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 眾志成城 (成語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2月04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二十四年,鍾成,伶人(1)告和(2)。王謂伶州鳩曰:「鍾果和矣。」對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對曰:「上作器,民備樂(3)之,則為和。今財亡民罷(4),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5)好,鮮(6)其不濟也。其所曹惡,鮮其不廢也。故諺曰:『眾心成城,眾口鑠金(7)。』三年之中,而害金(8)再興焉,懼一之廢也。」王曰:「爾老耄(9)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鍾不和。(《國語・周語下》)

【註解】

(1)伶人:樂官。
(2)和:和諧。
(3)樂:贊成。
(4)財亡民罷:浪費金錢,又使民眾勞苦不堪。罷,通「疲」,勞累。
(5)曹:群眾。
(6)鮮:音「顯」,很少的意思。
(7)眾口鑠金:眾口所毀,雖金石猶可銷。鑠,音「碩」,熔化。
(8)害金:害民之金,此處指所鑄之鐘。
(9)老耄:耄,音「冒」,指年紀很大。
(10)崩:古稱天子之死。

【故事闡述】

「眾志成城」原作「眾心成城」。

春秋末年,周景王打算要鑄造一口極大的鐘。單穆公和樂師州鳩知道了這件事,便勸阻景王打消鑄鐘的念頭。他們認為:那麼大的鐘雖然少見,但是聲音不一定和諧好聽,若因此勞民傷財,造成人民的痛苦,更是沒有必要。

然而景王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仍然執意鑄鐘。隔年,大鐘鑄成了,平日慣於獻媚的樂工們,紛紛向景王讚美大鐘的聲音非常和諧、好聽。景王十分高興,就找來當初反對鑄鐘的樂師州鳩,對他誇耀說:「看吧!鐘聲果然很好聽,你的顧慮是多餘的。」州鳩對於景王的無知和自誇十分不以為然,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才叫和諧。如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大王十分怨恨,這種情形怎麼能叫做和諧呢?而且人民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怒斥他已經老了,懂個什麼啊?隔年,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了。

後來「眾志成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出現「眾志成城」的書證,如五代十國後蜀・何光遠《鑒誡錄・卷七・陪臣諫》:「四海歸仁,眾志成城,天下治理。」

【討論】

(1)周景王為什麼不接受勸諫,堅持要鑄造一口極大的鐘?他的用意是什麼呢?
(2)樂師州鳩為什麼要反對、勸阻周景王鑄大鐘?
(3)為什麼在周景王死後,大鐘就不被讚美說是好聽了?

【造句練習】

例: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協力,眾志成城,必定能克服眼前的困難。

例:此次的大隊接力賽跑,只要大家通力合作,眾志成城,就有機會贏得勝利。

【相似成語】

萬眾一心、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眾擎易舉

【課後時間】

請你動動腦,找出和「志」相關的成語。

【參考解答】

志同道合、鴻鵠之志、澹泊明志、躊躇滿志、洗心革志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