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02月19日】
前幾日,正見編輯部通過海外郵箱,轉發同修給我的關於《再續前緣》疏漏的反饋,細想起來有必要將用功能證實法這方面的局限性與朋友們交代一下。
例如:那位同修說,按照我的文章中交代的時間與年齡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我在隨後給編輯部的反饋中寫到:「這個『八國聯軍』按照歷史書上是那個年代,我當時所看到的應該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當時用天目看到的是有很多國家外國人都在參與,所以沒有仔細分辨,就將那次戰爭寫成『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了。我經常與編輯同修說,作為還在修煉中的人,即使能使用功能做一些證實法的事情,也會有很多的疏忽。因為常人的這個低能的思想還在,再加上自己未修去的觀念的干擾,有時會出一些疏漏。」
對於歷史,其實我們往往都是從史書上所了解的,但是往往史書上記載的也不是那麼全面。比如上文提到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聯軍發動的侵略中國的戰爭。這樣往往就不自覺的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一種印象好像那時只有「英、法」兩國人參與似的。當時我看到那個場面是在那時有很多個國家的人都在參與,於是就誤以為是「八國聯軍」當同修給我提出反饋的時候,我又重新仔細的看了一下,原來是在那個英法聯軍中有一個好像是營的級別,在裡邊有很多其他國或民族的士兵。
歷史是複雜的,決不是象史書上寫的那麼簡單!
作為有一些能力能知道歷史上一些事情的修煉人,面對如此複雜的歷史和時空,再加上他本人還有一些沒修去的觀念和執著心,有時會導致所看到的不一定完全是歷史的真實面貌。
在某一個空間中,歷史的鏡頭就如同電影的膠捲一樣,很多很多這樣的膠捲有序的放在那兒。如果正念不強,或出現什麼私心雜念,就會造成將不同「膠捲」上的鏡頭看串幫,就是本來不是一部「電影」而是幾部「電影」的不同鏡頭陰差陽錯的組合在一起,這樣就扭曲了歷史原貌。
還有就是即使用功能得到一部完整的歷史鏡頭,但是轉到自己的空間場,經過大腦整理再表達出來的時候,由於觀念的影響和在常人社會中所形成的所謂的觀念的干擾,就使得在表述的過程中出現誤差。比如:原本用功能看一個人身穿繡著鳳尾圖飾的衣裙,如果當時觀念的影響而想到野雞,那就會出現將「鳳」寫成「野雞」的笑話,造成疏漏,扭曲了歷史的真實。
再有就是因為作者還是修煉中的人,那麼用功能有時只能看到一個事物的局部,甚至很小的部分,這樣往往也在不同程度上扭曲了歷史原貌。比如:如果我們只能看到平時所用的茶缸把,而沒有看到這個茶缸的全貌也不認識這個物品叫什麼名字,那可能就會將看到的說不定叫出令人笑話的名稱來。
面對這種情況怎麼辦?
首先,要擺正基點。寫出這些是為了拓寬人們的視野,改變長期通過書籍或經驗得出來的所謂約定俗成的結論的框框。
其次,每一次寫這類文章的時候,我都在反覆醞釀,反覆核實,甚至在寫之前,好好的靜下心來,使自己的觀念和執著不起干擾,平時也十分的注意去除這些東西,然後才將其寫出來。即使這樣有時還出現一些疏漏。
所以一方面希望朋友們能對這些給予即時的提醒和指正;另一方面,不要將這些文章看的過重,畢竟有時與歷史的真實面貌還有一定的差距。將其當作真實一些的「故事」最好。
此篇就寫到這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