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3月08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子曰:「吾未見(1)好(2) 德,如好色(3)者也。」(《論語・子罕第九》)

【注釋】

(1) 未見:沒看過。
(2) 好:(音浩),喜愛。
(3) 色:女色。可泛指外在的感官享受。

【語譯】

孔子說:「我沒見過喜愛道德像喜愛女色一樣的人!」

【研析】

生活在紅塵俗世之中,花花世界容易令人炫目。生活上種種維持生命延續的需求,從想要得到基本的溫飽,到滿足無限度的感官享受,常常落得茫茫沒有終日。不但容易迷失自己做人的目地,也容易在追求的過程中失德造業。要是有人能夠清澈透明自己的心,懷有高超的志向,不為外物所困,時時以德潤身,終其一生,那是多麼可貴的啊!


【延伸思考】

1、想一想自己最喜歡的偶像是誰?在偶像的身上學到了什麼?
2、你在哪一方面會花較多的錢?為什麼?

【相關資料】

縱情聲色 禍國害己


《道德經》中說:「五色使人眼瞎,五音使人耳聾。」也就是說,過份喜好音樂,會使人失去和氣,不能聽清楚聲音。老子認識到物極必反的道理,強調凡事應有度,同時也要防患於未然,對音、樂須多加克制。

孟子說:「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伯夷是孤竹君的長子,因推讓君位而逃隱到首陽山,在殷亡後拒絕食周粟被餓死。他歷來被讚頌為聖人中最清高的人。《論語》記載了孔子回答顏淵詢問關於治理國家的問題時,曾說:「要捨棄鄭國的音樂。」鄭國音樂屬於縱情的靡靡之音,在孔子看來,這種音樂是使男人沉迷於美色誘惑的聲音,會敗壞人的性情和愛好。

《禮記・樂記》記載,魏文侯不好古樂,正襟危坐也聽不懂,而偏愛歡愉的鄭國和衛國音樂,躺在臥榻上聽的興趣盎然。唐玄宗不好琴聲,而喜愛外族傳來的羯鼓,認為它的聲音能除去自己心中的鬱悶之氣。這二位君主不喜愛古代聖哲的雅樂,卻喜歡世俗粗俗淫邪的音樂,成為後世人的笑柄。

《天寶遺事》載:唐明皇創作了《霓裳羽衣曲》後,訓練宮女,讓她們載歌載舞,用於娛樂卻疏於朝政,導致安史之亂。史載陳後主和群臣常在後庭飲酒取樂,讓嬪妃們和客人共唱《玉樹後庭花》。他們如此沉溺於歌舞中,朝政鬆懈而致亡國。這兩位君主沉醉於快樂歌舞中,也埋下國破家亡的禍端。

晉朝的石崇利用職權積斂錢財,揮金如土,沉溺聲色犬馬、榮華富貴中,買女子教她們唱歌跳舞,揮霍無度,結果不僅惹禍被斬,而且殃及父母、妻兒,這正是「妖曲未盡,死期已到。」

擾亂人心智的聲色是如此禍國害己,對它的誘惑,明智的人怎麼能夠不加以拒絕呢?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4467)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