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與其不孫也,寧固。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6月09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子曰:「奢則不孫(1),儉則固(2)。與其不孫也,寧固。」

【注釋】

(1)孫:同「遜」,恭順。不孫,即不謙遜,驕傲自大。
(2)固:簡陋、鄙陋。這裡是寒酸的意思。

【語譯】

孔子說:「奢侈了就會變得驕傲,節儉了就會流於固陋。與其驕傲自大,我寧可寒酸固陋。」

【研析】

春秋時代各諸侯、大夫等都極為奢侈豪華,他們的生活享樂標準和禮儀規模都與周天子沒有區別,這在孔子看來,都是越禮、違禮的行為。所謂兩害相全取其輕。儘管節儉容易讓人感到固陋,但固陋在己,不遜則凌人。孔子重仁道,不遜之失更大。故與其越禮,則寧可寒酸,以維護禮的尊嚴。而且古人言:「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出自《左傳》。大意: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由此,更可知二者之間該如何取捨了。

【延伸思考】

1、你有節儉的美德嗎?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儉約」?
2、你覺得生活中做到「儉約」有什麼好處?但是「過猶不及」,該如何恰如其分體現「儉」的美德呢?請舉例說明。

【相關資料】

節儉的故事

從前李文靖公擔任宰相時,在封丘門內修築住宅,廳堂前面僅僅能夠讓一匹馬轉個身。有人說它太狹窄,李文靖公笑笑說:「住宅是要傳給子孫的,這裡作為我當宰相的廳堂,確實是狹窄,但是作為當太祝、奉禮等官職時的廳堂,已經夠寬敞了。」

參政魯公當諫官時,真宗派人緊急召見他,後來在酒館裡找到他。魯公入宮以後,真宗問他從哪裡來,他如實回答。皇上說:「你擔任的官職屬於清望官,為甚麼在酒館裡喝酒?」他回答說:「小臣家裡貧寒,客人來了沒有餐具、下酒菜、水果,所以就到酒館請客人喝酒。」皇上因為魯公沒有隱瞞,越發尊重他。

張文節當宰相時,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以前當河陽節度判官時一樣,親近的人有的勸他說:「您現在領取的俸祿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卻像這樣節儉,您雖然自己知道自己確實是清廉節儉,但是外人對您很有譏評,說您如同公孫弘蓋布被子那樣矯情作偽,您應該稍稍隨從眾人的習慣做法才好。」

張文節公嘆息說:「我今天的俸祿這樣多,即使全家穿綢緞的衣服,吃珍貴的飲食,還怕不能做到嗎?但是人們的常情,由節儉進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進入節儉卻困難了。我今天的高俸祿哪能長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長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罷官或病死了,情況與現在不一樣,家裡的人習慣於奢侈生活已經很久,不能立刻節儉,到時候一定會因為揮霍淨盡而弄到饑寒無依,不如不論我是否作大官,活著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標準都像現在一樣呢?」

【原文】

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參政魯公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於酒家。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上曰:「卿為清望官,奈何飲於酒肆?」對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餚、果,故就酒家觴之。」上以無隱,益重之。張文節為相,自奉養如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規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公嘆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常如一日乎?

(摘錄自 司馬光《訓儉示康》)

【課後作業】

1、上述故事提到的人物有哪些共同的特色?
(提示:位居高官卻同時具有儉約的美德,更令人景仰。)
2、有人因為奢侈無度以致招來禍事,請你舉古今中外的事例說明。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