從父母身上很難預測一個人的壽命,即使是完全一樣的雙胞胎,壽命也會不同,差別平均在10歲以上。

人的壽命是一個很奇妙的事情。尤其到老年,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趴下了,而且也不一定就能看出什麼特定原因。在不同的人中,有的要體弱一些,有的則強壯一些。當然一般認為強壯的要活的時間長一些,但也不全是,因為有的人看上去體弱卻能一直活下去,有的人看上去強壯說不準一下子就一命嗚呼了。

報導中說,有些疾病,象Alzheimer或早期的心臟病,要比癌症等疾病與遺傳的關係更大。但即便是對這些病,某個人有遺傳傾向並不意味著就會得病;事實上大多數有某種特定疾病遺傳傾向的人並不得這種病。再退一步講,即使是得了一些病―甚至是死亡率較高的疾病―也不意味著該人就會死於這個病。

所以想預測一個人的壽命是很難的。丹麥研究疾病傳播的教授Kaare Christensen介紹說,科學家能夠預測一定的機率,比如肥胖、抽菸等會讓人短命;但具體到對一個人的預測,那幾乎是無能為力的。

(二)

文章中的另外一個例子是James Lyons,住在密西根州。他的父親55歲死於心臟病,從病發到死亡只有6個小時。不僅如此,他的兩個堂兄一個死於57歲,一個死於50歲。尤其50歲的那個,一直很健康、精力充沛,可有一天一下子就走了。由於這個例子在先,所以James Lyons進入50歲時,就開始提心弔膽。

可是25年過去了,75歲的James Lyons依然很健康。他比他的家族中的絕大多數人活的時間都要長。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沒人知道。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Christensen從雙胞胎入手―因為他們的基因是相同的,容易比較。他與他的同事們,收集了丹麥、芬蘭、及瑞士三個國家從1870到1910年出生的所有同一性別的雙胞胎(大約有2萬多人)。

調查的結果顯示,基因對壽命的影響要比公眾、比科學家事先預想的要小很多。即使是基因完全相同的雙胞胎,其壽命也是差異很大。

在另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研究了北歐的近4萬5千對雙胞胎,調查了癌症患病率的情況。結果發現,在眾多的癌症中,只有幾種能看出與基因的關係,這其中有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直腸癌。但是,即使是這三種能看出聯繫的癌症,其關聯也並不大:如果雙胞胎中一個患癌症的話,另外一個患病率少於15%。這個結果讓人們感到由基因來解釋癌症發病的觀點有些牽強―因為要真是這樣的話,雙胞胎中一個患病,另外一個患病率怎麼說也是要接近100%的。由此,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的Robert Hoover 寫道,過去有些科學研究人員認為,如果有了一定的數據(比如一個人基因組的構成),就可以預測其患病率;顯然,這種想法是要重新考慮的。

報導中說,決定人壽命的原因是什麼,科學家們還不知道,只能用隨機性來解釋。

(三)

就壽命與健康,古人認為做惡者會折壽、短命;行善者會積德、延壽命並福澤子孫。過去許多上了年紀的人也都這樣講,古書中也有不少記載。即使是諸葛亮,也因征戰中傷人太多而被減壽。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且不說一個人的壽命是隨機的、還是「生死由命」,但如果有天理的話,一個人選擇行善還是做惡還是會對其今後有影響的。

是不是這樣,讀者您不妨可以自己想一想。

參考資料:
Live Long? Die Young? Answer Isn』t Just in Genes: http://www.nytimes.com/2006/08/31/health/31age.html
http://minghui.ca/mh/fenlei/148/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4214)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