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來函討論



【正見網2007年07月09日】

在07年5月12日登載的「詩歌評議」的一首詩稿評議後面,我們提到作者附有「與正見同修切磋」的一些問題,由於其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我們將在下面作一簡單的討論。其中有些問題,估計還有不少同修也想問。即使沒有這些問題的同修,認真讀一下師尊關於詩歌創作的兩段經文,也一定會很有收穫。

我們將首先摘引師尊關於詩歌創作的兩段經文,再引錄作者的問題,並把問題中的觀點、看法和建議逐條編碼,按順序討論或者回答。對於作者問題中可以通過這兩段經文解答的部分,我們就推薦作者閱讀經文。

師尊關於詩歌創作的兩段經文:

問:弟子以詩歌的形式寫作、助師正法,請問師父,如何提高創意和寫作能力?
師:其實我知道,大家是想說怎麼樣更能夠有更大的智慧、在證實法中起到好的效果。如果你們有這樣的基礎就一定會寫好,一點沒有開始時會有一定的難度。比如說,寫唐詩,唐詩是什麼樣,宋詞是什麼樣,元曲是什麼樣,首先得了解這些東西,然後你再試著寫。作為大法弟子來講,也許你真的想要這樣做就能做好,一定會比別人起步快、成熟快,這也是肯定的。有幾個大法弟子詩寫得很快,不用費什麼勁,想要寫馬上就寫出來了。常人嘛,那他寫作就很費力了,還要找找感覺,想想其它的辦法。那作為大法弟子來講,做什麼事應該是很快的。放下更多自我的時候,證實法的智慧就會自然而出。

……

問:弟子經常以詩歌這種文學形式為大法的網站寫講真象文章,有時為了表達證實法的內涵而沒有嚴守詩歌的格律,這樣做是否錯了?為了準確的表達內涵而不必對格律墨守成規,這種認識對嗎?
師:就是要破除這個規矩是嗎?其實這正是現代人道德下滑後的想法,反傳統、反正統的,這不是說你,我是從法上講目前人類就是這樣。實際上人類是在墮落,是在走向無知。中國文化是神傳給人的,每一朝文化,就包括這個詩歌,唐詩、宋詞、元曲也好,它們都是不同天體來結緣時所帶來的給人的文化,所以你們要想寫這樣的東西最好還是遵守它的規矩。你說我就不喜歡押韻,不喜歡押韻現在有散文詩嘛,你就寫散文詩好了,那個沒有什麼太多的需要遵守的,也是符合現代的形式的。其實我覺得那個詩讀起來太白,沒有內涵,古體詩還是嚼起來有味。
(《在亞太地區學員會議上的講法》 )

(1)問:對於格律詩詞,我個人認為這種形式在未來可能會不存在。未來即使存在也只能作為很少的一部分。
(1)答:現在還沒到「法正人間」那一步,現在有的東西中,將來哪些會繼續存在,我們沒有能力去決定。按現在的情況去猜測也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2)問:我不知道這種講究「平平仄仄平平仄 」的格式對一首詩能起到什麼好的作用,是讀來更朗朗上口呢?完全不是!反倒覺得歷史上的一些民歌讀來更有旋律。
(2)答:現在傳的「格律詩」(唐朝叫「新體」),確實是音律比較和諧的一種形式。從唐朝定型後,一千多年來沿用至今,不能說古人和現代寫格律詩的人對音韻的感覺通通都不對頭吧?說它「完全不是」「朗朗上口」的,就未免太偏了。說「歷史上的一些民歌讀來更有旋律」,這是對的。雖然「格律詩」是和諧的,但不是所有和諧的形式都被「格律詩」包括完了。恰恰相反,有許多許多和諧的語音組合形式,都不在「格律詩」的框框裡面。正因如此,我們不在同修中提倡學寫「格律詩」,來稿中標記「格律詩」的作品,我們現在都一律取掉這種標記,不讓人產生「格律詩」高人一等的錯誤印象。我們的態度是:能寫、願寫「格律詩」的作者,儘管寫,因為「格律詩」畢竟是一種音韻和諧的形式,而且結構比較簡單;對於不會寫「格律詩」的作者,我們主張聽其自然,不受約束的寫。但在審閱稿件時,音韻上實在值得改進的,我們按音韻和諧與否、而不完全按是否合「格律」,為作者作一些修改。

(3)問:《詞韻簡編》只能作參考、借鑑,不能把它當成唯一絕對的標尺。
(3)答:有押韻的要求,就得有個衡量的標準。標準不只一個,就得比較、斟酌,選擇一個比較合理的。一旦選定,就得遵照這個標準去判斷和努力,低於這個標準的就努力改進,高於這個標準的(比如以《平水韻》為標準的)自然就悉聽尊便,因為它肯定合乎《詞韻簡編》的要求。這樣做不就是「參考、借鑑」嗎?「把它當成唯一絕對的標尺」,這話從何說起呢?關於選擇《詞韻簡編》作為目前我們用韻標準的理由,請參看06年10月9日的「詩歌評議」。

(4)問:按其書中的歸納,「春、新、臣」是同韻,今天我們讀來已經不同韻了。又如按《詞韻簡編》,「飛、機」 是同韻,現在我們寫詩時誰還這樣壓?
(4)答:「春、新、臣」現在仍然是同韻,請參《中華新韻》:「人文韻:平聲」。就連「車」和「居」這兩個讀音很不相近的字,在上述韻書中也同屬「居趨韻:平聲」,這當然是考慮到歷史原因和某些遺留的讀音(「車」在象棋裡還讀「居」)。至於說「飛、機」現在不同韻,作者分押不同韻部就行了,別的作者要按舊韻押韻的可以使用。

(5)問:如果按過去要求的去壓,會寸步難行,對這個問題大家基本沒有什麼異議。
(5)答:作者這樣說就不對了。如果作者覺得用舊韻就「寸步難行」,那是作者在這方面沒有下足夠功夫。作者說「對這個問題大家基本沒有什麼異議」,這個「大家」可能是作者知道的人群。今後多交往些才思敏捷的詩人,看他們在聯句中出口成章,韻字來得極快而又不錯韻部,你就會改變自己的觀點了。

(6)問:更何況《詞韻簡編》是在惡黨統治下出現的產物。
(6)答:作者此說,就很不妥當了。《詞韻簡編》就是清代普行於詞林的《詞林正韻》,只是把其中很少用的冷僻字刪去了。凡是不用這些冷僻字的作者,那就和用《詞林正韻》一模一樣。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收到過詩稿是押這些冷僻字的。只是刪去一些字,怎麼說是「惡黨統治下出現的產物」呢?

(7)問:人的口音是不斷變遷的,在壓韻方面,當然要隨著它的變遷而變遷,這不是變異、敗壞,而是正常的演變規則。
(7)答:不管怎樣演變,總得有個標準來評判。人類的「發展」基本上是越滑越低。要有規矩和法則,否則下滑就更快。古體詩就因為有押韻、節奏和平仄的講究,因此才被敗壞得不是那樣快。這一點,師尊的經文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8)問:我雖然寫過一些律詩,但在我心裡,我不認可它。
(8)答:這是作者的權利。如前所述,我們不勸任何作者寫「格律詩」和詞、曲。但有作者願意學,我們也願意幫助。

謝謝來函討論,希望作者和所有讀者都有所收穫。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