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6年11月15日】
*正見網2006年11月7日審閱「詞四首:滿江紅(寒梅運春)、如夢令(迎春)、虞美人(中原變)、聲聲慢(國人快醒)」:
下面我們對這四首詞中共同存在的某些問題發表一些看法,並提出一些建議。只是審稿同修的個人意見,希望能對作者有一些參考價值。
1。作者所使用的許多詞語、句子都帶有生造的意味,致使其內涵無法確定,給人生硬難懂的感覺。比如:(滿江紅-寒梅)「善韻金枝」「皓靈軒宇」「暴漠疾風開月魄」「醒華古」「群魔動,邪共豎」「紫雲浮」;(虞美人)「古韻金華皓」;(聲聲慢)「慘狀有沒彼岸」「惡共面,要一隻、明眼看轉」等。
2。作者似乎只注意到文字表面一層的內涵,沒有注意到文字後面的意象是否與現實或所寫對像相符。比如:(滿江紅-寒梅)「排山力、傲骨英氣」「寒霜酷雨觀翩舞」「凡塵震,悠悠挺佇」「散清芳,甘露灑人間」「九劍齊揮消眾惡,乾坤拂正敲春鼓」等。
3。由於上述原因,意象混亂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比如:(滿江紅)「推暴政,冤魂土」;(如夢令)「古韻成灰驅鳳,遍地冤魂寒凍」;(虞美人)「冰心玉語流星耀,遺風今望已成灰,颳起暴沙滾滾酷寒追」;(聲聲慢)「 邪惡幽靈飄入,古風飛遠」「滿地灰泥作飯,瘦如柴,肝腸寸消皮爛」(不知是實寫還是比喻)「望著初陽,生起萬般愁亂」等。
建議:儘可能使用人人能懂的詞語和句子。如果因為韻腳和平仄的牽掣而產生這種生造的現象(至少某些句子是屬於這種情況,比如「天要速消中共」「冤魂土」),建議作者先寫一些不要求平仄規律的古詩。有許多作者的詩歌都不講平仄,而其中確有一些很好的作品。如果對詞有偏愛,不妨先按詞譜的句式來寫,對於韻腳和平仄,能滿足就滿足,不強求,這樣就沒有牽掣的因素,也就不會被迫寫出難懂的句子來了。
另外,一些細節問題:「如夢令」中「快退黨新生送」是折腰句讀法,而詞譜中這句不是折腰句;「虞美人」中「 問君芳夢宿何方」,「芳夢」一詞恐為誤用;「聲聲慢」中「清清空空,寂寂寥寥,艱艱苦苦難難」生硬模仿前人,效果自然是不好的。
*正見網2006年11月9日登載「天象」:
原句「世人只在迷中轉」,改「只」為「莫」,把批評的口氣改為勸勉;「天災瘟疫為那般」,語氣不太合適,改「為哪般」為「有因緣」,變成講真象的內涵;「大限將至幾人醒」改「幾人醒」為「人快醒」,也是改批評為勸勉;「一念三退保平安」可能導致歧義:只要口中一念「三退」就保平安了,與作者原意完全不同,因此改「一念」為「誠心」。
*正見網2006年11月10日審閱「憶江南・快清醒」:
首先請作者注意,任何一個宋詞的詞牌,比如「憶江南」,不但在句式上有確定的要求,而且每一句中各個字的平仄,以及韻腳的多少、位置、平仄都有具體要求,如果不能符合這些要求,就不能算作這一詞牌下的詞。有關詞的基本常識,請參見正見網「詩詞常識」的系列文章。
對於不滿足詞牌要求的作品,我們一般當作長短句詩歌來對待,滿足登載要求仍然登載,只是去掉原來標題中的詞牌名字。此詞沒能登載的主要原因:詩歌最好以形像、生動的語言,用圖畫(意象)來表現。這首詩都是直接講道理的,就要求在語言上儘可能有新意,給人新鮮的感覺和印象,否則,讀者讀後沒有印象,就很難認同作者的意見。要把詩歌寫得生動些、清新一些,需要有一定的練習過程,多看其它寫得較好的作品也會有幫助。
*正見網2006年11月11日登載「歸途」:
與該詩一起投寄的共八首詩,另外七首的簡單情況如下。「競渡」:濁浪滔天大江流//百舸競渡奮力游//千帆揚起爭相過//不到終點不停留。此詩「濁浪滔天」顯然是比喻險惡的社會環境,但「百舸競渡」只是為了「爭相過」「到終點」。這個比喻是不恰當的。正法就是要正一切不正的因素,不是從裡面快點跑出來「到終點」就完事了。「去執」一詩的第三句用了「修心斷欲去執著」。師尊的原話,就是加了引號也不能用,況且沒有加引號,這是一個原則問題,希望所有作者都引以為戒。「必償還」一詩第三句「迫害法徒難逃過」有歧義:(一)因為「迫害法徒」(的罪)而「難逃過」(懲罰),這應是作者本意。但「逃過」是及物動詞,必須有賓語,因此這樣寫並不明確。碰巧此句又有另外解釋,因此更容易讓人誤解:(二)「迫害」(是)「法徒難逃過」的,也就是「法徒難逃過」「迫害」的倒裝句,這種解釋比第一種解釋更合語法和詩歌的句式,但意思肯定不是作者想要說的。更碰巧的是,該詩第四句又是有歧義的句子「層層滅盡必償還」:(一)因為幹了「層層滅盡」(的事),所以「必償還」(必須償還),這顯然不是作者的本意;(二)「層層滅盡」是作為「必償還」的形式,這是作者的原意,但從句子結構來講,卻比較牽強。因此,如果上面兩句的讀者是大法弟子,可能一般都會理解到作者的原意;但如果讓常人來讀,誤解作者原意的可能性卻要大得多。「真邪教」一詩末句「九評判辭不虛傳」,並未以任何方式把「判辭」告訴讀者。「百毒不侵」一詩第二句「人心起念皆妄想」似乎太獨斷了。人有許多執著,不能都歸入「妄想」。第四句「百毒不侵無微恙」,意在寫實和比喻之間,但「無微恙」的說法總是不太貼切。「玉龍雪山」後兩句「東巴神在最高處//千裡續緣聚吾胸」令人不解而且吃驚:「東巴神」是誰?還把他搬到「最高處」,而且「千裡」來與作者「續緣」,會聚到作者「胸」中?請作者注意「不二法門」的問題,不能隨便什麼神都請到大法弟子的作品中來。如果是寫作者前世,應當加一個小注在詩後,以免讀者誤解。「大迷將散」一詩共八句,但讀後很難明白作者到底講的什麼事情:「旗斜風不動//幻影未必真//日晷長入夢//是非添雜陳//欲靜心不止//撣落多少塵//大迷將散去//空無看昏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