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04月22日】
唐玄宗喜好音樂,而且崇仙好道,曾有過遇仙傳授樂曲的經歷。
《神仙感遇傳》記載,一次,唐玄宗在夢中見到十多個仙人,駕著祥雲降臨宮廷,他們列成一排,各自手執樂器開始演奏。樂曲清越動聽,只有仙府才有。演奏完畢後,仙人告訴玄宗此曲乃是神仙的《紫雲曲》,並願意傳授給他。玄宗非常高興,立即接受仙人的傳授。等他從夢中醒來,依稀還記得樂曲的旋律,遂依照夢中所記下的曲調來吹奏演習,直到完全掌握。這支曲子後來傳給了樂府。
還有一次,道士羅公遠在中秋夜陪同唐玄宗游月宮,在月宮中見到數百仙女素練寬衣,舞於廣庭。玄宗問這是什麼曲子,舞女回答說是《霓裳羽衣曲》。玄宗記住其聲調,第二天早晨命伶官依聲調譜曲,並命名為《霓裳羽衣曲》,後配以舞蹈,稱為《霓裳羽衣舞》,有獨舞、雙人舞和群舞。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的宮廷大曲,其來源除了上述唐玄宗遇仙而得曲子之說外,還有一種說法是:唐玄宗曾登三鄉驛,望女兒山,有感於神仙之事,回宮後遂作此曲。詩人劉禹錫有《三鄉驛樓伏憂玄宗望女兒山詩小臣斐然有感》一詩,詩云:「開元天子萬事足,惟惜當時光景促,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無論其來源怎樣,該舞曲有種仙家味道確是不假。
《霓裳羽衣曲》主要描繪的是唐玄宗在月宮見到仙女的故事,因此舞蹈也力求體現出仙女飄逸、超凡的形像,誠如詩中所點出的仙人「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中的上元夫人、西王母、萼綠華、許飛瓊,她們的舉手投足無不透露出仙家風範;此外,舞蹈的服裝也充滿了仙意,「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據說,該舞曲和舞蹈深受人們的喜愛,流傳達數百年之久。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就曾稱讚此舞道:「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我們應該感謝的也正是這位大詩人,如果沒有他的詩作《霓裳羽衣歌和微之》,今天的我們就無法感知這早已遺失的舞蹈。
在白居易的詩作中,對霓裳羽衣曲的結構和舞姿作了細緻的描繪:全曲分散序、中序、曲破三部分。
散序為器樂演奏,共演奏六支曲子,不舞不歌,即詩中所說「散序六奏未動衣,陽台宿雲慵不飛」,而且只用箏、簫、笛、磬交錯彈奏,「磬蕭箏笛遞相攙,擊"L彈吹聲迤邐」。到了中序階段,才開始有節拍,且歌且舞。剛入拍時,節奏比較緩慢,好像「秋竹竿裂春冰拆」;而舞者則是「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煙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大意是舞者在舞蹈伊始,便象回雪那樣輕盈的飄轉,象游龍受驚時那樣縱送。表演「小垂手」的舞姿時象無力的柳枝輕柔,表演「斜曳裾」的舞姿時如雲氣升騰。舞者嬌柔、嫵媚好像仙人上元夫人點頭呼喚萼綠華,又好似西王母揮手與許飛瓊分別。
隨後舞蹈進入了第三節,即全曲的高潮:曲破。此時曲調是「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因為曲調急促鏗鏘,舞姿也是急速迅捷的,如「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意思是舞姿象鸞鳳舞罷收翅,而曲終的一聲長引,好像天空中一聲鶴唳。
觀看此舞的白居易是「當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只是後來因貶官,已經是八九年「耳冷不曾聞此曲」。白居易喜愛霓裳羽衣舞可以從他的其他一些詩作中看到「君不見,我歌云:驚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見,我詩云:曲愛霓裳未拍時」。
據說,跳霓裳羽衣舞跳的最好的是楊貴妃,其侍兒張雲容也擅此舞。
附錄:
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
千歌百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舞對寒食春風天,玉鉤闌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羅綺,顧聽樂懸行復止。
磬蕭箏笛遞相攙,擊"L彈吹聲迤邐。
散序六奏未動衣,陽台宿雲慵不飛。
中序擘蜾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
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
煙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
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
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
當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
一落人間八九年,耳冷不曾聞此曲。
湓城但聽山魈語,巴峽惟聞杜鵑哭。
移領錢塘第二年,始有心情問絲竹。
玲瓏箜篌謝好箏,陳寵遇篥沈平笙。
清教脆管纖縴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虛白亭前湖水畔,前後碉應三度按。
便除庶子拋卻來,聞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蘇州,朝鐘暮角催白頭。
貪看案牘常侵夜,不聽笙歌直到秋。
秋來無事多閒悶,忽憶霓裳無處問。
聞君部內多樂徒,問有霓裳舞者無。
答雲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長歌與我來,題作霓裳羽衣譜。
四幅花箋碧間紅,霓裳實錄在其中。
千姿萬狀分明見,恰與昭陽舞者同。
眼前仿佛憂形質,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從魂夢呼召來,似著丹青圖寫出。
我愛霓裳君合知,發於歌詠形於詩。
君不見,我歌云:驚破霓裳羽衣曲。
又不見,我詩云:曲愛霓裳未拍時。
由來能事皆有主,楊氏創聲君造譜。
君言此舞難得人,須是傾城可憐女。
吳妖小玉飛作煙,越艷西施化為土。
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乞蘿空處所。
如君所言誠有是,君試從容聽我語。
若求國色始翻傳,但恐人間廢此舞。
妍媸優劣寧相遠,大都只在人抬舉。
李娟張態君莫嫌,亦擬隨宜且教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