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05月16日】
*正見網2007年5月8日登載「快」:
原文:「身系眾生顯慈悲,多少良知可喚回?時間飛逝轉瞬過,法徒快快顯神威。」第四句隱含著「顯神威」就是「喚回」「良知」(即救人)的方法,顯然有些不恰當,而且「顯」字第一句中已用過,這裡就重複了,因此改「顯」為「振」,振作起神威去救人,就沒有問題了。原稿還有一首小詩「救度:身心融法中/輕舟千萬重/萬涓匯成海/法船載眾生」。注意「重」不押「生」,因此末句失韻。這兩個韻應該比較容易區別,就是按普通話來衡量,韻母「ong」和「eng」也是完全不同的,但存在這個問題的遠遠不只作者一人,希望所有在這兩個韻上容易混淆的作者在用到這兩個韻時都特別小心一些。
*正見網2007年5月8日登載「詩二首:小腳丫(兒歌) 讀《小腳丫》--贈寶寶」:
「小腳丫: 小腳丫,樂哈哈/ 踩在水裡/ 嘩啦啦。。/風雨無阻走天涯/ 說句真心話「法輪大法是正法」/爸爸見了/ 誇我頂呱呱」。 原詩未做修改,只是把第一、第五兩句各分成兩行,因為讀出來的感覺就是這樣的。另外,省略號用成漢字的句號了。「讀《小腳丫》--贈寶寶:好寶寶,有禮貌/人未見,聲先到/ 大法好,大法好/ 人聽到,就是寶/常念法輪大法好/心平氣和災禍少」。此詩未做任何修改。兩首詩都寫得不錯,特別是,口氣都能符合小孩和大人的不同特點,放到一起讀,更能增加這種反差。有些兒童詩、兒歌,從用詞、說話的口氣到思維方式,都是大人的,那樣就不適合兒童閱讀。從高一點的要求來看,「風雨無阻走天涯」一句還可以改得更符合兒童的說法。
*正見網2007年5月8日登載「兒童詩:松」:
「松:攀上懸崖/躍上絕壁/一頭扎入天上的雪裡」。為了在形式上規整些,把末行改為兩行:「一頭扎入/ 天上的雪裡」。此詩寫得好,全用形像思維。小孩子讀的東西要避免邏輯思維, 要儘可能生動活潑,符合孩子的思想。小孩子在學詩歌內涵時,也同時在學詩歌的形式。小孩子形成的概念往往會影響他的一生,因此我們應該儘可能給小孩子正的、傳統的概念,避免那些敗壞了的、扭曲了的概念。
原稿一共四首,其餘三首沒有登載,下面簡單談談三首的情況。「較量: 風暴一次次想撲滅真理之光/真理的種子卻一次次播撒的更遠」。只有兩句,而且不押韻,因此不滿足詩歌的最低要求。另外,小孩子讀的東西,千萬別用長句子。句子長了,裡面的詞與詞之間的關係變得複雜,小孩子邏輯思維弱,不易理解;小孩子氣短,讀起來也吃力。當代成年人寫中文句子的平均長度是十一個字,建議寫給小孩子的東西每句不要超過七個字。雖然只有兩句,這裡卻對「真理」用了兩個不同的比喻:先比做「光」,再比做「種子」。小孩子多數用形像思維,同一個抽象概念給他兩個不同的形像,他會不理解的。看一看好的經典作品,守著一個比喻,還要不斷的重複,讓小孩子形成固定的圖畫形像、產生牢固的「抽象概念-具體形像」的聯繫。「常春藤:請給她依靠吧/不要不理睬這隻從黑暗中伸出的孱弱的小手」。也是兩句,沒有韻,而且第二句多達十九個字。其實,這裡的思路很好,比喻用得非常好,如果寫成規整的詩歌形式,一定是好詩。「晝與夜:累了的時候/晝就會把一床夜的棉被蓋在身上/雞一叫/晝就睜開朦朧的眼睛/開始了又一次的奔忙」。「詩言志」,這首詩「言」的對像不明確,而這一點對小孩子又特別重要。和上面的「常春藤」相比就差得多。
上一次作者投稿九首,登載了一首。除上面已經談到的情況以外,下面把另外兩個問題提出來和作者商榷。第一個是詩歌裡的比喻手法不恰當,因而違背現實生活中的真實。「草原:小草點燃綠的火把//傳遞//直至天涯」。現實中沒有「綠的火」,這樣比喻就不恰當了。第二個是連比喻都不用,直接把抽象概念的詞當作物質名詞來使用。這在現代自由詩裡特別普遍。「楊樹:黑暗中鑄造著綠色的箭/設下十面埋伏/單等春的號角吹響/便萬箭齊發/將冬的囂張射穿」。這裡直接把「囂張」當物質名詞用,就可能破壞前面已經建立起的形像:用形像思維讀詩的人,畫面「演」到這裡就中斷了,因為「囂張」沒有具體形像來代表,「萬箭」就只能停在空中不動了。「葉子:以起飛的姿勢/站在枝頭/眺望宙宇的深邃」。這裡把「深邃」當物質名詞用了。稍好一點的是,宙宇很大,用不用「深邃」,都不太影響「眺望」的結果,因此對已經構造的形像破壞不大。這種現象的形成可能比較複雜,但筆者認為其產生的過程中多半有誤解的成份,就像許多人誤解「句末不用標點」是新詩的一個特點或「時髦」一樣。試看作者的另一首「太陽花:心懷感激的花兒/昂著一張張嬰孩般的臉/靜靜渲泄著自己的美麗/沐浴著同一個太陽」。這裡也把「美麗」當作物質名詞來用,但和前面兩例有很大的區別:「美麗」的前面兩句用了一個比喻:「花兒」比做「嬰孩般的臉」。後面的「美麗」是指這「花兒」,因此就可以和「嬰孩般的臉」產生聯繫,就有了具體的形像了。最初把抽象概念當物質名詞用的人,可能和這裡的情形類似,但讀的人沒有全懂,就以為任何情況下都能把抽象概念的詞當物質名詞來用。
*正見網2007年5月8日審閱「淨蓮」:
原文:「淨蓮悠然開,卓然絕塵外,枝枝法中生,朵朵迎春來。」此詩最大的優點是:作者分清了「詠物詩」中的「物」和此「物」要隱喻的人之間的差別,沒有硬生生的把寫人的話強加到「物」上去。首句的「悠然」寫蓮的姿態是可以的,但與當今大法弟子的生活狀態似乎不太吻合:大法弟子生活中的「悠然」時刻可能都不多。第二句的「卓然」沒有很明確的形像,也不是蓮的特點。說「潔然」「清馨」可能都好一些。末句「朵朵迎春來」就有些不合時令了:蓮花開在秋天,朝前看、向後看都和「春」隔著另一個季節。這一類細節性的錯誤說來不是大節,但往往一產生就把全詩都毀了。
*正見網2007年5月9日登載「謝師恩」:
原文:「六道輪迴迷世中,師尊救度法中溶,心清體透送蒼穹。// 法鼓時時催精進,慈悲護我過嚴冬,繁榮世界主恩洪。」第三句中「送」字難解,改為「訪」。末句中「繁榮世界」是常人的貫用語了,改為「佛光普照」。
*正見網2007年5月9日登載「師父誇我乖寶寶」:
原文:「小寶寶/瞧法輪/轉動發光耀眼睛/揉揉眼/拍拍手/蹦蹦跳跳鬧不停/告叔叔請阿姨/一起看看《轉法輪》 //小手手/寫字字/專心寫「真、善、忍」/字裡面/排排坐著師父的法身/叫爺爺喊奶奶/一起學學《轉法輪》//小腳腳/踩蓮花/飛的高/師父送我小寶刀/邪惡中刀就自爆/壞人做惡就遭報/師父抱/師父笑/師父喜歡小寶寶//小包包/裝資料/家家戶戶門前跑/天天都送明慧報/告訴大家大法好/退出邪黨好自保/師父誇我乖寶寶」。原詩四節,但每節的句數和每句的字數不全相同。經重排和修改後變成每節六句,字數是六、七相間的,其中六言句讀法為3-3,中間加逗號。「蹦蹦跳跳鬧不停」改「鬧」為「樂」。「告叔叔」,改為「叫叔叔」。「一起看看《轉法輪》」改「看看」為「來看」。「排排坐著師父的法身」,把前三字提到上行,「著」改為「全是」。「一起學學《轉法輪》」改「學學」為「來學」。「踩蓮花/飛的高」改為「蓮花高」。「邪惡中刀就自爆」改為「中我刀,邪惡爆」。「天天都送明慧報」改為「天天送,明慧報」。「退出邪黨好自保」改為「退邪黨,好自保」。
*正見網2007年5月9日登載「兒童詩三首」:
「稻草人:田間獨逍遙/戴著破草帽/風中搖啊搖/嚇跑膽小鳥」。「獨逍遙」改為「大草包」比較合符其形像和性格。第二句中之「著」改為「個」。「大海:佛落一滴淚/人間蒼茫海/只曉海景美/可知佛存在」。「只曉海景美」改為「觀海看波濤」,人間不美,而是充滿波濤。末句之「存」改「何」,我們自己肯定佛是存在的。「烏雲與太陽: 烏雲想遮沒太陽的光芒/太陽使烏雲漫射出金光」。末句改為「太陽穿過烏雲射出金光」。此詩只有兩句,但內涵和形式都還不錯,因此也選登了。我們不鼓勵大家寫兩句的詩,因為句子太少,內涵容易太單薄,語氣上也沒有迴旋餘地,不容易達到登載的標準。這兩句算是比較特別的情況了。這裡的三首詩都寫得不錯,而且確實適合於兒童閱讀。
原稿還有三首詩未登載,簡括如下。「神跡:畫中的法輪放射出光芒,是誰賦予了他神奇的能量?」「紙上的蓮花已悄然綻放,主佛的慈悲是她根植的土壤。」 此詩內涵很好,但對兒童可能就太高,而且語言也比較老成,似乎不宜兒童閱讀。「蠟燭與月亮:蠟燭對月亮高喊:『瞧,我給房間帶來了光明。』月亮微笑著默默將整個黑夜點亮。」這首太散文化,也沒有韻。 「船與燈塔:『燈塔,我該如何表達對您的感激?』黑暗中燈塔把明燈高高擎起,『你的平安就是對我最好的感激』。」這首也是很散文化。以上兩首的思路都不錯,如能改進一下,具有足夠的詩的因素,應該也是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