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學的限度與反省 (三)



【正見網2000年12月17日】

三、東方科學的超越

8 、東方科學的建構:體證精神
與西方科學分析還原的思維相對立,東方傳統科學始終堅持一種綜合整體的思維。世界是複雜性的,人對世界和自身的了解同樣是具有層次性的結構。老子云:「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驚人地印證了我國哲學界近年提出的「觀察系」的方法,即認為事物的特性具體存在於「參考系」(一定的範圍)中,反映「參考系」的「觀察系」就是觀察範圍。若把系統視為一切事物的總和,則系統的功能只存在於「整體」這一參考系中。人的認識正確與否,是相對於「參考系」和「觀察系」而言的,只有當「觀察系」、「參考系」和物質特性三者相一致時,認識才是正確的。人們對某一事物下的定義有很多種,那是由於選用了不同的「參考系」和「觀察系」而造成的,並不意味著只有一個是正確的。19

愛因斯坦和海森堡等人研究發現,電子具有波粒二象性,觀察電子必須用電子,我們只能推斷它們的性質。這一發現就反映出東方科學「以 X 觀 X 」的層次性的「觀察系」結構。我們說,整體中不可視的一部份在西方科學中不被承認,是因為缺少相應的「參考系」與「觀察系」,就是這個道理。古老的東方科學進一步認為整體(「天下」)的「觀」仍要透過人的內部生命(「身」)的「觀」來實現,部份顯示整體,換成中國傳統的語言,天道即人道,人即小宇宙。綜合的了解如何實現?老子云:「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窺於牖,以知天道。」實際講的是一種完全與西方的實證相對立的體證的方法。體證即體驗和領悟,依靠生命內部的深厚的實踐體驗來感應整體,與整體同其節奏,親身證明那活生生的不可視世界的存在。體證的把握不透過尋常的外在感官,而是開發人的生命的潛力與功能,讓不可視的事物可以「觀」,讓不可測量的事物可以「感」,讓人有一個完整的、息息相關的宇宙。體證和實證不同,實證是認識方式,體證卻是生活方式、存在方式,體證的方法往往具有主體間的不可傳達性,閱讀、背誦他人的描述遠不如自己參與地了解。它需要人親身去「體」(領會)「道」(價值),「天」有「道」,「人」亦有「道」,這些非科學的顯微鏡所能透視,但是人心有感應。體證的生活因此而必然是一種道德的生活,在體證的生活裡,宇宙有永恆,人生有意義,存在有根源。東方傳統科學也因此而區別於西方古代科學,它不是在與價值的互補中平衡自我,而是內在地即含有價值性。所謂綜合的了解,也並非純客觀,而具有層次性,一個人的德性程度決定著他對宇宙、對整體了解的程度。與西方科學精神相反,體證精神是從人的生命開始的,它強調,人只有返本,到自我生命的內部去尋找答案,才有可能真正覺悟宇宙人生的真諦。而人體修煉(以佛家、道家為主)正是古老的東方科學的體證精神的最高體現。

9 、古老意識經驗的意義:回歸東方
人類有許多寶貴的價值信念和意識經驗,在西方科學的擴張統治之下,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人體修煉改變自我身心、促成生命昇華,是東方科學的古老傳統;西方科學因其思維與方法的錯誤,永遠也無法通達它的本質。人體修煉的體證表明,所謂「超感知覺」、「超距作用」、「傳心術」、「預知」、「識我」……種種古老的意識經驗都是真實不虛的存在。種種人體特異現象的出現皆是長期堅持不懈修煉的結果。西方現代科學對人體特異現象或是盲目地排斥否定,或是簡單地記錄捕捉,這本來就與東方科學的思維與方法直接對立,因為在西方現代科學看來,人體特異現象是不穩定的,不可重複的,更是不可控制的,缺乏實證性與客觀性。它對人類意識經驗所作的理論說明,也都是在固有理論框架之內提出的嘗試性的假說,不僅空洞蒼白,而且眾說紛紜,根本無法消除內部立場的嚴重分歧。生命的世界是複雜的,很難用某種既定的理論框架來規範。如關於「超感知覺」,英國科學家玻姆認為,如果跨越理論上的時空量子的最小空間跨度,則「時間和空間的區別消失了」,「超感知覺」的存在也成為可能。可是,這一微觀時空極限是如何跨越的?生命在這一微觀時空層次是如何存在的?西方科學根本無法回答。再如關於「超距作用」, 1964 年貝爾定理的提出,即是由於實驗證明:粒子間在不存在相互作用的情況下仍有關聯,這樣就導出了對 EPR 量子遠距關聯的多種合理詮釋。其中一種很著名的傳心術(PSYCHORINESIS)詮釋,認為意識不可能是一種純粹定域物質,這裡的一種心理決定必定能夠改變那裡的一種屬性的值。量子關聯是依靠「意念傳送」實現的。可是,意識、意念、心理決定的超距作用有無媒介物存在?為什麼這一詮釋在可視世界和日常人生中無法落實?西方科學同樣無法回答。又如關於「預知(PRECOGNITION )」現象,除「時間環」的譬喻外,理論物理學還曾提出「時間之矢指向兩端」的命題,即後來的事件會影響前面的事件,並著手發展「向後因果」 (BACKWARD CAUSATION )理論,力圖作出解釋,但並不能揭示預知能力的習得,更不具備操作的指導性。對「穿牆而過」和「千裡土遁」的功能,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封松林博士認為:「你首先是一個物質,一個二維的動物。量子力學中有一種理論:隧道效應。即任何物質都具有波動性……聲波可以穿牆而過……具有波動性的物質你也可以找一個『隧道』自由穿越。……你可能同時在北京和上海相隔數千裡的兩地被找到。因為物質的你還具有粒子性,而粒子的位置與速度在量子力學中有一個測不準原理,你在某一點時就具有在相對應的一點找到你的可能性。」20

這就涉及一個現代科學根本無法突破的問題:生命主體如何實現全面自控,即對自身波動性與粒子性的自由轉換?種種圍繞著人體特異現象的討論都涉及到對不可視的世界的認知。1928 年狄拉克預言,真空中充滿了處於負能態的反粒子。這一預言在 1932年被美國物理學家安德生證實。自然界中物質和反物質的對稱性開始為人們所了解。隨後人們又發現了反質子、反中子和反西格瑪負超子。 1959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埃米羅西格和歐文 張伯倫的反質子理論認為有另一個由反物質組成的反物質世界圍繞著物質世界存在。美國著名太空物理學家大衛殊拉默說:「在宇宙外的虛空之中有無限無數的……最具有主宰巨力的非物質。」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對反氫原子的發現證實了宇宙中真實存在著我們日常世界的鏡面對稱影像世界--「反世界」。此外天體物理學新近提出的「多宇宙」理論也設想平行存在著多個宇宙時空,我們身處的可視世界只是其中之一。「非物質」、「反物質」和「多宇宙」的提出,確實深化了人類對不可視世界的認知,但實驗捕捉的反粒子只能以數計,反粒子顯現的時間只能以秒計,更不要說窺探整個不可視世界的真實狀貌了。問題的關鍵在於:如果「多宇宙」是平行存在的,人體生命和其他不可視的宇宙時空同樣應發生著複雜的相互關聯。對這種關聯性的全面揭示才真正意味著人類認知的飛躍。聯繫到「超感知覺」、「預知」和突破空間障礙的生命轉換,不難發現,這正標明人體生命完全可能實現從低級到高級、從必然到自由、從迷茫到覺悟、從可視世界到不可視世界的超越發展。東方古代文獻對「佛陀」、「真人」生命境界的描繪都揭示了高級生命的真實存在。而這一切已經完全超出了西方現代科學的基本框架,用西方現代科學來解釋複雜的生命現象,既是對西方科學的誤解,也是對生命現象的誤解。古老的東方科學認為,人體生命的無窮奧秘只有透過切身體證的身心修煉,才能得到真正圓滿的解答。

10 、 法輪佛學文化:科學革命的曙光
1992 年 5 月,法輪修煉大法在中國長春正式傳出。法輪大法是「真正往高層次上帶人」的佛家上乘修煉大法,其高深的功力和奇特的功效均令世人心折。大法創始人李洪志先生所著《轉法輪》一書,更是將深奧的理與法熔於一爐的亙古未有的科學巨著。大法修煉者迄今已逾億人,遍布全球數十個國家,僅在中國就有數千萬人習煉。廣大修煉者不僅身心都得到脫胎換骨的改變,而且以健康祥和的心境諧調著社會,淨化著環境,創造著新時代的新文明。法輪佛學文化的興起可以當之無愧地稱為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奇觀。《轉法輪》中系統地提出「多維時空」理論;並明白示現「高級生命」是人類生命的演進方向,「返本歸真」是人類生命的必然歸宿。「真、善、忍」是宇宙的特性,同化宇宙特性是生命昇華的唯一途徑。「超感知覺」、「超距作用」、「預知」等人體特異功能均能在「多維時空」的架構和「高級生命」的形態中得到圓滿的解釋,但人體特異功能的出現僅僅是心性修煉的副產品。因此,大法修煉者始終將提高心性放在首位,安然返回到生命內部,在科學宗教肆虐的今日創造出有意義、有價值、有體驗、有方向的現實人生。不治之症的康復突破了現代醫學;扭曲心靈的解脫突破了現代心理學;對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的功能認知突破了現代物理學……逾億修煉者以切身體證雄辯地證實了法輪修煉大法是真正的科學。在處於毀滅邊緣的現代世界裡,法輪佛學文化正在力挽狂瀾,將人類重新引向順應宇宙的正途;作為東方傳統科學的當代形態,凝聚逾億修煉者的法輪佛學文化更有著超越古老的佛道文化的意義與價值。西方現代科學的危機在於理論框架的坍埸和生活源泉的乾涸,科學革命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東方傳統科學的肩頭。法輪佛學文化是源自逾億修煉者的活潑潑的生命體證的文化,對科學文化的轉型,對認知方式的革命,對未來科學重建與生活的聯繫,對未來科學恢復內在的價值性,都有著啟迪智慧和指引路向的巨大作用。知識創新,迫在眉睫,既是國運盛衰之所系,更是人類命運之所存。但是若沒有對現有知識的內在框架的轉換與重構,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創新。法輪佛學文化所創造出的無數突破現有知識框架的「不明現象」,必將啟導出新的知識框架的創造性的建構。對科學研究人員來說,敢於正視、敢於觸及、敢於承認、敢於體證法輪佛學文化造就的種種人間奇蹟,全方位地關注法輪佛學文化的發展,無疑是唯一明智和有益的態度。

[ 注釋 ]:
1 、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2 、 第 522 、 225 、 222 頁。
3 、阿爾文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新華出版社 1996 年版, 4 、 第 103 、 107 頁。
4 、《當今世界六大自然之謎》,《資料卡片》 1986 年 16 期,第 16 頁。
5 、羅嘉昌:《從物質實體到關係實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52 頁。
6 、 8 、 13 、 16 、張緒通:《玄境:道學與中國文化》,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 第 254 頁。
7 、安立仁:《從時間之矢到內部時間》,《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 1994 年 2 期,第 6 頁。
9 、胡塞爾:《歐洲科學的危機和超驗現象學》,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5 頁。
10 、 Dictionary of Beliefs and Religlons,1992,Chanbers.
11 、 A.H.Hobbs,Social Problems and Scientism,1953,p.17.
12 、杜維明:《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三聯書店 1997 年版,第 417 頁。
14 、 15 、弗雷德裡克 費雷:《宗教世界的形成和後現代科學》,見《後現代科學:科學魅力的再現》,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26 、 127
頁。
17 、陳志良:《和先哲對話》,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27 頁。
18 、 Porritt , Seeing Green , Blackwell , 1984 , p.183.
19 、唐昌黎:《觀察系方法》,《資料卡片》 1986 年 6 期,第 7 頁。
20 、封松林:《話說穿牆而過》,《氣功與科學》 1995 年 2 期。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海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