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11月24日】
【原文】
魏太師泰遣王克、沈炯等還江南。泰得庾季才(1),厚遇之,令參掌太史。季才散私財,購(2)親舊之為奴婢者。泰問:「何能如是?」對曰:「仆聞克國禮賢(3),古之道也。今郢都(4)覆沒,其君信有罪矣,"|紳何咎(5),皆為幫隸(6)!鄙人羈旅(7),不敢獻言,誠竊哀之,故私購之耳。」泰乃悟,曰:「吾之過也!微君,遂失天下之望!」因出令,免梁俘為奴婢者數千口。
(出自《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六十六.梁紀二十二》)
【注釋】
(1)庾(音與)季才:字叔奕,新野人也。幼穎悟,八歲誦《尚書》,十二通《周易》,好占玄象。居喪以孝聞。
(2)購:贖買。
(3)禮賢:禮遇賢能之士。胡三省曰:「武王克商,釋箕子囚,式商容閭,封比干墓,所謂禮賢也。」
(4)郢(音影)都:江陵,楚之故都,古郢城也。
(5)"|(音近)紳何咎(音就):官吏賢士有什麼過錯。
(6)幫隸:賤臣,奴隸。
(7)羈(音機)旅:寄人籬下的外人。
【語譯參考】
西魏太師宇文泰派王克、沈炯等人回江南。宇文泰得到庾季才,很優厚地對待他,讓他參與掌管太史的工作。庾季才拿出自己私人的財產,贖買淪為奴婢的親戚舊友。宇文泰問:「你怎麼能這樣仗義疏財?」庾季才回答說:「我聽說攻克一個國家,而禮遇該國賢能之士,這是自古以來的正道。現在江凌淪陷,其君主蕭繹也許確有罪過,但他手下的官紳士大夫有什麼罪呢,竟然都淪為奴隸!我是羈留在這兒的外人,不敢向您進言,但心裡私下為他們的遭遇感到悲哀,所以才用私財為他們贖身。」宇文泰聽了,省悟過來,說:「這是我的過錯啊!假如沒有你提醒,就要失去天下民眾的心了!」於是發布命令,免除了幾千個梁朝俘虜淪為奴婢。
【研析】
宇文泰一看到庾季才,即深加優禮,令他參掌太史,簡直是伯樂識千裡馬。但從另一角度言,一個人之所以能被別人器重,也當有其不凡之處。庾季才因為仗義疏財,贖買淪為奴婢的親舊,引起宇文泰的好奇,聽他闡述了正道之理,過錯由當事者承當即可,毋須再將罪過禍及無辜,否則他們的命運豈不是太悲哀了。頓時,宇文泰如當頭棒喝,忽然驚醒過來,趕緊下令免除梁朝俘虜當奴婢。庾季才此一舉動,換得了幾千人的自由,也讓宇文泰得到民心,如此一來,宇文泰更加賞識他,甚至賜給他房產、水田、奴婢、牛羊什物等,希望斷了他南望之心,且告之,只要他忠誠以待,他會以富貴相報答。從庾季才的行為,我們看出他悲天憫人、不重錢財的一面,可說仁慈心一出,百姓即得救了。而宇文泰也表現了他的雅量,接納庾季才的建言,兩者相得益彰,共譜此段佳話。
【延伸思考】
1.在南北朝那樣混亂的社會,縱使有才能也未必能發揮,但庾季才卻得到宇文泰重用。請你再讀相關資料,與大家分享庾季才的才能。
2.從文中的對話,你認為庾季才具有哪些美德?
3.莫以善小而不為,若能日行一善,積久亦可匯聚成江河。請檢視自己,是否存有日行一善之心。
【參考資料】
1.《資治通鑑》(39) 李國祥 顧志華 陳蔚松主編 台灣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資治通鑑今注》(九) 李宗侗 夏德儀校注 台灣商務印書館
3.《白話資治通鑑》(第十一冊)沈志華 張宏儒 主編 建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