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05月16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原文】
外(1)受(2)傅訓(3),入(4)奉(5)母儀(6)。
諸姑伯叔(7),猶子比兒(8)。
【讀音練習】
外(wài) 受(shòu) 傅(fù) 訓(xùn) ,
入(rù) 奉(fèng) 母(mǔ) 儀(yí) 。
諸(zhū) 姑(gū) 伯(bó) 叔(shú) ,
猶(yóu) 子(zǐ) 比(bǐ) 兒(ér) 。
外(ㄨㄞˋ)受(ㄕㄡˋ)傅(ㄈㄨˋ)訓(ㄒㄩㄣˋ),
入(ㄖㄨˋ)奉(ㄈㄥˋ)母(ㄇㄨˇ)儀(│ˊ)。
諸(ㄓㄨ)姑(ㄍㄨ)伯(ㄅㄛˊ)叔(ㄕㄨˊ),
猶(│ㄡˊ)子(ㄗˇ)比(ㄅ│ˇ)兒(ㄦˊ)。
【字詞義解釋】
(1)外:異鄉。
(2)受:接受;遵從
(3)傅訓:尊長對幼輩的教誨。傅,傳授知識、技藝等,或是輔導人歸正向善的人。訓,教誨;尊長對幼輩的教導。
(4)入:在家中。
(5)奉:謹守。
(6)母儀:母親表現在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儀態風範。母,母親;一般稱作媽媽。儀,與人互動、處理事物時的準則、態度。
(7)諸姑伯叔:指父親的兄弟姐妹等長輩。諸,眾多。姑,父之姊妹。伯,父之兄。叔,父之弟。
(8)猶子比兒:如同自己的子女一般去對待。猶、比,好像、好比。子、兒,子女的通稱。
【譯文參考】
在外面要遵從老師和長輩的訓誨,在家裡要謹守母親的儀範榜樣。對於姑姑、伯伯、叔叔等長輩,同樣要尊敬;長輩對自己兄弟姊妹的子女也要如同自己親生的一樣去對待。
【文字的故事】
受:金文字體的「受」寫作「 」,就像上下兩手持「舟」;「舟」是往來兩岸的渡水工具。所以「受」有乘坐舟時,彼此付取的意思。
奉:金文的「奉」寫作「 」,猶如兩隻手捧著玉的樣子;演變到小篆後寫作「 」,代表用雙手恭敬的捧持物品的意思。
母:甲骨文中的「女」寫作「 」,而「母」字寫作「 」。「母」字中多出的兩點是突顯了婦女在懷孕或餵養嬰幼兒之時特別豐滿的乳房。
【深入思考與討論】
《續烈女傳 ・明德馬後》中說到:「德後在家則可為眾女師範,在國則可為母后表儀。」
馬皇后是東漢名將馬援的三女兒,漢明帝時入宮為妃,後來被冊封為皇后,史稱明德皇后。馬皇后品德出眾,才華洋溢,當明帝遇到難以裁決的朝政問題時,常常會讓馬皇后幫著解決,可是她卻從不干預朝政。馬皇后沒有子女,明帝就讓她撫養宮中賈氏的兒子劉炟。她在劉炟身上所付出的母愛,甚至遠超過宮中其她妃嬪對自己親生孩子的付出。
當明帝去世,劉炟即位,是為章帝,馬皇后也被尊為皇太后。章帝即位後第二年,天下大旱,朝中佞臣趁機上書朝廷,認為天旱的原因是沒有封賞外戚,請求皇帝將皇太后的弟弟加封侯爵。但是馬皇后沒有答應,還為此下了一道詔書,希望能記取前朝封侯的外戚為所欲為,恃貴橫行,幾乎顛覆國家的前車之鑑,拒絕了封晉馬氏家族的可能。
東漢一朝,皇帝大多年幼無知,外戚與宦官常爭權傾軋,年輕的皇太后往往依靠外戚來把持朝政,只有馬皇后能以史為鑑,禁止外戚參政。馬皇后一生儉樸謙遜,明理達義。後因病去世,享年41歲,諡號「明德」。
(1)聽完「明德馬後」的故事後,請說說馬皇后是個什麼樣的人?她在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或仿效?
(2)有一句成語叫「車○○○」其典故來自馬皇后下的詔書(注)中,請找出這句成語。
(3)師長平日對你的教誨有哪些讓你覺得很受用?請提出來跟大家分享。
註:「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昔王氏五侯同日俱封,其時黃霧四塞,不聞澍雨之應。又田蚡、竇嬰,寵貴橫恣,傾覆之禍,為世所傳。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樞機之位。諸子之封,裁令半楚、淮陽諸國,常謂『我子不當與先帝子等』。今有司柰何欲以馬氏比陰氏乎!吾為天下母,而身服大練,食不求甘,左右但著帛布,無香熏之飾者,欲身率下也。以為外親見之,當傷心自敕,但笑言太后素好儉。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倉頭衣綠褠,領袖正白,顧視御者,不及遠矣。故不加譴怒,但絕歲用而已,冀以默愧其心,而猶懈怠,無憂國忘家之慮。知臣莫若君,況親屬乎?吾豈可上負先帝之旨,下虧先人之德,重襲西京敗亡之禍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