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幼學瓊林(十六)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6月01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與善人交(1),如入芝蘭(2)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交,如入鮑魚(3)之肆(4),久而不聞其臭。

【注釋】

(1)交:交往。
(2)芝蘭:香草。
(3)鮑魚:鹹魚。
(4)肆:店鋪。

【語譯參考】

和善人來往,就好像進入種滿香草芝蘭的花房,時間久了聞不出香氣,這是因為被香氣同化了,品德受薰染而變得高尚;與惡人交往,就如同進入賣鹹魚的店鋪,時間長了就聞不出臭味,被臭味同化了,人也因此同樣變壞了。

說故事時間

裡仁為美

孔子說:「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音智)?」(注1)這句話說明了擇居的重要性。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因此選擇風俗仁厚的住所,不知不覺就會受到它的影響,收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從前孟母三遷,就是為了選擇「裡仁為美」的環境,使孟子在優良的環境中成長。

孟母為了教育孟子,曾經搬了三次家。孟家原住在墳地附近,耳濡目染之下,孟子常和同伴玩築墓和祭墓的遊戲,孟母認為這樣不好,就搬家了。新家的旁邊是屠宰場,模仿力強的孟子又玩起殺豬的遊戲,孟母覺得這樣的環境也不妥,又搬家了。最後搬到太廟旁,孟子又跟著進出的文官依樣學起禮儀,孟母見了非常高興,這才定居下來。

古人云:「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說明優良環境的重要。晉朝陶淵明《移居》詩云:「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朝夕。」詩中的「素心人」就是指心地善良的人。可見讀書人都非常注重居住環境的選擇。

(注1)譯文:居住的鄉裡中具有仁厚的風俗,是一件美事。選擇居住的地方,卻不選擇住在民風仁厚的鄉裡,怎能算是明智呢?

動動腦、想一想

◎ 看完「孟母三遷」的故事,您有何感想?對人的影響,除了環境之外,還有其它因素嗎?
◎ 請找一找其它和環境影響有關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並舉出相關的成語。

【備註】

本段原文參考三民書局發行之《幼學瓊林》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