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田叔力辯孟舒得失(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12月23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 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 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問之曰:「公知天下長者乎?」對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長者也,宜知之。」叔頓首(1) 曰:「故云中守孟舒,長者也。」

是時孟舒坐虜大入塞盜劫(2) ,雲中尤甚,免(3) 。上曰:「先帝置孟舒雲中十餘年矣,虜曾一入,孟舒不能堅守,毋故(4) 士卒戰死者數百人。長者固(5) 殺人乎?公何以言孟舒為長者也?」叔叩頭_(6) 對曰:「是乃孟舒所以為長者也。夫貫高等謀反,上下明詔,趙有敢隨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鉗(7) ,隨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8) ,豈自知為雲中守哉!漢與楚相距(9) ,士卒罷敝(10) 。匈奴(11) 冒頓(12) 新服北夷(13) ,來為邊害,孟舒知士卒罷敝,不忍出言(14) ,士爭臨城死敵(15) ,如子為父,弟為兄,以故死者數百人。孟舒豈故_(16) 驅(17) 戰之哉!是乃孟舒所以為長者也。」於是上曰:「賢哉孟舒!」復召孟舒以為雲中守。

(出自《史記・卷一百四・田叔列傳》)

【注釋】

(1)頓首:磕頭。
(2)坐虜(音魯)大入塞盜劫:因敵人大舉侵犯邊塞劫掠而犯罪。坐:犯罪;觸犯刑律。虜:這裡指的是匈奴。
(3)免:罷免;撤銷職務。
(4)毋故:無緣無故;沒有道理。毋:通「無」。
(5)固:固然;本該。
(6)叩頭:磕頭。
(7)髡(音昆)鉗(音前):剃掉頭髮頸帶刑具。髡:古代剃去男子頭髮的刑罰。鉗:古代套在罪犯脖子上的刑具,用金屬製成。
(8)死之:為趙王而死。
(9)漢與楚相距:漢王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進行長期戰爭。距:通「拒」。對抗。
(10)罷(音皮)敝:疲勞困苦。罷:通「疲」。
(11)匈奴:古代生活在中國北部的一個遊牧民族,他們強悍、善騎射。
(12)冒(音墨)頓(音讀):秦末漢初匈奴單于名稱。
(13)新服北夷:指冒頓征服匈奴北方的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五個部族。五個部族在匈奴北,故稱北夷。
(14)出言:發出作戰命令。
(15)死敵:和敵人拚死作戰。
(16)故:故意
(17)驅:驅趕;驅使。

【語譯參考】

漢文帝即位後,召見田叔問他說:「您知道誰是天下忠厚的長者嗎?」田叔回答:「臣哪裡能夠知道!」皇上說:「您是長者啊,應該能夠知道。」田叔磕頭說:「前任的雲中郡太守孟舒是長者。」當時孟舒因為抵禦匈奴侵犯邊塞搶劫不力而觸犯刑律,雲中郡被劫尤為嚴重,被撤銷了官職。文帝說:「先帝任命孟舒為雲中郡太守十多年了,匈奴才入侵一次,孟舒就不能堅守,無緣無故讓士兵打仗死掉幾百人,長者本該殺人嗎?您怎麼能說孟舒是長者呢?」田叔磕頭回答說:「這就是孟舒號稱長者的原因。貫高等人謀反,皇上下了明確的詔書,趙國如果有人膽敢跟隨趙王張敖的,罪及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掉頭髮頸帶刑具,跟隨趙王張敖到所去的任何地方,想要為他效死,自己哪裡料到將來要做雲中郡太守呢?楚漢相爭時,長期對抗,士兵疲勞困苦。匈奴王冒頓單于剛剛征服北夷,又來我們邊塞為害,孟舒知道士兵疲勞困苦,不忍心命令他們再作戰,可是士兵們登臨城池,拚命作戰,好像兒子幫助父親、弟弟幫助兄長打仗一樣。由於這個緣故,所以戰死者有幾百人。孟舒哪裡是故意驅使他們作戰呢?這就是孟舒號稱長者的原因。」於是皇上說:「孟舒真是賢德啊!」又召回了孟舒,任命他為雲中郡太守。

【研析】

田叔歷任高、惠、呂、文、景五朝。當年趙王被捕去長安時,他也冒著滅族危險跟去,所以班固認為他視死如歸。而他為漢中太守時,在文帝面前為孟舒鳴不平,使得孟舒得以復職,史公稱讚他義不忘賢。本文就是透過這些個性鮮明的言行舉止的描寫,使田叔特有的風姿呈現出來,突顯他有節義而不忘賢德的美德。

文中孟舒因匈奴侵犯抵抗不力,戰死幾百人,被撤銷官職。以皇上立場,他認為為官不力就該受處罰,未去探查事情原委。田叔則站在不同角度看問題,他認為固然戰死了幾百人,但是非孟舒之過,而是士兵感念孟舒,他們自發性的抵抗,因太疲憊而導致戰死。文帝經他如此說明,終於讓孟舒復職。從此點也道出人們看事情,站在不同角度,就可能做出不同的決定。當一個領導者,宜更宏觀、更全面性的思考問題,才能使決策更周全。

【延伸思考】

1.當別人被他人誤會時,你會挺身而出為他辯白嗎?為什麼?
2.由於孟舒能體恤下人,士兵受其感動,因而能義無反顧地為國家效勞,從此點說明了領導者須有良好風範,才能獲得部屬心悅誠服的效勞。試問你讀了本文後,對於為人處事有何啟示?
3.古之明君冀望獲得長者以協助治理天下,今之領導者卻是用人隨其好惡,請你比較此兩者用人之不同,對國家產生的影響。

【參考數據】

1. http://www.ld.nbcom.net/shiji/liezhuan/lz044.htm
2.史記列傳(一) 司馬遷原著 王利器、張烈等譯註 五南出版社92年12月初版
3.白話史記 謝武雄譯 河洛圖書出版社 68年3月出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