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源頭乾枯的根由

棟千


【正見網2009年03月01日】

長江為我國第一大河,是亞洲最長的河流,全長6,300公裡(3915英裡);它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是世界第三長河,僅次於尼羅河與亞馬遜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完全或部分流經包括西藏自治區在內的13省區。該流域是中國巨大的糧倉,產糧幾乎占全國的一半,其中水稻達總量的70%。此外,還種植其它許多作物,有棉花、小麥、大麥、玉蜀黍、豆等等。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和成都等人口百萬以上的大城市都在長江流域。

長江流域為中國人類居住時間最長的地區之一,是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的發祥地。可是最近卻傳出了「長江源頭乾枯」的新聞,連當地的井都打不出水來。這裡的人說:「過去我們沼澤很多,牧場的草也很厚、很高,早上騎馬,草上的露水都能把馬靴打濕。現在草連地皮都蓋不上。」當地一家牧民搬家,要去投靠親戚。牧民解釋說,這裡的草場以前所生長的藏蒿草已經很少了,只生長牛羊都不吃的蒿草了。 此種情況如果再惡化下去的話,河流一條接一條地乾涸,湖泊一個接一個地消失,冰川退縮,雪線上升,草原變成了荒漠,最終是否會演變成撒哈拉沙漠那樣呢?

因為撒哈拉沙漠在6000年前,也是風調雨順,農牧業繁榮,是傳說中的「河流樂園」。1956年,法國考古學家諾特博士率領一支考察隊,進入了面積達200萬平方千米的撒哈拉大沙漠進行考察,終於找到了傳說中的「河流樂園」。諾特等人發現了一些奇怪山洞和隧道,在山洞和隧道裡,到處都是壁畫。經測定,這些岩畫大約出現在6000年以前。畫面上有大象、獅子、手握弓箭的獵人、正在跳舞的女人,以及馴鹿等。由於還有獨木舟和人牽著牛的圖案,考古學家們相信,在6000年前,撒哈拉沙漠的中部確有傳說中的「河流樂園」存在,當時那裡的人已從事牲畜飼養,並具有繪畫能力。這些壁畫畫得比較精確,其中還有一些塗上了顏色,所用顏料好像是礦物粉末和植物汁液混合而成的。

在阿爾及利亞恩阿傑爾高原上也發現了反映昔日撒哈拉繁榮景象的岩畫。據科學家測定,這幅栩栩如生的岩畫繪製於5500年前。畫面上描繪了這樣一幅景象:在橢圓形的小屋前拴著一排小牛,牧民們趕著膘肥體壯的牛群歸來,婦女們跑出小屋迎接,孩子們在牛群間嬉戲。畫面上各種姿態的人物生動活潑,黑白相間的牛群栩栩如生,繪畫技巧十分高超。這幅岩畫表明,那時撒哈拉地區雨量充沛,溪流潺潺,草木茂盛,土地肥沃。尼格羅人在這裡定居,他們飼養家禽,種植穀物,繁衍子孫,創造了自己燦爛的文明。

後來,非洲西部和中部地區的雨水急劇減少,出現了乾旱,雨水稀少,蒸發迅速,湖泊和河流逐漸乾涸,久而久之,撒哈拉便從熱帶草原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沙漠。而當地居民有的被乾旱困死在沙漠裡,有的背井離鄉遷移到「大河流域」。那麼,是什麼原因使昔日的綠洲變成了「死亡之海」呢?

正如現在,是什麼原因使得中國北方持續的大旱,以至長江源頭乾枯呢?據現代的科學認為,是因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趨勢下,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長江源區生態地質環境對該變化顯得尤為敏感,冰川退縮、多年凍土萎縮、植被退化、沼澤濕地減少以及水資源減少……及出現了乾旱,雨水稀少,蒸發迅速,湖泊和河流逐漸乾涸,此外人類濫伐林木和過量開採地下水,更加劇了乾旱和沙漠的蔓延,等等。總之,歸在於大自然現象的變化,只是一種自然災害而已,和人類社會的道德行為沒有什麼關聯。

然而,翻開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的記載,從未出現過「自然災害」的字眼,因為在古代人看來,「災害」從來就不是「自然」的,而是和人類社會的道德行為緊密相關的。 董仲舒在其著名的「天人三策」中說:「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如果不知道醒悟,天又生出一些怪異的事來警告和恐嚇它,還不知道悔改,那麼傷害和敗亡就會降臨。」《易傳》上說:「陽無德則旱。」所謂陽無德,是指人君不把恩澤施加給人民。所以,中國幾千年來,都相信災禍是感應人事而發。這種「天人感應」為歷代王朝帝王所尊崇,影響深遠。據《漢書》、《後漢書》記載,漢宣帝、漢元帝、漢成帝、光武帝等幾個皇帝,在出現日食、旱災、蝗災、洪災、地震等災異時,都下罪己詔。後世帝皇逢災荒年實行免租減賦、開倉賑災等措施無不深受天人感應的影響。

可見,天和人的驗證,是從古至今的道理。孔子作《春秋》,上度量天道,下驗證人情,參看於古代,考察於今時。所以《春秋》所譏諷的,就是災害所侵犯的,《春秋》所憎惡的,就是怪異所觸及的。孔子寫出了國家的過失和災異的變化,從這裡可以看出人們行為的好和壞,是和天地相通並且互相感應的。

唯獨到了近代的今天,卻將中國幾千年的古老文明視為迷信,將幾千年來維持人類道德標準的東西統統否定,用所謂的「科普」代替了傳統,沒有了道德行為準則的中國人,什麼壞事都敢幹,社會的腐敗是全方位的。然而,人不治天治, 國家的統治者如還不知道悔改,現在這種北方持續的大旱,和長江源頭乾枯等等的持續傷害和敗亡(包括未?4至6月即O⒌嚼吹納吵頸??頹萘鞲械鵲齲┚馱誚盜倭恕?p>所以,從歷史上可看到:堯、舜實行德政,人民就仁慈長壽;桀紂肆行暴虐,人民就貪鄙夭亡。孔子也說:「有德的人決不會孤立,一定會得到幫助。」這都是積善累德的效果啊。

例如滿清入關後,經過約四十年的時間,次第削平南明政權、平定三藩及台灣鄭氏,統一了全國,並開創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多年的盛世,通常稱為「康雍乾時代」。其間諸帝之文治武功均盛。 聖祖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留意懲治貪污,節約開支,聖祖更曾六次南巡察訪民情。他又廢止圈地、輕徭薄賦,減輕人民負擔,並且獎勵墾荒,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對比今天中共的圈地、賣地,增加賦稅,讓廣大的農民失去土地,變成流民)

學術方面,康熙擴充科舉,提倡儒術,下令修編了《明史》、《古今圖書集成》、《康熙字典》等?著。聖祖除了完成國家統一外,又三次出兵漠北,安定外蒙古,並派員協助西藏地區之管理(後稱駐藏大臣)。(對比今天中共在西藏大開殺戒)

外交上,則曾與俄羅斯簽訂《尼布楚條約》,安定了北方。(對比今天中共的賣國條約) 世宗雍正年間(1723年-1735年),逐步抑制宗室,加強君權,並設立軍機處,使之成為在皇帝裁決下處理全國軍政大事的核心機構。

雍正帝在西南邊地區,廢除明朝以來的土司制度,改以流官治理,以消除土司割據狀態,史稱「改土歸流」。經濟方面,先後採取「火耗歸公」、「攤丁入畝」等法,改善財政狀況。另外亦整飭吏治,嚴懲貪官污吏。(對比今天中共的貪官污吏遍地開花)

高宗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曾多次減免賦稅,繁榮經濟。又大力發展學術,編纂大型圖書,《四庫全書》即為此一時期之代表作。 總之,康雍乾時代,清朝的文治武功,皆盛極一時,做了許多對人民,國家有益的事情,真正的做到了 積善累德,於是天象亦降祥瑞,使得黃河由渾變清。

人們都知道,黃河之水發源最遠,但河水洶湧,造化不可妄測,河水四時皆濁,平常人打睹時亦常發誓說:除非黃河水變清。因而,黃河由渾變清,聽起來似乎難以置信,但這一現象在中國歷史上確曾出現過,就出現在上述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多年的盛世之期。據《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58記載,清雍正四年(1726)十二月,河道總督齊蘇勒等,先後馳奏,黃河自陝西府谷縣歷山西、河南、山東以至江南之桃源(今江西泗陽縣),冰開水清,湛然澄澈。其在陝西、山西,始見於十二月九日,止於翌年正月十三日。其在河南、山東,始見於十二月九日,止於次年正月十日。其在江南,則始於十二月十六日,止於是月二十三日。可以看出,其清是自上而下,及其復舊則是自下而上。對此亙古未見的現象,剛剛上台的雍正帝把它稱為「上瑞」,視作天人感應的結果。專遣大臣致祭河神,並於雍正五年六月十一巳,特諭頒布「御製黃河澄清碑」勒石於江南清口(今江蘇淮陰縣西南)和河南武陟縣河神廟內,以志其事。

可見,君王施行德政,使得天降祥瑞,,亙古未見的黃河由渾變清。反之,今天的中共邪黨違反天道,不行德政,對人民施行暴虐,這就是造成長江源頭乾枯,北方持續大旱和一系列社會亂象的根由。中華大地只有在擺脫了邪黨的統治後,江山才能恢復清明,人民才能仁慈長壽。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