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30):談宋茅龐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5月23日】

談(ㄊㄢ?)。(tán)

【歷史來源】

1、周武王建立周朝後,為了追念先聖先王的功德,因而封殷帝乙長子微子啟於宋為談國,又名為郯國。根據《姓苑》記載:「殷帝乙長子微子啟,周武上封之於宋。傳國36代至談君,為楚滅。子孫以國為氏」。傳國三十六代至談君,被楚國滅亡,子孫便以國為姓。望出梁國、廣平。(漢置廣平郡,現在河北省雞澤縣。)
2、周朝有大夫籍談,其後亦有談氏。歷史上有談氏避仇改為譚氏一說。
3、源出於己姓。相傳少昊後裔的封地在郯國〈今山東郯城西南〉,戰國初期,郯國被越國所滅,由於談與郯音同,所以其後代便以郯為姓。

【郡望】

1、梁國:即梁郡,漢建梁國,治所在淮陽(今河南省商丘南),南朝宋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省碭山)。隋曾以宋州為梁郡,唐為睢陽郡。
2、廣平郡:西漢景帝時初置,轄境在今河北南部永年縣一帶。

【歷史人物】

談遷

談遷(西元1594年~西元1657年)原名以訓,字仲木,號射你,明亡後改名為遷,字孺木,號觀若。祖籍汴梁(今開封),隨宋室南渡,定居於鹽官西南棗林村,後江沙坍落,再遷至馬橋麻涇港西(今海寧馬橋)。

談遷自幼刻苦好學,家貧,一生未曾做官,自學成才,靠替人繕寫、代筆維持生活,是位真正獻身學術的人,他不計報酬,不慕虛名,貧寒一生,有骨氣、節氣和使命感。崇禎十五年冬,有商船從日本走私價值十萬金的人參,在海寧登陸,前往嘉興。劉憲模抓了私販,不但沒上報,還企圖侵吞這批人參,想請談遷寫信買通浙江巡撫。談遷認為此事重大,隱瞞不住,拒絕寫信。後果然事情敗露,劉憲模被罷官。南明弘光元年(西元1645年) ,談遷作為閣臣高弘圖的記室,出謀劃策,頗受高弘圖、張慎言等賞識,擬薦談遷為中書舍人及禮部司務,談遷堅辭不就,引退回家隱居。

談遷博鑒群書,善諸子百家,精研歷史,尤重明代典故。談遷的母親亡故,他守喪在家,讀了不少明代史書,覺得其中錯漏甚多,於是他立志編撰明史。從天啟元年(西元1621年)開始,他長年背著行李,步行百裡之外,到處訪書借抄,飢梨渴棗,市閱戶錄,廣搜資料,歷時二十餘年才完成百卷500萬字的巨著《國榷》。

清順治十四年,談遷去山西平陽(今臨汾)祭奠先師張慎言,病逝於客地。著作另有《棗林集》、《棗林詩集》、《棗林雜俎》、《北游錄》、《西遊錄》、《史論》、《海昌外志》等。


宋(ㄙㄨㄥ?)。(sòng)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子姓。周武王封殷王帝乙長子微子啟於宋。宋傳國三十六世,後為齊、魏、楚三國滅而分之,子孫以國為氏。《通志•氏族略》記載:「宋民,子姓,商之裔也。」子姓源起為大眾所認同。
2、出自少數民族改姓或賜姓。《五代史》資料記載,五代時辰州(今湖南省沅陵)蠻酋有宋姓;清•貴陽府有宋姓土司,得姓於元朝;清•滿洲嵩佳氏改宋姓,世居瀋陽、牛莊、鐵嶺的滿洲人改宋姓;清•高麗人(今朝鮮族)改宋姓;明時賜元人伯奇特兆爾姓宋名一誠。

【郡望】

1、京兆郡:漢武帝太初元年設京兆郡,下轄十二縣。三國時魏置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大約在今天的陝西省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的地方。此支宋氏,為後漢侍中宋弘之族所在。
2、西河郡:治所在平定(今內蒙古自治區東縣)。

【堂號】

1、玉德堂:宋朝時期,宋祁和胞弟宋癢一同中了進士。宋祁禮部考試第一,官至兵部尚書,著《玉樓春詞》,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名句,人們叫他「紅杏尚書」。人稱「二宋」或「大宋」、「小宋」。
2、主要堂號「京兆」、「賦梅堂」、「善繼堂」、「秉德堂」等。

【歷史人物】

宋?

宋?(西元663年~西元737年),唐南和(今河北省邢台縣東)人。唐玄宗時的名相,宋?耿介有節,守法持正,與姚崇並稱為唐代賢相,世稱「姚宋」。當時的奸臣張易之要誣陷魏元忠,於是收買脅迫張說作偽證,在要當庭對證時,張說非常害怕。宋?對他說道:「做人,名和義是很重要的,不可誣陷好人,以求得自己苟免。如果你有不測,我一定會到殿前救你,將同你一起死。」張說被宋?所感動,就如實說出了事情真相,魏元忠得以免死。宋?累封至廣平郡公,進尚書右丞。

唐中宗時,宋?被任命為諫議大夫。不久,他因為直言觸怒中宗,被貶為刺史。到地方後,他廉潔奉公,盡力為百姓做好事,使當地民風變得淳樸起來,家家戶戶都安居樂業。他在廣州任都督時,當時廣東人都用茅竹建房子,經常發生大火。於是,宋?教他們用磚瓦蓋房,減少了火災,造福了百姓。

後來宋?當了宰相,有一次,他的叔叔宋元超在參加吏部的選拔時,對主考官說了自己和宋?的特殊關係,希望能得到特別照顧。此事被宋?得知後,特地交代吏部不能給他官做。當時唐玄宗很喜歡宦官王毛仲,朝廷上下,很多人都要巴結他,唯獨宋?一人不願與其交好。當王毛仲的乾女兒要出嫁,唐玄宗問他還缺什麼,王毛仲說有一位客人請不來,唐玄宗說:「那一定是宋?了」。

在宋?的治理下,唐朝出現了路不拾遺的局面,史稱「開元盛世」。當時人們稱讚宋?像長了腳的春天,走到哪裡,就把光明和溫暖帶到哪裡。宋?性喜梅花,所作梅花賦,為世所稱譽,卒諡文真。

茅(ㄇㄠ?)。(máo)

【歷史來源】

出自於姬姓。周公的第三子-茅叔封於茅,並建立茅國(今山東省金鄉縣西北)。直到春秋,茅國被鄒國所滅,茅國公族子孫便以國名為姓,世代相傳。註:茅與茆通用。

【郡望】

1、東海郡:漢代設置。一在今山東省郯城一帶;一在今江蘇省邱州市東海縣以東、淮河以北地區。據《世本》記載:「周公第三子茅叔封於茅,子孫以國為氏」。望出陳留、晉陵。
2、陳留郡:秦始皇置陳留縣,漢代改置陳留郡。在今天河南省開封地區。
3、晉陵郡:又名常州,今江蘇常州市一帶。

【歷史人物】

茅焦

茅焦是齊國人,秦代官吏,對秦始皇直言敢諫,被秦始皇官拜上卿。茅焦,是個不得志的讀書人,他曾在孟嘗君門下當食客,但因孟嘗君有數千門客,茅焦又不善鑽營,長期不得重用。他雖無衣食之慮,卻難有出頭之日,後又碰上不愉快的事,離開了齊國,雲遊各國尋找機會。

到了秦國,他打聽到太后被廢的前因後果(第二天,茅焦便去求見秦王。秦王告訴他:「凡為太后說話的,殺無赦。你沒見到宮牆外的二十七具屍體嗎?難道你不怕死嗎?」茅焦說:「天上有二十八星宿,現在才二十七人,我是來湊滿二十八人的。」秦王怒道要油炸了他,茅焦聽了並不害怕。秦王見茅焦儀表不凡,口若懸河,想聽他說下去,說得不好,再殺不遲。

茅焦嚴肅說道:「陛下所作是否過於殘忍?您試想,車裂假父,濫殺二弟,遷母出宮,殘殺諫士,嚴重的是不准諍諫,堵塞言路。這樣,天下人誰還敢傾向秦國?這實在是亡國的徵兆。」說完,茅焦解開衣服,便向冒著煙的油鍋走去。秦王見狀,走下座位親自扶過茅焦說:「先生所言極是,我已知錯。請先生受我一拜。」於是秦王下詔,拜茅焦為上卿。秦王又吩咐備車馬,他親自駕車前往城外迎太后回朝,恢復她的一切榮譽和待遇,同時也把華陽公主一起接回來。

當諫而死者二十七人,茅焦並沒有退縮,不顧個人安危做了第二十八個諫者,他以入情入理的分析和巨大的後果勸諫秦王成功。
  

龐(ㄆㄤ?)。(páng)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姬姓,為畢公高之後。根據《通志.氏族略》及《千家姓查源》等所記載,周文王之子畢公高之後,其支庶封於龐,後世子孫便以邑名為氏。
2、出自於高陽氏,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代。根據《百家姓注》所載,顓頊八子之一 -- 龐降,後世子孫便以祖上的名為姓。
3、襄陽龐姓,相傳其家富盛,好為高屋,鄉黨榮之,曰龐高屋,後遂以龐為姓。
4、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根據《漢書.王莽傳》資料所載,西漢西羌人中有龐恬;清滿洲人姓,世居蓋州;又,清滿洲八旗姓龐佳氏後改為龐姓;今滿、土家、瑤、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郡望】

1、始平郡:晉時改置扶風郡,治所在槐裡(今陝西興平東南)
2、南安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肅隴西)
3、南陽郡: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
4、譙郡:治所在譙縣(今安徽亳州)。

【堂號】

「遺安」、「鳳雛」、「南安」等。

【歷史人物】

龐涓

龐涓,戰國時魏將,與孫臏同學兵法於鬼谷子,各有所長。有一次,龐涓下山提水時,聽說魏國出很大的價錢在招人,龐涓心動了,他還沒說,鬼谷子已知道。鬼谷子請龐涓去摘一朵花回來給他,龐涓就摘一朵小花過去,鬼谷子一看這朵叫「馬兜鈴」的花,就說:「這種花一開十二朵,印證你享受十二年富貴,這花是采於鬼谷,見日而萎,鬼旁加一個委字正好是一個「魏」,魏國的魏,你一定和魏國有緣。」鬼谷子還告誡龐涓,不能夠欺騙別人,如果騙別人的話,那以後便要上別人的當,最後就送給龐涓八個字:「遇羊而榮,遇馬而卒。」

龐涓在出道後,已是魏國的將軍了,因嫉妒孫臏,怕孫臏的才情勝過自己。於是,龐涓就生了狠毒的心,騙孫臏赴約,挖其膝蓋骨,再墨型刺臉,置其於囹圄。後來,有人助孫臏去見齊國的使者,後來,齊國的使者救了他,並帶孫臏一起返齊。去齊國之後,有智慧與謀略的孫臏讓齊王信任,被任命為軍師,為將軍田忌謀劃。

魏國與趙國聯兵攻打韓國,齊王便讓田忌、孫臏帶兵前去解圍。齊軍沒有直接奔赴韓國,而是揮師魏都大梁。太子申和龐涓回撤,迎擊齊軍。齊軍佯裝怯戰,掉頭東撤。龐涓見沿途的灶台逐漸減少,大喜,以為齊軍懦弱,已逃遁大半。龐涓中計了,丟下輜重和步兵,率領輕銳騎兵日夜猛追。追至馬陵道(今河南范縣西南),中了齊軍孫臏之計,不能突出重圍,自殺而死。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