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捨本逐末(成語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9月28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三曰:古先聖王之所以導其民者,先務於農民。農非徒為地利也,貴其志也。民農則朴,朴則易用,易用則邊境安,主位尊。民農則重,重則少私義,少私義則公法立,力專一。民農則其產復,其產復則重徙,重徙則死其處而無二慮。民舍(1)本而事(2)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3);其產約而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4)。民舍本而事末,則好智(5);好智則多詐,多詐則巧法令(6),以是為非,以非為是。《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7)

【批註】

(1) 舍:此處讀音「舍」,通「舍」,捨棄。
(2) 事:從事。
(3) 產約:農作物生產量減少。
(4) 居心:安居鄉土之心。
(5) 好智:喜愛耍小聰明。好,音「號」。
(6) 巧法令:擅於玩弄法令。
(7) 典故另見於《戰國策・齊策四》。

【故事闡述】

《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一文,寫的是以農立國的治國方針。當時以農業為治國的根本大業,認為工、商為末業。所以文中「民舍本而事末」是指人民不務農而從事工商業,如此國家難以治理。作者認為人民因務農而生產富足,就不會輕易遷移。反之,人民不從事農業而從事工商業,則農作物減少,就會輕易遷移,這時如果碰上國家有禍難,人民將無心長住鄉土。而且人民從事工商業,會耍弄小聰明,因而狡猾多詐,玩弄法令,顛倒是非。

後來「舍本事末」逐漸演變成「捨本逐末」,用來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只重視枝微末節,不知輕重之意。

【討論】
1、你曾經做過哪些捨本逐末、不知輕重的事?其結果如何?請與大家分享。

【造句練習】

例:我發現她數理成績的根本問題就在於「捨本逐末」,也就是一味地死背公式,但不去理解公式背後的原由與道理。這樣一來,只要命題靈活了一些,馬上就不知所措,還容易發生張冠李戴的誤用情形。

例:現今人類社會的各種問題要想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就必須從道德層面切入,否則一切作為不過是揚湯止沸、捨本逐末。

【相似成語】

本末倒置、買櫝還珠

【課後時間】

甲:捨本逐末這一句成語在《戰國策・齊策四》另有記載,話說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與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悅。但是趙孝威太后從容地回答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良民?沒有良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的道理呢?」趙孝威太后說的齊國使者無言以對。

乙:請在括號內填入與捨本逐末相反的成語。
1、按( )就班。
2、循序漸( )。
3、( )圖索驥。
4、照章行( )。

參考答案:

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按圖索驥;照章行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