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6年10月28日】
宏祥小學午休時間,老師們男男女女的,這屋三個,那屋五個的,湊在一起吃午飯。
自從張校長來了的兩年多,大家很少有互相請客的習慣了。以前,中午沒幾個帶飯,大家彼此請客。其實,很多人都厭煩這風氣了,掙的兩吊半,都搭在了無用的酒桌上,可是誰也不敢打破這個不成文的「規矩」。都是受害者,又都表面裝作滿不在乎的樣子,自覺的維護這個規則。一到中午下班,鬧哄哄樂呵呵的張羅中,隱藏著虛心假意,雖然感到象割肉一般,但是,大家也都習以為常的麻木了。因為是領導喜歡這樣,喜歡喝酒。
張老師不同,質樸而認真,來到的第二天就開始帶午飯,這樣,大家出去吃飯的人,就不自然了。請她一起去吃吧,她說啥不干。很快,幾個早就想帶飯的老師,馬上開始帶飯了,於是,不久這個午休飯局的習氣,就沒了。
張老師的孩子,剛剛考取了大學,大家閒談的話題,自然離不開這個。有人問張老師是怎麼教子有方的,有人問張老師能不能幫助自己,教育教育我家的孩子。
張老師的經驗是這樣。
因為自己生活一直不是很富有,而自己從小就接受了父母的一句「慣子如殺子」的古訓,所以,對孩子從來是要求很嚴。從來不在物質享受上引導孩子,自己也不講究這些。記得女兒還是小學的時候,張老師和愛人下班後去市場賣烤肉,把孩子自己反鎖在屋裡,孩子一個人慢慢的也習慣了,也不害怕了,在家默默的寫作業,寫完作業就一個人玩,玩累了就趴在床上自己睡了。
回來的時候,看到孩子的小臉蛋弄的髒兮兮的,熟睡的樣子象個小貓,既心疼又可愛。沒辦法,生活所迫呀。
孩子大一些的時候,也給她一些自由了,過年老人親朋給的壓歲錢,都給她單獨存放,可是,女兒從來不亂花錢。在父母的影響下,也知道節省。為了省錢,每天放學常常是提前下車一站地走回來,說這樣每天能省一塊錢。
但是,社會的複雜和風氣的敗壞,慢慢的無形中也影響了孩子,她上高中的時候,漸漸的產生了攀比消費的心理。看到別人都不帶飯,中午都花錢去買吃的,於是,試探著和媽媽要錢,也想每天買吃的。張老師給她拒絕了。因為孩子買那些東西,無非是麵包火腿腸之類,既多花錢,還沒營養,哪有自家帶的飯菜實惠。於是,張老師一次狠狠教訓了孩子一通,規定必須帶飯,不能愛虛榮。為了有說服力,自己每日陪著孩子帶飯。全班幾乎沒有幾人帶飯的,除非家裡很窮的農民工孩子外,所有孩子一到中午,哄的一下,跑出去買可口的好吃的去了,教室中就剩下三三兩兩的孩子捧著飯盒吃飯。其中,就有張老師女兒一個。吃自己帶的飯,喝自己帶的水。別人孩子是買純淨水喝的。
一次,語文老師布置寫一篇作文,題目以我的爸爸或者我的媽媽命題。孩子回來徵求媽媽意見,問問怎麼寫,媽媽說,你還是寫你爸爸吧。媽媽工作體面,是校長,可是你爸爸沒工作,每天蹬三輪車賣貨,風風雨雨的,很辛苦,沒社會地位,你應該寫他,讓爸爸感到當父親的自豪。
於是,孩子把爸爸平日的生計辛酸寫的淋漓盡致,如何的頂風冒雨,如何的起早貪黑,如何的在嚴冬的夜晚,起來捶著寒腿睡不著覺,如何的啃著硬幹糧,喝著涼水,守候顧客的到來。
結果,老師在學校把這篇作文作為範文宣讀,受到學校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因為孩子有了好的品行,學習自然不用操心,知道用功。沒有什麼攀比穿著,攀比吃喝,搞對像之類的雜七雜八的雜念,學習成績自然穩步上升,考取大學也就水到渠成。雖說不是什麼名牌大學,但是自己的成績就在那裡,畢竟是自己實實在在的付出所得到的結果,也就心安理得。
很多大夫,能治好別人的病,而自己一身的病卻揮之不去;很多老師,能教會別人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卻吊兒郎當,很不爭氣。
世界真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