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華歆患難見真情(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6年12月13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華歆(1)、王朗(2)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3),歆輒(4)難之(5)。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6)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7),正為此耳;既已納(8)其自托(9),寧(10)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11)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出自《世說新語・德行第一》)

【注釋】

(1) 華歆(音化新):字子魚,三國魏平原高唐(今山東省禹城縣西南)人。東漢末擔任尚書令之官職,魏明帝時任太尉。
(2) 王朗:本名嚴,字景興,三國魏郯(今山東省郯城縣)人。東漢末被舉為孝廉,曾任太守;魏明帝時任司徒官職。
(3) 依附:此處指搭乘華歆與王朗所共同乘坐的船。
(4) 輒:馬上。
(5) 難之:感到很為難。
(6) 舍:捨棄。
(7) 疑:遲疑,無法決定。
(8)納:接受。
(9) 自托:託身。
(10) 寧:怎麼能。
(11) 拯:拯救。

【語譯】

華歆與王朗一起坐船逃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一起逃,華歆感到很為難。王朗說:「幸好船上還寬敞,為什麼不可以呢?」後來賊兵追上來了,王朗想捨棄所帶的那個人。華歆說:「當時我感到遲疑而未做決定,就是怕發生現在這個情況;既然已經接受他的託身請求,怎麼可以在危急時拋棄他呢?」於是還是象當初那樣帶著他一起逃難。世人就以這件事情來判定華歆與王朗的好壞。

【研析】

在緊急危難中,是否願意幫助別人,且幫忙到底,在本故事中,華歆與王朗兩人採取了迥然不同的處理方式。在別人求助的第一個時間點上,王朗雖然馬上展現了樂於助人的態度,但後來卻在賊兵來到時,為顧及自己的性命,違背諾言,想要拋棄別人。而華歆,雖然在別人求助的當時,思慮較周密,已想到未來可能會面臨的問題,故稍有遲疑不敢驟然答應,但,在答應別人一起乘船逃難後,他就遵守諾言,不離不棄。所謂患難見真情,唯有在苦難中,才能試驗出人的真心。

在現在的社會中,有些人將仁義道德掛在嘴上,但往往在基於現實的考量後,因受不了利益的誘惑,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反觀有些人,平日雖默默無聞,但能始終如一的堅持與實踐自己的理想與價值觀,不受環境或利害關係人的利誘威脅,後者,才是我們效法與學習的對像。

【延伸思考】

1、在你所認識的人中,有沒有象華歆或王朗這類型的人,請試舉值得我們效法或引以為戒的具體案例。
2、有哪些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故事中的華歆及王朗這類型的行為。如:「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食言而肥」等。

【參考書目】

1、《新譯世說新語》 (三民書局,1996年)
2、《【解讀經典】世說新語》(中華書局,2004年)
3、《世說新語》(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