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經世致用 身體力行

弘毅


【正見網2006年11月18日】

王安石在鄞縣做知縣時,由於成功的解決了旱災和饑荒的問題,受到上級的賞識,被推薦到北宋首都開封做群牧司判官,但是王安石卻連續上書十幾次請求外調。他的上司有些惱怒的問他:「士人們都願意考上功名以後到京城做官,我也是因為賞識你,所以才一定要推薦你做這個官職,你為什麼一直上書請求外調呢?難道你不滿意牧司職務,覺的這個官職太小、不足以展現你的才能嗎?」

王安石聽後解釋說:「老師實在是誤解了我的意思啊。學生十分蠢笨,到十七歲的時候才幡然醒悟,明白時光易逝,人生苦短,這才發憤讀書。但是我讀書的目地不在於以文士出名,而是想做些實事。」

聽到這裡,上司的臉色緩和了下來,說:「你的志向遠大啊。」

王安石說:「我年青的時候,曾經隨著父親輾轉各地,發現地方上存在很多弊端,民眾生活艱苦。我記的父親在臨江做判官時,曾經因為整治當地橫行鄉裡的豪強,而被他們誣告陷害,我曾經很為父親抱屈,認為他這樣做不值得。但是父親教導我說,做官就要為民請命,不要貪圖一時的榮華富貴,否則讀書又有什麼用呢!」

上司非常感動的說:「真是後悔沒有與令尊大人深交啊!」

王安石又說:「我在鄞縣做知縣的時候,看見貧民把僅有的一點糧食繳官,我實在慚愧,不知道他們以後還怎麼過日子。我一直想往地方上調
動,也是不能忘記那些窮苦的百姓,希望到地方上做一些實事,興利除弊啊。」

儒家認為道德修養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身體力行。實踐是學習的一部分,學而不行、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而不見諸於行動,就等於沒有學習。因此,只有知和行相互補充、相互配合,付諸實際行動,才能取得真知,也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