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37):梅盛林刁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6月16日】

梅(ㄇㄟ?)(méi)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子姓,為商湯後裔。據《通志.氏族略》和《唐書.宰相世系表》等所載,殷商時,君王太丁封其弟於梅(今安徽省亳州東南),為伯爵,世稱梅伯。至商紂時,梅國國君梅伯為紂王所醢,後世子孫以封邑為氏。

2、出自他族所改。據《魏書》所載,漢時南蠻有梅姓;據《舊唐書》所載,北狄奚酋長有梅姓;清朝滿洲人姓,世居瀋陽;又,清滿洲八旗姓梅佳氏後改為梅姓;清貴州貴陽府開州土司有梅姓;今滿、土家、彝、蒙古、黎、東鄉、錫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郡望】

汝南郡:漢高帝時置,治所在平輿,故城在今河南平輿北。相當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

【堂號】
1、宛陵堂 宋朝時宣城(古名宛陵)人梅堯臣,世稱宛陵先生 ,任尚書都官員外郎。工詩,與歐陽修為詩友,著有《宛陵集》。

2、梅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汝南堂」、「華萼堂」、「績學堂」等。

【歷史人物】

梅鼎祚

梅鼎祚(1549年-1615年)字禹金,號勝樂道人,明代宣州區人。自幼篤志好學,飲食、寢處均不廢書。16歲廩諸生,詩文名揚江南。

梅鼎祚青年時代善交遊,與戲劇家湯顯祖為莫逆交,擅長詩文古詞,所作皆「骨立蒼然,氣純而正,聲鏗以平,思麗而雅」。士大夫皆好之,有「詩文清雅」之譽。中年以後,專注詩文典籍的搜集編輯和戲劇創作,所作《玉合記》為崑山派的扛鼎之作,在中國戲曲史上具有一定影響。

梅鼎祚一生以讀書、藏書、著書為樂,常說「吾與書若魚之於水,一刻失之,即無以為生」。並建「天逸閣」專事讀書寫作,一生著述卷秩浩繁,涉及詩文、小說、戲劇等。

盛(ㄕㄥ?)(shèng)

【歷史來源】

1、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據《姓考》載,周滅商之後,分封了許多同姓國家,盛國即是其中之一。盛國始封於周穆王時,其地在今山東泰安南面華豐一帶。春秋時期,盛國不斷受到魯、齊、衛等強大鄰國的侵擾,終在西曆前686年為齊國所滅。亡國後的盛國公族為紀念故國,遂以國名為姓,姓盛。因此推溯起來,2000多年來的盛姓中國人,也是最為光榮的黃帝姬姓的後裔。

2、出自於祖名為氏,以S]姓所改。另外一支盛姓是由S]姓所改,得姓於西漢末年。西周初年有名臣召公S],其子孫有一支以他的名為姓,姓S]。到西漢元帝時,由於元帝名劉S],百姓必須避諱,S]姓人改為盛姓。又如如《姓譜》上記載說:「北海太守S]偉,避元帝諱,改姓盛」;《後漢書西 羌傳》也指出:「東海盛包,其先姓S],避元帝諱改姓盛」。

3、出自少數民族改姓。清代滿洲八旗姓盛佳氏者,改漢姓為盛氏。

【郡望】

1、汝南郡:漢高帝置郡。在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漢上蔡縣地,元、明、清為汝寧府治,現在河南省汝南縣。據《姓考》記載:「周穆王時盛國之後」。望出汝甫,梁國。

2、梁國郡:漢高帝置梁國,南朝宋改為梁郡。相當於今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碭山一帶。

3、廣陵郡:漢有廣陵國,後改稱郡,治廣陵,故城在今江蘇省江都東北。晉初徙治淮陰,在今江蘇省淮陰東南。

【歷史人物】

盛吉

盛吉,字君達,東漢會稽郡人。官廷尉,每至冬節,囚犯當斷,妻夜秉燭,吉持冊筆。夫妻相向垂泣而決斷。視事十二年,天下稱有恩。

廷尉是漢時官名,掌刑獄,類似於現今判案的法官。北齊以後稱為大理寺;或稱廷理。根據虞預《會稽典錄》一書中,對盛吉的「有恩」是這樣記載的:

盛吉,字君達,官廷尉。性慈憫、善體恤。其妻更是哀憐孱弱、慈悲為懷。常謂吉曰:「君為天下執法之人,千萬要明察秋毫,不能使一人蒙受不白之冤而枉死,否則就會殃及自家子孫。」有罪囚犯倘若沒後嗣的,讓他的妻妾探視後夜宿牢房,使有遺腹子。視事十二年,天下稱有恩。

他這種秉公斷案、勿枉勿縱的做法,可以媲美《漢書》裡的一則史實:
於定國為廷尉,為人卑恭,尤重經術,其決獄平法,務在哀蠲,罪疑從輕,加審慎之心。朝廷稱之曰:「張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人;於定國為廷尉,人自以不冤。」


林(ㄌ一ㄣ?)(lín)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子姓。相傳源自國神比干,三代孤忠的他是以忠正敢言而聞名,後來被暴君紂王挖心,於是他的夫人-媯氏便逃難到今天河南衛輝、淇縣一帶的長林,生下一個兒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後,賜他兒子林姓,並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縣一帶),此人便是林堅。林姓由他最早發源,後人尊他為受姓始祖。林堅的子孫後來形成了著名的西河郡、濟南堂、下邳、晉安林氏、九牧林等郡望,還有問禮、九龍、忠孝等堂號,成為林姓最大派系。

2、出自於姬姓,是東周周平王姬宜臼(西曆前770~前720年)的小兒子姬開,他的子孫以他的字林為姓。因起源於今河南洛陽一帶,林姓家譜中就稱為河南林。

3、此外,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將鮮卑族等原先丘林姓氏的都改成林姓,並注籍為河南洛陽人。其他少數民族中有滿族的林佳氏和布薩氏也都有改姓林。

【郡望】

西河郡:古代所指不一。春秋衛西境沿黃河,稱西河,即今濬縣、滑縣等地。戰國時黃河在今安陽東,故安陽可稱西河,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取秦今陝西黃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則以晉陝間黃河為準,西岸為西河。漢有西河郡,有今內蒙伊克昭盟東部及晉西等地。魏時,北部為羌胡所得,僅有晉西,治茲氏,治所在今山西省離石(今汾陽市)。唐亦曾以汾州為西河郡。

【歷史人物】

林逋

北宋詩人、書法家林逋對多數人而言可能是陌生的名字,然而「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相信是愛詩人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詩句。清淺的水面,微昏的月光,浮漾著梅花的疏影暗香。詩中透出的清雅靜逸,令人吟誦再三,傳唱千年亦不倦。這段詠梅的千古絕唱就是出自於林逋。

林逋(公元967-1028年),字君復,人稱和靖先生,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恬淡好古,不慕繁華,結廬於西湖孤山,終年 「飲湖光啜山綠」,是道道地地足不及城市的絕俗人。林逋清高古淡的人格頗受讀書人敬重,例如大文豪蘇東坡,直接就在林逋遺墨題詩應和,贊其人品高節。宋真宗聞其名,更是常常御賜粟帛,並且下令州縣官員加以禮遇。

詩如其人,字亦如其人,「清勁」是林逋書法的特徵。他不刻意求工,沒有強烈的提 按頓挫,沒有其他書家慣有的字體大小、速度快慢的強烈對比,可說是完全「無一點塵俗氣」。挺勁的線條架構起大面的行距空白,讓人在品讀時不但沒有空洞感, 反而自然而然地沉浸在清靜、古雅的氣氛中。

正是這股脫俗的魅力吸引人親近林逋的書法,無怪乎詩人陸游見到他的作品時會發出「(林逋)書法高勝絕人,余見之,方病不藥而愈,方飢不食而飽」的讚嘆。


刁(ㄉ一ㄠ)(diāo)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姬姓,以國為氏。周文王時,有同姓國雕國,其國人多姓雕氏,後簡稱刁。

2、以技為氏。《漢書》所載:「考工雕人之後」也姓雕,後簡改為刁姓。

3、以人名為氏。《風俗通》「齊大夫童刁之後。戰國時有刁勃,漢有刁間,齊人,以富聞。子孫居渤海。

4、春秋時齊國大夫豎刁之後。根據《通志•氏族略》、《韻會》所載:「刁氏出渤海齊大夫豎刁之後。」春秋齊國大夫豎刁為齊桓公寵臣,曾與管仲一起輔佐齊桓公建立霸業。管仲去世後,豎刁專權。他的後代子孫便以祖上名字為姓,成為刁氏。

5、為貂姓所改。據《風俗通》所載,春秋時齊國有貂勃,后姓貂氏。古代雕、貂二姓,後來皆改為刁姓。另外再根據《日知錄》、《復古篇》載,古代刁、雕、貂三字聲同宗異,後統為刁姓。

6、出自於他族。明時雲南刀氏有改姓刁者;清時雲南建水州慢車鄉土舍、鎮沅土府、四川建昌道紅卜苴土百戶等均有刁姓;今土、滿、蒙等民族均有此姓。

【郡望】

1、弘農郡:漢武帝元鼎四年(西曆前113年)設置,治所在弘農(故城在今河南省靈寶南),轄境相當今河南黃河以南,宜陽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陝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

2、渤海郡:漢代設置,治所在浮陽(即今河北省滄州),後移治南皮(故城在今河北省南皮東北)。

3、河西郡:北魏設置,故治在今山西省臨汾。

【堂號】

1、藏春堂:宋朝時候刁約,做學問、做文章都很刻苦。開頭做館閣校理、後進使館、又當揚州知府。辭官回來,在潤州安家,號「藏春堂」。蘇東坡送他的詩有「春在先生杖履中」,意思是連你的拐杖、鞋子都飽藏著春天的溫暖。
2、刁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弘農堂」、「渤海堂」等。

【歷史人物】

刁光胤

刁光胤,唐代雍京人,天福年到了四川。專攻湖石花竹、貓兔鳥雀的畫藝。性情高潔,交遊不雜。入蜀之後,發現有前輩也專畫花雀的,頓時就將自己的畫作減價出售,以示尊敬。有人問他筆法傳承自何人?原來名家黃筌、孔嵩二人,親授其訣。能得孔嵩升堂指導,又是黃筌入室弟子,當然絕非泛泛之輩。

刁公居蜀三十餘年,畫筆從沒暫歇過,非病不休,非老不息,卒時已八十來歲了。豪貴之家及好事者,收得其畫,視為家寶,傳予世代子孫。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