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10月29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 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 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chūn yè bié yǒu rén
春夜別友人
chén zǐ áng
陳子昂
yín zhú tǔ qīng yān,jīn zūn duì qǐ yán 。
銀燭吐清煙,金尊對綺筵。
lí táng sī qín sè,bié lù rào shān chuān 。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míng yuè yǐn gāo shù,cháng hé mò xiǎo tiān。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yōu yōu luò yáng qù,cǐ huì zài hé nián ?
悠悠洛陽去,此會在何年?
ㄔㄨㄣ ㄧㄝˋ ㄅㄧㄝˊ ㄧㄡˇ ㄖㄣˊ ㄔㄣˊㄗˇㄤˊ
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
ㄧㄣˊㄓㄨˊㄊㄨˇㄑㄧㄥ ㄧㄢ,ㄐㄧㄣ ㄗㄨㄣ ㄉㄨㄟˋㄑㄧˇㄧㄢˊ。
銀燭吐清煙 ,金尊對綺筵。
ㄌㄧˊㄊㄤˊㄙ ㄑㄧㄣˊㄙㄜˋ,ㄅㄧㄝˊㄌㄨˋㄖㄠˋㄕㄢ ㄔㄨㄢ。
離堂思琴瑟 ,別路繞山川。
ㄇㄧㄥˊㄩㄝˋㄧㄣˇㄍㄠ ㄕㄨˋ,ㄔㄤˊㄏㄜˊㄇㄛˋㄒㄧㄠˇㄊㄧㄢ。
明月隱高樹, 長河沒曉天。
ㄧㄡ ㄧㄡ ㄌㄨㄛˋㄧㄤˊㄑㄩˋ,ㄘˇ ㄏㄨㄟˋㄗㄞˋㄏㄜˊㄋㄧㄢˊ?
悠悠洛陽去 ,此會在何年?
【作者】
陳子昂,字伯玉,唐朝四川人。生於高宗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卒於武后長安二年(公元702年),享年四十二歲。從小家境富裕,喜好狩獵賭博,愛玩樂而不知讀書上進,十八歲後到鄉校去玩,看到別人都在讀書,才痛自悔改,發憤用功,官至右拾遺。子昂詩風雄渾豪放,是初唐詩歌改革成就最高的詩人,他反對當時艷麗的宮體詩,提倡恢復漢魏時代古雅、反映現實的詩歌傳統。
【批註】
﹙1﹚ 銀燭:銀白色的蠟燭。照明的用具。
﹙2﹚ 清煙:輕而淡的煙霧。
﹙3﹚ 金尊:金黃色的酒杯。尊通樽,裝酒的器具。
﹙4﹚ 綺筵:豪華精美的筵席。
﹙5﹚ 離堂:作別的廳室。
﹙6﹚ 思:哀怨悲傷。
﹙7﹚ 琴瑟:琴與瑟都是弦樂器。此處指宴會時的樂聲。
﹙8﹚ 別路:分別後要走的路。
﹙9﹚ 繞:環繞、迂迴。
﹙10﹚ 隱:遮蔽。
﹙11﹚ 長河:指天上的銀河。
﹙12﹚ 沒:消失不見。
﹙13﹚ 曉天:早晨的天空。
﹙14﹚ 悠悠:.遼遠的。
﹙15﹚ 此會:這個樣的聚會。
【譯文】
銀白色的蠟燭吐出輕而淡的煙霧,我們對飲在美酒佳肴的筵席之前。
作別的廳室內正演奏著哀怨悲傷的樂曲,而別後的路途又迂迴曲折在山川之間。西沉的明月已經躲到大樹的背面去了,天上的銀河也漸漸消失在早晨的天空中。你將要到遙遠的洛陽去了,不知哪年哪月再能有這樣的聚會。
【詩中有話】
這首詩以寫景來表現出依依不捨的離情,用環境來營造氣氛。首先詩人以“銀燭吐清煙,金尊對綺筵”的豪華場面來表示今夜的聚會是非常隆重,顯示出主客之間的情誼深厚。接著以“離堂思琴瑟”來形容詩人所聽到的樂曲是幽怨的,“別路繞山川”形容分別後的路途遙遠難行,相見不易,由聽到的樂曲想到離別後的天各一方,不由得陷入一片愁緒之中。但是時間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溜走,黎明悄悄的來臨,屋外的景色已經是“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了,是分別的時候了,一夜的長飲,再多的不捨也留不住即將“悠悠洛陽去”的故人,只能無奈的問一聲“此會在何年?”。
其實,人生的悲歡離合是命中注定的,在什麼時間、地方會遇到什麼樣的人?會與那些人分開,都有一定的因緣關係,不是人能夠掌握得了的,再多的不捨也留不下不捨的人,再多的討厭也趕不走討厭的人,因為不捨、討厭都是從我們個人的角度去判斷的,是自私的,喜歡與不喜歡不見得理智,如果情能改變世界,那麼天下豈不大亂。但是我們往往看不透這一層理,所以才會想方設法來做一些違反法理的事,把自己圈在一個為情所困的世界裡,動彈不得。如果你把悲歡離合看成是人生必然的結果,那麼你就會心平氣和,淡然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