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回顧:1604年中國福建省泉州近海地震

陳思 編輯


【正見網2009年05月04日】

福建沿海是我國東南沿海地震帶的一部分,但地震活動水平不高,大地震不多,僅1445年12月12日在漳州附近發生過一次6級地震和1604年泉州近海的8級地震,6級以下地震的頻度也很低。在歷史長河中,地震對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並不嚴重。因此福建沿海很早就成為我國經濟文化發達的區域之一,特別是泉州,早在唐朝時期就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通商貿易的重要城市,宋元時代被譽為世界最大的貿易港之一。

1604年12月29日(明萬曆三十二年十月初九酉時)夜,泉州古城的人們剛要進入夢鄉,突然傳來一陣陣悶雷似的巨響把人們驚醒,頃刻之間山搖地動,房倒屋塌,整座古城象大海中的小舟顛簸不止,距震中1000多公裡外的廣西遂溪、湖北鍾祥、漢川和上海、蘇州等地的人們都感到了震動,我國東南部10個省市自治區的120多個縣記載了這次地震。

這次地震造成的破壞十分嚴重和廣泛,泉州府(今晉江地區)至興化府(今甫田地區)受災最重。山崩地裂普遍,涌沙冒水激烈,城樓崩塌厲害,民房倒毀無數,人畜傷亡眾多。明、清有關的府志、縣誌和鄉志等都記載有當時的災情:頃刻間,泉州古城樓鋪雉堞傾圯殆盡,城內外廬舍傾圯,地裂數處,郡城尤甚。建築十分考究的開元寺東西鎮國塔遭到破壞,東塔第一層尖石墜落,第二層和第三層扶欄碎裂,頂蓋檳石從南倒落。歷史上有名的橫跨海灣的梁式石橋??洛陽橋(建於唐朝,宋朝皇?年間加以修理,全長 834米,共有58個橋墩),大震時受到損傷,強餘震時"橋圯,大石樑折入于海,橋北故址塌"。地震還使停泊在海邊的許多船隻沉沒。

莆田、南安、同安等地城牆崩塌,城樓、垛堞傾圯,城鄉房屋倒毀無數,平地裂縫,湧出黑沙水。漳浦民房倒塌很多,興教寺金剛像損壞,忠節坊、仙雲坊二坊頂墜落,南城門外田中陷一大穴,湧出黑沙水。福建省一半以上的州縣房屋都有破壞。

儘管地震猛烈,災情嚴重,仍有許多寺、廟、塔等古建築經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驗,留存至今。泉州著名的開元寺就是基本完好地保留下來的古建築之一,開元寺建於唐朝垂拱二年(686年), 屋架採用鬥拱結構,猶如樑柱之間加斜撐,號稱"飛天樂伎",既保證了結構的整體性,又增添了建築物的美觀,帶有閩南藝術特色,今存開元寺為清代重修。此外,閩南留存至今的大量明代民房建築,不僅頂住了1604年大地震的搖撼,經過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亦未受到損毀,這些建築物具有整體性好、連接牢、重心低等特點,牆壁一般都用磚、石交錯砌築,牆壁中的木柱或石柱均與屋樑緊密相加斜撐,十分穩定牢固。


資料來源:

《1604年中國福建省泉州近海地震》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