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06月07日】
*正見網2007年6月4日登載「大戲創輝煌」:
原詩六個詩節,每節四句。這裡只引錄有修改的句子和詩節,讀者可到正見網上欣賞全文。第二節「亙古難逢殊勝妙/人神共演譜華章/八十一場澤甘雨/二十萬眾沐法光」。第三句中「澤甘雨」改為「甘霖降」,因為「甘霖」是一個固定的詞,說「甘雨」就沒有那個特定內涵了。第三節末句「浩蕩降凡隨法王」,改「降」為「臨」,用「下凡」也可以,但不說「降凡」。 第五節首句「場場滿席齊讚嘆」,改「席」為「座」。此詩內涵和文句都不錯,詞句通順流暢、明白易懂,韻腳響亮、色調明朗,給人輕快的感覺。所可改進者:除了寫演出的意義、觀眾的反應之外,可以多選寫幾個普遍受到讚揚的節目中的典型畫面,給讀者鮮明、生動的具體形像,因為有些讀者可能沒有看過演出。對於他們來說,對演出沒有什麼實感(只有一個具體場面),讀此詩就可能覺得有些抽象的感覺。
*正見網2007年6月4日登載「還本歸真人生真諦」:
原標題中「還」字可能是作者筆誤,改為「返」。原文:「人生意義,你在哪裡?上下求索,難知其一。富貴貧窮,生老病死。恩怨情仇,高興歡喜。強勝弱敗,智慧愚迷。日月星辰,運行軌跡。宇宙物質,生命奧秘。法輪大法。都能解釋。面隊真象,不要封閉。靜心學法,智慧開啟。明白人生,其中道理。走入修煉,殊能壯麗。返本歸真,人生真諦。」第四句中「難知其一」,「其」改為「萬」。在沒有說明事物的總數時,說「其一」就不確定。「萬一」在這裡是「萬分之一」的意思。「面隊真象」中「隊」字當為「對」。「殊能壯麗」中「能」改為「勝」,作者本意大概是說「殊勝」。此詩以設問開篇,起得自然。繼之以樸實易懂的語言、豐富具體的想像,提出了人生中至關重大的問題,向眾生敬薦宇宙大法、勸讀者接受人生真諦,理直氣壯而不傲、態度誠懇而不卑,是一首平實、質樸的好詩。尚可改進者:本詩內涵應該主要是針對未得法的讀者,如果選幾個常人普遍關注的問題,以大法作平易的解答,可能效果更好。
*正見網2007年6月4日登載「主佛心--聽二胡《覺醒》曲」:
原文:「誰知悠悠主佛心,漫天飛雨淚沾襟,--。惟願眾生皆覺醒,一曲無言奏洪音。」末句之「奏洪音」改為「慈悲音」,因為是二胡曲,說「洪音」不太相符,而且大法弟子之音樂,其能感人者,慈悲也。「主佛心」眾生固難知,但看聽眾淚雨沾襟、知演奏者心存救人之意,則「無言」之「曲」而能催人淚下者,不是「慈悲」又是甚麼?第二句尾逗號改為句號,請作者注意標點準確性,如無特殊情況,古體詩一逗一句就可以了。同稿寄來的還有作者的一首小詩「融於法中:智慧皆從法中生,得之更應知珍重,心無旁騖三件事,脫塵融於大法中。」第一句尾平聲字但不入韻(「生」不押「重」或「中」),韻腳「重」和「中」平仄不相押,由於都涉及到韻腳,不好改動。
*正見網2007年6月4日登載「為樂曲《征塵--無悔》配詩」:
原文:「千難萬險赴人間, 征塵無悔兌誓言,血雨腥風慈悲淚,不救眾生不回天!」第二句中「兌」字改「踐」,「踐約、踐誓」就是「履行誓、約」。「兌現」一詞的本義是「用某種票據到銀行換取現金」,引伸為「實現」的意思。因此光用「兌」字就是「交換」而沒有「實現」的意思了。末句用「不…不…」的句式強調,本來是一種很有力度的句形,但有時會扭曲作者的本意而不易被查覺。末句的寫法,是把「救眾生」作為「回天」的充分條件:「不救眾生不回天」,也就是「救了眾生就可以回天」,兩個否定構成一個肯定。但救多少眾生才算「救了眾生」呢?救了一個眾生當然也是「救了眾生」啊,所以這句詩的意思肯定不是作者的本意:誰願意救了一個眾生就掉頭回去呢?由於這個問題,只好將這句改為肯定句形:「救完眾生再回天」。但這裡的「救完」有兩種可能的解釋:「把每一個眾生都救了」;或者,「做完了『救眾生』這件事情之後」。由於誰都知道第一種可能顯然不存在,因此這句話表示第二種意思。這首小詩本身就是救度眾生的堅定誓言,寫得鏗鏘有聲、意氣高昂,聽這口氣就讓人想到一個昂首挺胸、勇往直前的弟子形像。
*正見網2007年6月4日登載「雷雨」:
原文標題作「雷瀑」,可能作者想說「雷」和「暴雨」,但「瀑」是「瀑布」之意,不是「雨」,故改「瀑」為「雨」。原文:「雲卷天低風怒吼/雷鳴電閃雨橫斜/盪污滌垢碧空淨/一氣清新透萬家」。首句中「雲卷」無確定意義:任何一種雲都可卷可舒。「天低雲暗」是固定的用法,因此改「卷」為「暗」就成為「雲暗天低」,與「天低雲暗」同義。此詩前兩句的內涵取向是可負可正的,但從後兩句便肯定其只能是正面的了。末句中「一氣」看似順手拈來,極其平淡,細想則頗有內涵和意味,很耐咀嚼。全句字面上是寫雨後空氣被淨化的自然現象,但任何讀者都會明白它所具有的更深的比喻內涵。這就是寫詩的技巧了。另外,「斜」和「家」按現在普通話是不同韻的,但韻書上向來是同韻字,因此是正確的。「斜」字過去讀 xia 二聲,現在讀 xie 二聲。如唐詩名作「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正見網2007年6月4日審閱「掃蕩」:
原文:「大法正穹掃洪微,摧枯拉朽盪鬼魅,人間殘孽逞幾時?四海處處聞春雷。」此詩的問題是韻腳和非押韻行尾聲的平仄問題。「魅」和「雷」一仄一平,在小詩裡應避免。第一行「微」入韻,則第二行「魅」字肯定要改成平聲字,而第三行(非押韻行)的尾字就應為仄聲,「時」就要改為仄聲字。基本規律是:第一句可入韻可不入韻,入韻尾字就和韻腳平仄相同;不入韻尾字就和韻腳平仄相反(所有非押韻行也是這樣)。至於甚麼是平、仄聲,到正見網上「詩詞常識」系列看「平仄」那篇文章,一會兒就學會了。由於我們要求四句的小詩韻腳要同平仄,因此第一步不妨就只解決這個問題:凡寫四句的小詩,就把所用的兩個(或三個,如果首句入韻)韻腳查一下,看是否同韻、同平仄,這個只要一會兒就解決了。至於自己的理解和處理是否對,就看登沒有登或「評議」上的反饋就知道了。這一步相信誰都能過,而且必須過。否則,不但四句的小詩不能保證被登載,稍長的詩歌也總是不能調節其聲韻,這就可能成為寫作能力上進的阻礙。萬事開頭難,第一步邁開了,後面就不那樣難了;不邁第一步,永遠在原地。在農村當知青時,經常挑一百多斤東西走十多裡路。老農民給我們說:不怕慢,只怕站。走的再慢,只要一直堅持走,過不久回頭一看,已經走了不短的路了;急著趕一程,累了就只好站住歇口氣,一歇就不想走,一會兒後面的「慢人」又趕上來了。我們不主張弟子花很多時間專門學這些基本功,但碰到了時隨手查一下,天長日久自然就懂得多了。就用「詞韻簡編」上網搜索,就會有許多網站都有,選個字體清楚的記下網址就行了。
*正見網2007年6月5日登載「壯歌三曲」:
「尋法:千裡求索兮真道何處//舉世渾渾兮我心何苦//黃沙漫漫兮此行何孤//西風蕭蕭兮他鄉日暮」。這種句式,實際上是四言詩的出句、對句之間加上感嘆詞「兮」,這樣就有「賦」的味道。與四言詩相比,更顯得流暢、悠長而柔軟。對於此詩的內涵來說,這個句式選擇是合適的。詩的內涵和形式相結合,恰當的表現了作者在尋法過程中走過的漫長而堅苦的求索過程,三個迭字「渾渾、漫漫、蕭蕭」的應用則在內涵和句式之外,又增加了「反覆、多次」的感覺,句式與修辭手法也配合起來了。
「得法:昔年三月/春光淡盪//碧空如洗/菜花飄香//粼粼清江/悠悠一舫//去來無跡/ 天高水長」。原詩韻腳「盪、香、舫、長」平仄相間,而非押韻行中「江」又是平聲入韻。「得法」的內涵以明朗向上的情緒為主,因此把韻腳換為全部平聲韻:「春光淡盪」改為「淡盪春光」;「粼粼清江」和「悠悠一舫」對換次序。此詩用四言句,節奏分明,質樸方正,配上亮麗春景和花香的內涵,給人生機無限、前途光明、心態穩定的感覺,很好的表達了「得法」的主題。
「證實法:雪如箭/風似刀/茫茫寰宇/鼓鳴角號/山巍巍/水迢迢/一路無阻/層層冰消/坦坦蕩蕩出狂濤」。此詩用宋詞的句式,適宜表現多變的情緒和外景。正法中的風風雨雨,正似戰場上的箭雨刀山,聲勢所及,如戰場上之號角金鼓,聲震茫茫寰宇;正法雄關,有如巍巍大山、迢迢江河,一路走來,阻不住正法者的腳步。嚴峻的形勢,有如春暖冰消,正法者總能以坦蕩的胸懷衝出狂濤的阻遏。此詩純用景語描述正法過程,生動形像、豐富多彩,內容和表現手法配合得好。
在這三首詩中,作者根據不同的內涵選用不同的表達形式和修辭手法,比較成功的表達了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和主題。這是很好的寫作嘗試,希望其他作者也能從這一則評議中有所收穫。尚可改進者:如能在三首詩中下些平仄調配的功夫,則聲韻美會使這些詩更適宜朗誦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