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6年09月11日】
*正見網2006年08月19日審閱「惜時二首」(登載一首):
「迫:昨日尚覺熱難耐,今朝雨攜秋意寒。正法救度時更迫,多少眾生命在懸」。這裡的「熱」和「寒」,作者好像沒有準備賦予它們什麼喻義,而是從寒熱交替中襯托時間在流逝,以此顯出「迫」的氣氛來。四句的小詩,用兩句造這樣的勢就有些浪費,而且讀起來有空泛的感覺。
另一首「洪勢迅猛:分秒如年迫害初,回首一瞬七載余。洪勢穿越何浩蕩,時日不待我踟躕」,由於已經登載了,因此這裡的討論只是為作者自己希望提高時提供一點參考。最後一句「時日不待我踟躕」,可以因讀法不同而產生歧義:「時日不待、我踟躕」和「時日、不待我踟躕」有完全不同的內涵。作者的意思當然是第二種,但如果首先考慮七言詩的讀法(一般讀者會這樣),則第一種理解可能性較大。第二種理解要仔細分析上下文後才能確定。另外,「踟躕」如改作「躊躇」,不但在詞義、韻腳方面都有改善,而且更主要的是,後者遠比前者淺顯易懂。對於大法弟子的詩歌,「易懂」是個重要的考慮,多一個讀者能懂,就多一個讀者可能接受你的觀點和真象。
*正見網2006年08月19日審閱「詩四首」:
「夏日蓬勃:這一季//你快意的成長//水流過的地方//新夢在徜徉//汩汩的勇氣//漲起希望的帆」。文中的「你」是誰?最後一句失韻。
「光明路:願將此心向自由//大路長歌踏破愁//連宵風雨民生苦//浮華墮落豈是福//天意此去搗妖陣//乾坤朗朗清明復」。這裡討論的「民生苦」、「浮華墮落」等是常人一層的社會問題,雖然也可以附帶說說,但和「搗妖陣」「乾坤朗朗」的目標就差得較遠,有點不合拍的感覺。另外,「愁」和「福」是不同的韻,不相押,只有「福」和「復」相押。
「希望:風聲入夢渾不覺//綠意正濃此時節//生命如景意如斯//歌詠吟唱總婆娑」。這首詩很通順流利,但內涵稍嫌朦朧,而且看來和修煉、大法等沒甚麼關係。另外,最後一句完全失韻。
「詠荷:昨夜風聲驟雨起,眼前春色零如泥。唯有碧荷亭亭立,風來雨去不相宜」。作者可能沒注意到,「荷」不生在春天,而是秋天,中間還有個「長夏」隔著。寫詠物詩最忌諱這種細節上的疏忽。正見網上特地為學寫詠物詩的作者登載了一個詠物詩系列,非常詳細的演示了寫詠物詩的全過程(作者投稿時不必那樣詳細),可以參考。最後一句的意思很不明確,這樣就無法把作者自己的想法清楚的傳達給讀者。
*正見網2006年08月19日審閱「感恩」:
「憶百年往事蹉跎歲月,看萬裡江山誰主風流。雖千難阻隔風雨未斷,然乾坤再造中華復興」。
首先感謝作者積極投稿的心意,而且來稿的內涵也是很好的。以下的討論僅供你學習詩歌的參考。目前我們看到的詩歌,總的只有兩類:一類是古體詩,一類是新詩。我們把古體詩界定為「字數、句讀和押韻都滿足古代詩歌(包括格律詩、古風、樂府等)的基本要求」;而新詩則只要求「押韻、簡練,有一定的節奏感」。一句話,它們必須具有詩歌所獨有的形式,而不能是散文的分行和加韻。按此而論,作者的四句詩在結構上應當屬於(結構整齊的)新詩的範圍。但因為不押韻,因此還不能滿足「詩歌」的基本要求。按作者的寫法,倒有點象對聯的格式,但對聯在「對仗」方面的要求非常高,一般人寫的對聯往往都沒有達到要求。如果作者希望學寫詩,可參考正見網上「詩歌常識」系列裡的基礎文章,通過練習,必能逐漸掌握詩歌的基本寫法。
*正見網2006年08月19日審閱「沒有翅膀也能飛翔」:
第四節(最後一節):「雖說你沒有翅膀// 你的思想卻能在廣宇飛翔// 因為你心系蒼生// 才有穿雲透霧的力量」。 標題說「沒有翅膀也能飛翔 」,但實際上詩裡說的是「思想卻能在廣宇飛翔」,這就沒有什麼特殊性了,因為在常人看來,誰的思想都「能在廣宇飛翔」。這裡是不太好寫:要寫高了,常人不信,也就起不到讓他明白真相的作用;講低了,他又覺得大法弟子並沒有任何超常的地方,也不容易相信。特別是詩歌,用的字很少,要表達得恰到好處,還真不容易,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