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治學中國古代歷史的方法的幾個問題 (三)

梅點


【正見網2007年10月26日】

C、關於術數與天人合一的共通

《史記・龜策列傳第六十八》曰:「太史公曰:自古聖王將建國受命,興動事業,何嘗不寶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記已。自三代之興,各據禎祥。塗山之兆從而夏啟世,飛燕之卜順故殷興,百焚之筮吉故周王。王者決定諸疑,參以卜筮,斷以蓍龜,不易之道也。蠻夷氐羌雖無君臣之序,亦有決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國不同俗。然皆可以戰伐攻擊,推兵求勝,各信其神,以知來事。」「聞古五帝、三王發動舉事,必先決蓍龜。」

《史記・日者列傳第六十七》曰:「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興何嘗不以卜筮決於天命哉!其於周尤甚,及秦可見。代王之入,任於卜者。太卜之起,由漢興而有。」

《史記・日者列傳第六十七》曰:「賈誼曰:『吾聞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今吾已見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試之卜數中以觀採。』」

《漢書・藝文志》曰:「數術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職也。」

也就是說,數術文化在古代歷史時期,主要表現有兩種狀態:第一種,在上古三代時期,術數文化直接就是朝政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給予國家決策起到關鍵的作用;第二種是,術數文化「不居朝廷」,走入民間,使得人們感到其文化的神秘與神奇,即其文化之內涵已經在社會人心中降低了位置,大部分的人們也不是非常之理解術數文化的真實內涵所在。但不論怎樣情況來說,術數文化在起源的本質上,是天文、歷史、卜筮三者一體;我們一般知道的上古時代是巫醫不分,實際上巫史也不分。所以,在上古時代,歷史的內涵與術數文化的內涵是一體的。為何巫史不分?這個現象應該重新得到本質上的認識,才能反映出歷史的真實性和科學性。

在此先補充說明:將來可能有新的數術的內涵傳入人間,因為那時會有宇宙及地球、人體、生命的內涵的重新發現。那麼,古人的數術內涵只能是一種過去歷史內涵的借鑑,使用在現時期是不具備真實的本質,雖然現在有一些也是數術推算得有一點準的,但是也可能是一種歷史運動殘存而遺留下來的假象或者只是適用於非修煉人。而在古代時期,由於當時的規律沒有今日的新的內涵或者有全新的宇宙法理的變化,那麼那個時期的文化內涵多多少少殘存在那個歷史事件或者那個歷史變化規律之中。這就是舊宇宙的規律。這既是我們值得注意的地方,也是我們值得警惕的和避免被心性上受干擾的地方。還原歷史的真實差別在於此處。

術數文化的兩個特點,給予歷史研究極大的幫助與啟示:

首先,在於術數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本質內涵。這也是作為天人之學的歷史研究的相當核心的方面的內涵,也為準確定位歷史研究成就其全新的、準確的人類歷史變化的面目的展現,提供一定的學理基礎。

其次,術數文化的內涵規律就是研究人類及宇宙變化的命理文化;而術數的命理文化,正是一種不同層次的神給予人類及地球所安排的歷史規律的真實表現。儘管其中各種術數的認識層次高低各有不同,但是也展現不同層次不同物質的歷史文化變遷規律,或者說各種歷史文化的制約因素。命理的核心內涵就是不同層次神給予人類及宇宙、地球物質變化的各種各樣的歷史安排。而揭破這種神安排的秘密及內涵規律的,唯有高層次的修煉之人能作到。

由以上兩點切入,我們可以直接從中國古代半神文化的內涵找到相應的文化內涵,以揭破歷史的部分真相。一般的修煉人都認為:萬物皆是生命,不同層次物質或者事物都是生命或者是各個層次的神在管理。那麼,術數文化的內涵直接就是這些生命物質運動規律的部分體現。這個定位可能是一種小小的範例。

《漢書・藝文志》記載術數有六種: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在《漢書・藝文志》有具體之解釋和書籍舉例,筆者不再述論,讀者自可參閱原著。不過,術數文化的層次高低各有不同,也將決定其文化內涵解讀的高低及準確度。這個是可以容易辨析出來的。象現在大家比較熟悉的術數文化有:

龜卜、占筮、星占、太乙神數、奇門遁甲、六壬、面相(包括手相)、風水、五運六氣、四柱等等。

我們試試對於以上的各種術數文化做粗略的文化分析:

1、龜卜

《史記・龜策列傳第六十八》說:「聞古五帝、三王發動舉事,必先決蓍龜。」意即,龜卜在上古五帝時期和夏商周時期已經廣泛使用了,而關於甲骨文的考古發現,已經完全證實了這個說法。之所以用靈龜來卜算,筆者以為,乃是古人認為烏龜是通神的靈物,如同龍、鳳、麒麟,被一起稱為四靈。烏龜在人間容易找到並且飼養,而另外三者則一般不輕易顯現在人間;當然,真正的神龜也是極少出現在人間的。當時社會的狀況相當於相信巫術,而巫術的文化內涵則屬於低靈或者低神的。所以,本質來說,那個時代的古人認為用神物來卜算,則更靈驗。那麼,人們就通過龜殼的裂紋來判斷事情的吉凶。筆者認為這樣的卜算內涵層次相對較低,因為神龜的通靈性主要是以一種動物、物質來作為媒介而決定了其內涵的層次;加上當時古代社會的文化和事件的命運吉凶變化相對於較穩定,人心道德相對於平穩,所以沒有必要使用過高的術數內涵。那麼,龜卜的作用被提到較高的位置上了。在《洪範》篇就認為龜卜內涵為第一,而占筮為第二。實際這是和當時的文化及歷史背景是有直接關係的。因為一旦人們的文化被改變了和歷史朝代的變遷,則龜卜文化就失去意義乃至不靈驗了。龜卜文化具有濃厚的時代特點。

同時,龜卜文化也給人類帶來了相應的文化內涵,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象數」文化中的「象」的內涵。這個「象」的內涵,筆者初步認為,就是屬於人的視覺或者其他感官能感受到的有形的物質形態,人們就通過這些物質的表面形態來判斷事與物的變化運動規律,由此再得出事情的吉凶內涵。(不過,這個「象」的文化內涵在《周易》中得到保存並另有發展,此是另一回事。筆者補註。)所以,龜卜還達不到對於高層次無形物質的運動規律變化的認識,是屬於低靈生命或者低層物質運動規律的內涵。

2、占筮

現今人們認為的占筮,就是周易或者易學體系的一部分內涵,也即人們常說的算卦。(筆者在此主要採用具有廣義意義的「易學體系」一詞,因為涉及到《周易》則只是現在人們認為的小範圍「易學」內涵;實際上,相對於人類來說,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易學的內涵意義不是在《周易》一書中能完全涵蓋全的。)這表明占筮的內涵直接由易學體系發揮或者變化出來,形成了易學術數文化。最明顯的是邵雍在《皇極經世書》中廣泛的應用易學中的術數文化內涵(也有一些是與完全認為是術數文化的內涵相對於不同的地方),形成了一種與「易學數學」知識體系緊密相關的歷史文化研究體系,這在歷史研究中是獨樹一幟的,也顯得特別,也給予人們啟示。我們看到,易學內涵對於歷史問題的研究必然有其真實的、科學的意義作為指導。所以,對於易學術數文化的考察具有重要性、重點性。那我們從四個方面來看待易學術數文化:

第一,高層次的來源及內涵。從時間來源來看,現在一般人們認為八卦始創於伏羲氏,這只是這一人類歷史時期所知道的三皇時代。由此可見其來源的久遠性。內涵的高層次表現在:《周易・繫辭》認為:「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大家知道,太極陰陽的理,遠遠超出了太陽系;而真正涉及到術數文化層面的內涵,主要從八卦開始。而我們知道,易學至少有「太極」、「兩儀」、「四象」、「八卦」諸個層次;也可以更小,如六十四卦;也可以更大,如趙宋朝代的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表明:「無極而太極」,也即太極之上仍然有更高之理。那麼,易學體系的內涵的廣度、深度,非同一般,不是普通的術數文化所比擬或者能相提並論的。

第二,我們試著從「數」的文化及變體來看易學體系的不一般。因為從邵雍的易學思想角度來看,易學體系的內涵可分為四類:「意、言、象、數」;而對於術數文化的易學體系,主要側重於「象數」文化內涵。《左傳・僖公十五年》曰:「龜,象也;筮,數也。」也即,卜筮文化的內涵與「象數」直接相關。關於「象」在「龜卜」一節中略有討論了,在此不述。那麼我們從「數」的角度來看「易道廣大」的真實內涵,即可略窺全貌。一般,我們認為的易學體系的數字內涵,主要來自《周易》。如:六是老陰,七是少陽,八是少陰,九是老陽。又如:大衍之數,天地之數等等。另外,例如還有河圖、洛書。這些大家比較熟悉。

筆者在此另外從廣義的易學體系角度來看,並從現代科學和現代數學的角度來理解:《周易》就是「二進制」,《太玄》是「三進制」,有學者認為《靈棋》是「四進制」(筆者認為《皇極經世書》才是「四進制」,而《靈棋》屬於「二、三、四」三個數字的混合體),《潛虛》是「五進制」。當然這種「進制」說,只是一種數字的表達方式而已,並無其它內涵,主要是給予計算數字一些變化。而筆者認為,易學體系的內涵是,任何數字的規律變化,都是易學的變體。也就是在《周易》中,人們一般從「陰陽」的概念出發,得出數字「二」的運算規律;揚雄的《太玄》則理解到易學中「天地人」三才的內涵,於是得出三分法,即數字「三」的運算規律;那麼,《皇極經世書》就表現了「四象文化」之數字「四」的運算規律;司馬光的《潛虛》就表現了「五行文化」之數字「五」的運算規律。至於《靈棋經》,明朝劉伯溫認為:「靈棋之式,以三為經,以四為緯。」(見劉基《靈棋經解序》)也即,將數字「三」、「四」結合而成的。因為《靈棋經》算卦用的十二個靈棋子分為上中下三份,每份四子;不過,筆者認為靈棋子還有正反(正面有字,背面無字)的區分,故而當還有數字「二」的內涵。所以《靈棋經》是數字「二、三、四」的結合。

可見,真正的易學體系的數字內涵是廣義的,也是可以有各種變體的(甚至可能是無窮無盡的變化),而每種變體可以有自己的獨立的運算方式。而這些運算體系的不同,正是不同術數運算的變化模式。《周易・繫辭》說:「神無方而易無體。」數字的變化和運算只是一種表面規律的變化軌跡;實際在高層次的理來看,怎樣的數字內涵都是可以殊途同歸、百慮一致,最終指向易學體系的最高內涵:「易無體」。真正的易學內涵,就是神機,是不能為人們所知道的。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大道「至簡至易」,越簡易越能接近內涵的真相;那麼數字「二」又比其它後來出現易學體系的數字內涵更簡易,在本質意義上,《周易》的內涵是易學體係數字內涵的最好表現,而像《太玄》、《靈棋》、《潛虛》等等,只能說是易學體系中的變體或者分支。但從低層的術數文化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內涵都是相同的或一致的。所以,劉伯溫的《靈棋經解序》說:「靈棋,象易而作也,非精於易者不能也。予每喜其占之驗,而病解之者不識作者之旨。」同理,《太玄》、《潛虛》也是象易而作。易道之廣大,對於人類而言,那是無窮無盡的。

第三,由上可知,易學體系對於術數文化具有指導性和示範性的作用。由於易學體系的來源及內涵都是高層次的,所以,他對於其它術數文化的內涵具有相當重要的指導性和示範性。現在,很多術數文化都自稱屬於易學體系的範疇或者易學體系的分支,原因在於此處。也就是說,凡是其它術數文化內涵中的東西,都可以從易學體系中找到理論依據或者操作方法;而有些低層次的術數文化由於內涵的水平低下,有些事物及現象無法作出滿意的回答,則也不得不從易學體系中尋找答案或者解釋,並給予自身的補充。所以,有些人也看到,如看手相或者看風水,往往套用或使用八卦中的內涵,這就是原因。從這個角度來看,易學體系(在此包括河圖、洛書)的內涵屬於現存的(或者人們比較熟悉的)術數文化中最高層次的內涵。只不過,從現今高層次的正法修煉人的角度來看,這也只是小宇宙範圍的理;但在古代時期的人們來看,已經很高很玄了。

第四,僅從術數文化層面來看待易學體系對於歷史文化的影響,是非常有局限性的;而應當以更為廣義的內涵來看待。這在本文的「乙」部分的論述中已經涉及到,在此就不多言了。

3、星占

之所以提到占星術,因為這在中國古代歷史書籍記載中,占據的影響分額是巨大的,給予學者研究提供了豐厚之材料。據《尚書・堯典》篇記載,人們早在堯舜時代就有系統的、科學的天文氣候知識及觀測站。加上考古的眾多發現,中國古代的天文觀測水平是相當發達的,而且歷史久遠。而史書中記載的各種各樣的天文現象,多得數不勝數。例如:《春秋》記載日蝕有三十六次。同時,在曆法上的各種發明,也是非常多的,這在其他史書中也有記載。

筆者在此單以《漢書・天文志第六》為例來說明即可,因為《天文志》中所有的說法完全是圍繞星占的內涵來解說的。《漢書・天文志第六》在開頭就說:「其伏見蚤晚,邪正存亡,虛實闊狹,及五星所行,合散犯守,陵歷鬥食,彗孛飛流,日月薄食,暈適背穴,抱珥虹握,迅雷風襖,怪雲變氣:此皆陰陽之精,其本在地,而上發於天者也。政失於此,則變見於彼,猶景之象形,鄉之應聲。是以明君睹之而寤,飭身正事,思其咎謝,則禍除而福至,自然之符也。」意即,國家君主的行為或做法,直接影響到天象天體的變化;當然,這個理論角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據「天人合一」的觀念來看,人與天象的關係是雙向互動的,是相互感應的;同時也不只是局限在國家君主身上,也可能在別的重要人物或者群體身上;加上星體的自身的巨大變化,也會反過來影響地球與人類。

然後,《天文志》從理論上主要解釋「五星」(即今日的五大行星:水、金、火、土、木五星)、二十八宿、天干地支等等星占術的理論內涵。最後,《漢書・天文志第六》總共約列舉了50條天文現象與星占結果的看法,時間跨度大約從東周春秋時期,一直到西漢末年。那麼,在這50條例子中,不論人們怎樣看待,至少其天文現象的記載是有依據的。讀者自可查閱。

據筆者查找到的資料,現今存有完整內涵的星占書籍主要是唐朝的李淳風撰的《乙巳占》和瞿曇悉達撰的《開元占經》,其中後者有120卷。可見,中國古代漢唐時期的占星術是相當發達的。而占星術的內涵,正是結合了人類歷史與天象運動之間的關係做研究的,是歷史的或者舊宇宙的物質運動規律的給予人類社會的影響的具體表現的內涵。只不過,由於現今的天象已經屬於正法時期,天象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是一個正在大規模變化的過渡時期,占星術已經不具備現時的操作與應用的意義了,而只是舊宇宙規律的歷史記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