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12月10日】
【原文】
chéng duì shì ,xiàng duì jiē 。
城對市,巷對街。
pò wū duì kōng jiē 。
破屋對空階。
táo zhī duì guì yè ,qì yǐn duì qiáng guā 。
桃枝對桂葉,砌蚓對牆蝸。
méi kě wàng ,jú kān huái 。
梅可望,橘堪懷。
jì lù duì gāo chái 。
季路對高柴。
huā cáng gū jiǔ shì ,zhú yìng dú shū zhāi 。
花藏沽酒市,竹映讀書齋。
mǎ shǒu bù róng gū zhú kòu ,chē lún zhōng jiù luò yáng mái 。
馬首不容孤竹扣,車輪終就洛陽埋。
cháo zǎi jǐn yī ,guì shù wū xī zhī dài ;
朝宰錦衣,貴束烏犀之帶;
gōng rén bǎo jì ,yí zān bái yàn zhī chāi 。
宮人寶髻,宜簪白燕之釵。
ㄔㄥˊㄉㄨㄟˋㄕˋ,ㄒㄧㄤˋㄉㄨㄟˋㄐㄧㄝ 。
城對市,巷對街。
ㄆㄛˋㄨ ㄉㄨㄟˋㄎㄨㄥ ㄐㄧㄝ 。
破屋對空階。
ㄊㄠˊㄓ ㄉㄨㄟˋㄍㄨㄟˋㄧㄝˋ,ㄑㄧˋㄧㄣˇㄉㄨㄟˋㄑㄧㄤˊㄍㄨㄚ 。
桃枝對桂葉,砌蚓對牆蝸。
ㄇㄟˊㄎㄜˇㄨㄤˋ,ㄐㄩˊㄎㄢ ㄏㄨㄞˊ。
梅可望,橘堪懷。
ㄐㄧˋㄌㄨˋㄉㄨㄟˋㄍㄠ ㄔㄞˊ 。
季路對高柴。
ㄏㄨㄚ ㄘㄤˊㄍㄨ ㄐㄧㄡˇㄕˋ,ㄓㄨˊㄧㄥˋㄉㄨˊㄕㄨ ㄓㄞ 。
花藏沽酒市,竹映讀書齋。
ㄇㄚˇㄕㄡˇㄅㄨˋㄖㄨㄥˊㄍㄨ ㄓㄨˊㄎㄡˋ,
馬首不容孤竹扣,
ㄔㄜ ㄌㄨㄣˊㄓㄨㄥ ㄐㄧㄡˋㄌㄨㄛˋㄧㄤˊㄇㄞˊ 。
車輪終就洛陽埋。
ㄔㄠˊㄗㄞˇㄐㄧㄣˇㄧ ,ㄍㄨㄟˋㄕㄨˋㄨ ㄒㄧ ㄓ ㄉㄞˋ;
朝宰錦衣,貴束烏犀之帶;
ㄍㄨㄥ ㄖㄣˊㄅㄠˇㄐㄧˋ,ㄧˊㄗㄢ ㄅㄞˊㄧㄢˋㄓ ㄔㄞ 。
宮人寶髻,宜簪白燕之釵。
【注釋】
﹙1﹚城、市:城,此處指有城的地方,如城市。市,人口或買賣集中的地方。
﹙2﹚巷、街:古時稱鄉裡的道路,直的叫“街”,曲的叫“巷”。現在都市中大的叫“路”、“街”,小的叫“巷”、“弄”。
﹙3﹚空階:一無所有的台階。
﹙4﹚砌蚓:砌是台階的意思。蚓是蚯蚓,一種環蟲類動物,能鬆土。
﹙5﹚牆蝸:牆上的蝸牛。蝸牛,腹足類軟體動物,外有螺旋形的殼子,頭有觸角。
﹙6﹚梅可望:典出《世說新語‧假譎》,曹操率軍出征迷路,軍士渴而無水,曹操宣稱說:“前方有大梅林,結了很多梅子,又甜又酸,可解渴。”軍士聞之,口皆水出;終於支撐到找到水源。
﹙7﹚橘堪懷:典出《三國志‧陸績傳》,陸績年六歲,到九江見袁術,袁術拿橘子招待他,陸績趁機藏了二個。拜辭的時候掉了出來,袁術問他原因,陸績跪答說:“我要帶回去給母親吃。”從此“懷橘”就成了孝敬父母的代名詞。
﹙8﹚季路對高柴:表面看這是人名對,季路、高柴都是孔子的弟子。為甚麼要拿高柴對季路呢?可不可以用其它的人名來對季路呢?可以,但是有一個原則要遵守,就是對聯的上下聯要共同表現一個中心主旨,但又不能說同一個意思。季路除了是人名之外,就字面來說,季是“小”的意思,路是“通道”的意思。而高柴也是如此,高有“大”的意思,柴可作“藩籬”解,那麼“小通道”對“大籓籬”不就很工整了嗎?季路對高柴屬借對的運用,李白對楊朱也一樣。這種借對的方式可說是寫作對子的一種樂趣。﹙想想看,有沒有其它的人名可對季路?﹚
﹙9﹚沽:可作買或賣解。
﹙10﹚齋:此處作房舍解。
﹙11﹚馬首不容孤竹扣:據《史記‧伯夷列傳》記載,周武王伐紂,孤竹國君的二個兒子伯夷、叔齊扣住武王的馬頭勸諫不要發兵征討,但未被武王接受。
﹙12﹚車輪終就洛陽埋:據《後漢書‧張綱傳》記載,東漢安帝時,外戚大將軍梁冀專權,安帝派御史張綱等八人巡視天下,查察吏治。張綱一出洛陽就下車將車輪拆下埋於土中說:“豺狼當道,安問狐狸?”意思是說,最大的奸臣就在朝廷上,何必到各地去查訪那些小貪官呢?於是回朝上書彈劾梁冀。
﹙13﹚朝宰錦衣,貴束烏犀之帶:朝廷宰相們的錦衣上,要使用黑犀牛角裝飾的腰帶才顯得尊貴。
﹙14﹚宮人寶髻,宜簪白燕之釵:後宮佳麗們的髮髻上,最好是插戴鑲有燕子造形的髪釵。據傳漢成帝時修招靈閣,有仙女獻燕釵,成帝賜予趙飛燕,後來昭帝時宮人不小心打碎了,於是化為白燕飛走,這是白燕之釵的傳說。髻,婦人盤發於頂曰髻。
﹙15﹚本段韻腳有:街、階、蝸、懷、柴、齋、埋、釵等字。﹙佳韻押a、ㄚ韻﹚
【故事分享】
曾子,名參(shēn、ㄕㄣ),字子輿,春秋時代魯國人,因為能通孝道,所以孔子將他收為弟子。曾子和學生們對於孝道的研究,由弟子們記載而成《孝經》,為儒家十三經之一,為古時儒生必讀之書。
曾子雖然對於孝道的研究透徹,但也有盲點,有一個故事說:曾子在瓜田裡除草,一不小心把瓜的根鏟斷了,跑回去告訴他的父親,父親一聽非常生氣,拿起一根大棍子就朝曾子打了下去。曾子被擊倒在地,過了半天才甦醒過來,醒來之後就趕快進到屋內,向他的父親陪罪並說:“剛才孩兒做錯了事,得罪了父親,您用力教訓孩兒,不知您有沒有受到傷害?”說完退下彈琴並唱起歌來,希望他的父親聽到他的歌聲後,知道他的內心是平靜的,沒有因為受到責罰而心懷怨恨。
孔子聽到這件事情後,就告訴門下弟子說:“曾參來的時候,不要讓他進門!”曾子自認為自己又沒有做錯事,不應該受到這樣的對待,於是請人向孔子申訴。孔子說:“你聽說過嗎?瞽叟有一個兒子,名叫舜,舜事奉他的父親,當父親要找他做事的時候,他一定在他父親的身旁,一呼即應。當瞽叟想殺害他的時候,卻又怎麼也找不到他。用小鞭子打就挨著,用大鞭子打就逃走,以避開失去理智的盛怒。現在你卻把自己送上,等待父親的暴怒,硬挺在那裡而不走,這是毀傷自己的身體而陷父親於不義的行為。還有比這更不孝的事嗎?你是不是國家的子民?殺害國家的子民是什麼樣的罪,你想過嗎?”
經過孔子的教誨後,曾子才知道“孝”不是一味的承受,不合理的暴力行為應該躲開,才不至於因為想要表現孝順反倒成為不孝。“小箠(chuí、ㄔㄨㄟˊ)則待,大箠則走。”也是孝的準則。
【名句欣賞】
‧移椅依桐同玩月。點燈登閣各攻書。﹙作者佚名﹚
‧挖來野菜連根煮。拾得茅柴帶葉燒。﹙此為一位隱士自撰的門聯,淡泊之意,盡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