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婦科生理病理概述(一)

陳乃菁


【正見網2008年10月14日】

婦女的生理特點主要為月經、妊娠、產褥、哺乳等幾個方面,其中月經、妊娠、分娩都與女子胞有直接關係。

月經是指有規律、周期性的子宮出血。一般大約每個陰曆月一行,也就是二十八天為一週期。從初經到絕經這段時間,約可維持三十五年左右,因人而異,除了妊娠期和哺乳期外,此周期性的子宮出血,經常不變,信而有期,故稱為月經。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卷五十二之婦人月水條中說:“女子,陰類也,以血為主。其血上應太陰,下應海潮,月有盈虧,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與之相符,故謂之月水、月信、月經。經者常也,有常軌也。……女人之經,一月一行,其常也,或先或後,或通或塞,其病也。復有變常而古人並未言及者,不可不知。有行期只吐血衂血,或眼耳出血者,是謂逆行;有三月一行者,是謂居經,俗名按季;有一年一行,是謂避年;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謂暗經;有受胎之後,月月行經而產子者,是謂盛胎,俗名垢胎;有受胎數月,血忽大下而胎不殞者,是謂漏胎。此雖以氣血有餘不足言,而亦導於常矣。”此段將月經之常變,敘述的頗為詳細。

月經的產生,是腎氣、天癸、沖任、臟腑、氣血協同作用於胞宮的結果,使之出現定期藏瀉之生理現象。《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由此可知,婦女的整個育齡期的生理過程實與腎氣、天癸、沖任、臟腑、氣血緊密相關。

婦女的生理特點實與氣、血、精關係密切,月經的主要成分是血,血海充盈,由滿而溢,則月事以時下;懷孕以後,則賴血聚以養胎;分娩時血氣充足,則生產順利,且生產時難免要耗傷陰血,之後又有血下為惡露排出;哺乳時則氣血上化為乳汁,使之可以泌乳。

氣與血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關係,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血旺則氣足,血之與氣,兩者既相互為根,亦相互為用。氣血調和,則月經、妊娠、產褥、哺乳均可正常。如《婦人大全良方‧產寶方序》云:“氣血,人之神也,不可不謹為調護。然婦人以血為基本,血氣宣行,其神自清,所謂血室,不蓄則氣和,血凝結則水火相刑。月水如期,謂之月信。”而陰精與血氣之關係,則表現為精生血,血化精;而精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人身中的精粹部分,是藏之於腎的;所以精、血、氣三者實是不可分割的。

而精、血、氣三者均來源於臟腑,臟腑是人體的血氣生化之源,其中與婦女生理關係較為密切的臟腑為肝、脾、腎三髒。脾為後天之本,有化生氣血的功用,血氣調和,則月經按期來潮;脾又有統血的作用,使月經不致過多而無制約。《素問‧經脈別論》說:“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景岳全書‧婦人規‧經脈之本》說:“故月經之本,所重在沖脈,所重在胃氣,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耳。”

肝則有藏血和調節血液的功能,又有疏泄氣機的作用,兩者協調,起到調和氣血的效果。而腎則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男女兩精相搏,可合而成形,故妊娠順利須賴腎氣充盈。《素問‧六節髒象論》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月經亦賴腎氣充足,而致天癸至,任脈充,太沖脈盛,月經才會按期而行。故腎氣的盛衰與月經、妊娠都有密切關係。妊娠以後,亦要靠腎氣來維繫,因胞脈繫於腎,腎氣盛則足以維繫胎元,否則有殞墮之虞。

婦女的生理特點與經絡中的沖脈、任脈、督脈和帶脈關係最為密切,其功能主要是對十二經脈氣血的運行起著蓄溢調節的作用,並將臟腑所主的精、氣、津、血輸注於胞宮,使之有規律的蓄納精氣,定期的排出經血。而其中又以沖、任二脈最為重要。《內經》稱沖脈為“十二經脈之海”,王冰則稱“沖為血海”,《景岳全書‧婦人規ܮ經脈之本》中說:“經本陰血,何髒無之?惟為臟腑之血,皆歸沖脈,而沖為五臟六腑之血海,故經言太沖脈盛,則月事以時下,此可見沖脈為月經之本也。”。任脈與全身陰脈會於膻中穴,主一身之陰經,為陰脈之海;凡精、血、津、液均為任脈所司,為婦女生理物質基礎濡養之本。由於任脈起於胞中,循行於腹部正中,故王冰認為“任主胞胎”。任脈之氣通,胞宮才有蓄溢經血的功能,同時沖脈旺盛,血海充盈,沖任協調,月經如期,才有孕育之可能;故沖任兩脈的盛衰,與月經和妊娠都密切相關,若沖任損傷,則易導致月經病及妊娠病。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醫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