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9年05月19日】
【原文】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天地無親,常與善人。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一噎(1)之故,絕(2)谷不食;一蹶(3)之故,卻足(4)不行。心如天地者明,行如繩墨者章。(漢.劉向《說苑.卷一六.談叢》)
【註解】
(1)噎:食物塞住咽喉,氣透不過來。
(2)絕:拒絕。
(3)蹶:顛仆、跌倒。
(4)卻足:畏縮不敢再跨出腳步。卻,退後。
【故事闡述】
西漢劉向所撰《說苑》一書,記錄軼聞瑣事,雜以議論,以儒家思想為指歸,闡明國家興亡、得失之理,以為後世借鑑。〈談叢〉這篇文章中「一噎之故,絕谷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大意是說:一旦被飯噎到,便不再吃飯,跌了一跤,就畏縮不敢再向前走。這未免太糊塗了。後來「一蹶不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一遭受挫敗,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討論】
(1)劉向所撰《說苑》一書,書中所言大致為何?
(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你有類似經驗嗎?該如何克服這種心理障礙呢?
【造句練習】
例:人要有愈挫愈勇的精神,千萬不可一蹶不振。
例:他自從經商失敗後,便一蹶不振,整天愁眉苦臉。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一蹶不振>( )>( )>( )>( )>( )
參考答案:
一蹶不振>(蹶角受化)>(化險為夷)>(夷為平地)>(地動天搖)>(搖搖欲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