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07年11月04日】

*正見網2007年10月17日登載「鄉間發真相資料」:


山路彎彎聽雀鳴 嶺南十月草青青 (有聲有色,烘托出一派明朗、喜樂的氣氛)
千家萬戶艷陽照 古柏新篁笑臉迎 (此詩為下一首詩製造了很好的氛圍)

越野穿山年復年 一花一木繫心間 (此兩句照應上一首詩,同時又領出下面兩句)
幾回夢裡乘風至 方覺他鄉成故園 (這兩句的解釋可因人而異,不必扣死)

這兩首絕句因內涵的反差而用了不同的韻腳,因韻腳不同而用了組詩的形式,但兩詩之間的聯繫較一般組詩遠為密切,這表現在第二首的前兩句上。兩片以上的詞(曲)在過片(換頭)處最講究這種承上啟下的寫法。末兩句詩運筆輕靈,為讀者留下極大的想像、發揮空間,但無論怎樣解釋,又都不出某一範圍,不至於「脫韁跑馬」。

*正見網2007年10月17日登載「黨將亡」:

日暮殘燈鬼魅囂,江魔搶把靈幡搖。 (這兩句很形像,善造氣氛)
惡龍天定陽壽短,癩蟾自恃陰謀高。
「九評」驚現承天意,萬眾喜逐退黨潮。(「喜逐」改為「爭掀」)
「太平」盛飾痴人最, (「最」稍覺不通,改為「愛」)
讚歌直作輓歌嚎。 (讚歌、輓歌,應交換位置)

*正見網2007年10月17日審閱「[越調]天淨沙・世間行」:

披霜踏寒長歌,(踏霜披寒行歌。披霜踏寒消魔。)
紅塵故土耘過,(紅塵故地行(今)過。)
大法真相遍播。(善念良知遍播。除惡真相遍播。)
師搖雲舸,
銀星映滿天河。

隨師穩舵。
億帆直上天河。(億帆戲(逐、揚、劃)浪天河。)

如果不用這個曲牌,這樣寫呢:
世間行
踏霜披寒行歌,
紅塵故地今過,
大法真相遍播,
喚醒世人惡破。(喚醒眾生惡破。)
師搖雲舸,
銀星映滿天河。

句後的括號內是作者提供的選擇,作者的「注」和解釋未錄。

從以上作者的原文來看,建議作者暫時不要考慮寫元曲。作者以前寫的都是不考慮平仄的「古風」型詩歌,如果要寫合格律的格律詩,就會因平仄的限制而感到掣肘,要達到自由運用平仄規律,需要一個過程;就是會寫格律詩了,要填詞,又是一關,因為詞的平仄格式有些是詩裡沒有的,句讀也比詩歌複雜;而元曲比起宋詞來,又有些不同的要求,比如對仄聲字裡的上聲和去聲特彆強調,而宋詞裡一般不分辨不同的仄聲字。作者現在去學元曲,會限制自己的表達能力,寫出一些生硬難解的句子來。現在作者首先要解決的是:怎樣根據自己想出的幾個句子,選擇、合併而找到一個最好的句子,逐漸的改變每次來稿都提供許多選擇的現狀。因為作者最終還要學會自己定稿,提供選擇、由審稿同修幫助定稿的做法只是一個中間過程。審稿同修幫助定稿,實際上是用具體例子向作者演示:怎樣從不同的句子中找到、拼湊出相對較好的句子來。能想出許多不同的句子來,發散思維較好;但要從多種可能中找出最佳可能,要靠聚斂思維,這需要一個實踐的過程。

另外,順便解釋作者十月七日投稿中幾首詩的情況。「念師恩」「盼」「再精進」三首詩,已經於9月24日登載,作者可能沒看見,又寄來了。「自省(或靜思)」沒有登,因為後面兩句「為何邪惡沒滅盡?我(咱)們做的不夠好!」,說的不全對,這裡面牽涉到舊勢力干預的問題。「秋月夜」本來已於9-21-07準備好登載,但臨時漏掉了。發現後已於10月20日登載。)

*正見網2007年10月19日審閱「1. 秋意 2. 求解」:

1. 秋意(秋心)
紅塵麗景人陶醉,秋走一夜金筆揮。
輕掃(撒)枯葉漫天舞, (但見漫天枯葉舞。)
陣陣風愁把人催。 (不覺風愁把人催。)

句後括號內是作者提供的選擇。作者關於「背景」的兩句說明已經略去。這首詩的長處是:自始至終以景述懷、借景說話。這是古人寫詩的正傳,希望作者堅持這種寫法並在其中不斷提高。這種寫法的詩歌如果不成功,多半失在下述兩種極端的作法上:一是寫「景」不夠,「景」不能表達作者要說的話,於是作者自顧自的說一通,所說內容與「景」聯繫不上;另一種是寫了景,甚至全詩都寫景,但所寫的景沒有明顯的喻義,讀者即使對景有印象,卻不明白作者要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此詩屬於這種情況。

2.求解: 我模仿以下一詩
正見網2007年7月22日登載「長夢醒:驚濤濁浪紅塵險//歲歲年年//年年歲歲//功名利祿盡如煙//// 一朝得法迷霧散//天上人間//人間天上//悠悠萬古神路艱」。
寫了「觀歸程:
赤龍肆虐「九劍」現,(鏟、懸、斬)
紅朝百年,
百年紅朝,
毒牙惡爪化(揚)殘煙;
苦海度舸載眾還,
壯闊濤瀾,
濤瀾壯闊,
「三退」浪潮拍暖灘。(暖灣。暖岸。惡寒。遠灣。)

模仿別人的作品來寫自己的意思,是初學者的一種常規方法,和初學寫字時的描紅一樣。但要模仿得好,甚至寫出自己的特點來,就要對原作理解得比較深。作者所模仿的作品的作者,就是模仿宋詞時做得比較好。作者所引的詩,沒有用標點,於是作者就把兩個四言句都加上了逗號。其實宋詞也好,模仿宋詞的同修也好,兩個四言句的用法基本上都是上逗、下句,也就是說,分屬上、下兩個意群。進一步觀察,發現第一個四言句多半有收束、總結、概括、結論等意味;第二個四言句(哪怕與第一個完全相同),則往往帶有承上啟下、提起、前提等意味。以此看作者的第一個四言句「紅朝百年」,其前面的第一句就應該寫「紅朝」在「百年」之間的惡劣行徑和罪行,比如「毒牙惡爪」怎麼殘害人民等內容,而作者卻將「九劍」「現」了出來,與下面的「紅朝百年」不合拍了。最後一個四言句「濤瀾壯闊」下面,應當對「苦海」「載眾還」發揮或細節描寫,把全詩推向高潮或者完美的結束,作者卻把應該在「『九劍』現」時帶出的「三退」浪潮重新提出來了。哪一段寫什麼內容,這都要求作者有一個計劃,不能寫到哪算哪,更不能被韻腳拖著到處亂跑。順便說,「濤瀾」不如「波瀾」好,沒有必要、沒有把握時避免造新詞;「三退」浪潮「拍」擊的對像是「紅朝」的現存制度,因此「暖」的東西都不大相宜。由於以前的詩、文都這樣處理,作者如果反過來用「暖」,就有可能使讀者不理解,甚至產生迷惑。

*正見網2007年10月20日登載「詩十首」:

這十首詩都寫得不錯,但也沒有特別超出作者過去詩歌水平的作品可評。我們對每一位作者的作品評價的高低,沒有絕對的標準。如果作者不斷的向上走,經常有作品超出自己過去的水平,就可能有更多的機會得到正面的評議。有的作者曾經有詩歌得到較高的評價,但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得到正面評議了。這不是因為該作者的詩歌寫得不好了,而是因為在較長時間內該作者沒有什麼新的突破了。這也提醒作者,應該在心性上進一步提高,在寫作方法上有所改進了。

下面一首小有改動:圓容
你高我低爭個啥?條條大路通羅馬。(通羅馬,此喻不太妥當;改為:證實法)
放下自我依著你,齊心合力證實法。(「證實法」上面用了,改用:邪靈怕)

原作本是十一首,下面一首沒有登載:天地祥
大法弟子神通強,正念除惡踏陰陽。(踏陰陽,此說不太好,易與小道相混)
鏟除邪靈和爛鬼,解體惡黨天地祥。

*正見網2007年10月21日登載「詩八首」:

干擾
干擾為啥會出現?蒼蠅不叮無縫蛋。 (此喻形像,喻義貼切)
一定內心有執著,否則誰也不敢幹。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成語、熟語、歇後語和俚俗說法,非常形像、生動或者幽默、詼諧,能給讀者貼切而新鮮的感覺,因而留下較深的印象。此詩第二句即屬此類俗語。作者隨手拈來,用得恰到好處。希望其他作者也留心此類語言材料,如能恰當運用,能使自己的詩作增色不少。當然,也必須注意語言風格上的和諧。比如,全詩都用雅語或古漢語詞彙,突然加入一個現代俗語甚至俚語,就可能給讀者不倫不類的感覺。

*正見網2007年10月21日登載「夢回遠古:史前淚」:

夫妻同修,
戲散幕垂, (此喻貼切而微妙,與全詩內涵絲絲入扣)
隨眾向天歸。
俯首紅塵,
地崩山摧,
茫茫腳下俱成灰。 (大劫如此,驚心動魄,讀之猶似親臨)

伊人願了,
我志未遂,
佛國淚紛飛。 (悔恨難已,讀者同悲)
再立誓約,
菩薩慈悲,
雙雙下界苦相隨! (真乃菩薩心腸,感人至深)

(作者註:「菩薩慈悲」,「菩薩」指前面提到的「伊人」。)

初讀此詩,悵然良久;今日再讀,仍然胸中翻騰、喉頭堵塞,不能自已。遠古舊事,一經作者娓娓道來,一幕幕如在眼前,使人有身歷其景之感:大劫降臨之怵目驚心;宏願未遂之悔淚交飛!尤其令人感動而且慨嘆萬千、不能自己者,是「再立誓約」,不成聖果,決不罷休!行文至此而止,但稍一駐想,則知言外有意:若非聖王傳法普度,則「菩薩」與作者又當如何?縱有慈悲無限、宏願齊天,恐怕也要永陷三界、杳無歸期了!於無言中翻出此一層必然而顯然的結論,則此詩又當以大喜、大幸而作結了!謝師無限洪恩。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