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召公諫厲王弭謗

沉思 整理


【正見網2009年04月17日】

厲王暴戾專政,國人都心存不滿,交相指責。召公把這一情況向他報告,並說:「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厲王很憤怒,找來一個衛國的巫師,叫他去監視,看誰敢批評王上,一經舉報,立即殺頭。京城內誰也不敢再說話了,在路上見了面,也只敢用眼睛打招呼。厲王高興了,對召公說:「我能止住批評了,看他們誰還敢胡說八道。」

召公說:「這不過是堵住別人的嘴巴罷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堵老百姓的嘴巴,比堵住滔滔不絕的河流還難。河流堵住了,必然在別的地方潰決出個口子來,傷人一定更多,老百姓議論朝政的事也是這樣。所以治理江河,應該疏通河道,讓河水暢通無阻;治理人民,也應該開放言禁,讓他們暢所欲言。

因此,天子執政,要讓公卿列士獻詩,瞽者樂師獻曲,周官太史獻書,少師要導正、規戒王政的得失;讓『瞍』來賦誦他們所獻的詩,讓『蒙』來弦歌那些箴諫的話,讓工匠們分別就他們所從事的技藝來陳述觀點;下民的意見要傳達到朝廷。

近臣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親戚們則要補其過失,察其是非。前有『瞽』、『史』依據歷史的教誨,後有『師』、『傅』根據現實的修正,然後天子再反覆斟酌,這樣做起事來就不會不順利了。

人民有口,就像大地有山川原野,財用衣食都從那裡產生。同樣,政事的善惡成敗,也可以說是來自於民眾的批評。人民贊成的,就實行它;人民反對的,就防備它,不是也可以增加我們的衣食財富嗎?人民對於朝政,心裡有看法,嘴上要說出來,我們只能儘量的鼓勵和採用,哪裡能夠去堵他們的嘴巴呢?如果像你這樣去堵,又能堵多久呢?」

厲王不肯接受這個意見,而國人也不敢再發表什麼看法。三年之後,終於把厲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位卿士召公的一番言論,合情合理,知道治理國家,不能揠苗助長,不可以因噎廢食。而這篇文章中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已成為千古名言,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廣泛流傳。

(取材自《國語・周語上》)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