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02月28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 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 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原文】
宋(1)人有閔(2)其苗之不長(3)而揠(4)之者,芒芒然(5)歸,謂其人曰:「今日病(6)矣!予(7)助苗長矣。」其子趨(8)而往視之,苗則槁(9)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捨(10)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11)無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孫丑上》)
【註解】
(1) 宋:戰國時國名。
(2) 閔:音「敏」,擔心。
(3) 長:音「漲」,長高。
(4) 揠:音「訝」,拔起。
(5) 芒芒然:很疲倦的樣子。
(6) 病:疲累。
(7) 予:指我。
(8) 趨:趕緊走去。
(9) 槁:音「稿」,乾枯。
(10) 舍:同「舍」,放棄不用。
(11) 非徒:不但。
【故事闡述】
孟子有一次向他的學生公孫丑說了一個故事。他說:宋國有一位農夫,一直嫌他種的秧苗長得太慢了,就跑到田裡用力的把所有的苗都拔高了一些。他認為這樣一來,他的苗就可以快點長大。
於是,他疲憊的回到家後,對家人說:「啊!今天真是累壞了,我已經幫助田裡的秧苗長大了。」他的兒子聽了這話,趕緊到田裡看個究竟,那些秧苗竟然都已經枯死了。
這個便是「揠苗助長」這句成語的故事來源。而「揠苗助長」這句成語則被用來比喻世上有很多人,往往不顧事物的發展規律,只憑自己的感情用事,不但達不到目的,反而造成無法挽回的錯誤,把事情弄糟了。
【討論】
(1)這個農夫為什麼把他的秧苗都拔高了一些?
(2)兒子聽了農夫回家說的一番話,跑到田裡看到了什麼景象?
(3)這個農夫若要改善自己田裡的收成,可以從很多方面著手。請你和同學討論一下,有哪些方法可以運用,而不必使用「揠苗助長」這個方法呢?
【造句練習】
例:幫花卉施肥,要恰到好處。過多了,反而得到揠苗助長的反效果!
例:要求孩子考好成績,也要兼顧孩子本身的資質,千萬不可揠苗助長啊!
【相似成語】
拔苗助長、適得其反、欲速不達
【課後時間】
中國文字中,有許多字和「揠苗助長」中的「揠」字的外形非常相似,但意思卻大大不同喔!請你查查字典,寫出一個相同讀音的字,並造出相關語詞。
例:揠 → 音「訝」 → 揠苗助長
偃 →( ) → ( )
郾 →( ) → ( )
.] →( ) → ( )
【參考解答】
例:揠 → 音「訝」 → 揠苗助長
偃 → 音「眼」 → 偃旗息鼓
郾 → 音「掩」 → 郾城
.] → 音「演」 → .]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