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53):芮羿儲靳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7月09日】

芮(ㄖㄨㄟ?)。(ruì)

【歷史來源】

1、出自姬姓。上古時,周文王有位卿士叫良夫,周武王打敗殷商後,建立周朝,便把良夫分封到芮(今陝西芮城一帶)為伯,稱為芮伯。芮伯的後代建立芮國。後來,芮伯的後代便以國名為姓。直到春秋時候,芮國被併入晉國,芮國的王族做了晉國的貴族,於是他們保留自己的姓氏,也就是芮姓的起源。在古代,芮姓的望族大多來自於扶風(今陝西咸陽東)、平原(今山東平原縣南20裡)。

2、也是出自於姬姓,是以國名為姓,是周卿士芮伯之後。周武王時,封有同姓芮國(今陝西大荔縣朝邑城南),芮伯在周成王時任司徒,子孫世襲周朝卿士。周厲王時,芮良夫見周厲王和榮夷公千方百計搜刮民財,曾加以勸阻,還寫了《桑柔》一詩來諷諫。芮國在春秋時被秦穆公攻滅,芮伯的子孫便以封地為姓,稱芮氏。

【郡望】

1、平原郡:西漢初年置郡。在今山東省北部平原縣一帶。

2、扶風郡:漢代置右扶風,三國魏改為扶風郡。在今陝西省長安縣西。
註:在《郡望百家姓》資料中記載:芮氏望出平原郡。而在《姓氏考略》中記載:芮氏望出扶風。

【堂號】

桑柔堂:周厲王時,芮良夫為士卿,厲王無道,寵信奸臣榮夷公。芮良夫作《桑柔》詩諷刺厲王。大意是追究奸臣慫恿厲王做壞事,使國家危亡。這首詩載入《詩經.大雅》。厲王惱了,竟把良夫流放到彘。結果厲王被直臣逼得逃亡,死在彘。

【歷史人物】

芮良夫

芮良夫是春秋時代周朝的大夫,姬姓伯爵,名良夫,食采於芮,即今山西省芮城縣。他主張在上位者,不可與民爭利,要讓利於民,更不能擅專天下之利。極力反對壟斷財富、獨占利源。

厲王喜歡榮夷公。芮良夫說:「周王朝大概快不行了吧!那個榮公,一心只想獨占民利而又不知如何解救國難。利,是百物所生,天地所成,如果壟斷,對國家就危害甚多了。天地生成萬物,普天下人民都要取用,怎麼可以由一個人或朝廷獨占呢?得罪的民眾甚多,又不知做好大難臨頭的準備,用這一套去教天子,這天下還坐得久嗎?

君臨天下,在上者,應該開發天下的財源,上得神佑,下得民心,使舉國上下各得其利,各得其所。即使這樣,那些聖明的天子,也還要整天提心弔膽,深怕招惹民怨,那就得不償失。所以《周頌》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爾極。』(思念文德昭明的先祖后稷,他的功德可以與天相比。教民稼穡,播植百穀,立我生民之道,無非是他的功勳。)《大雅》也說:『陳錫載周。』(分賜百姓,施惠於人,才能綿延周祚,世代為王。)這不正是既知分利於民又知臨淵履薄嗎?所以周朝才能國祚綿長以至今天!

現在天子卻去學習怎樣壟斷經濟、獨占民利,難道合適嗎?百姓奪取他人的財物,還要叫做『盜』,做天子的人竟然去幹這種事,肯歸順他的人一定不會多。如果啟用榮公,周室必敗。」

之後,厲王果然不願採納芮良夫的諫言,任命榮公為執政的卿士,諸侯們便紛紛不來朝見與歲貢,而厲王最終也步入被放逐彘地的命運了。

羿(ㄧ?)。(yì)

【歷史來源】

出自於夏代,有窮國的著名射手后羿的後人,以先人名字「羿」為氏。根據《路史》記載,「后羿後有羿氏、窮氏。」換句話說,我國的羿氏已有近4200年的歷史,他們的始祖正是名登《左傳》的傳奇人物后羿。「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民間故事,都發生在他的身上。

再根據《左傳》記載,他是當時有窮氏之君,以善射而見聞,曾經篡夏朝第五代君主相的地位而自立,不過即位後便不修民事,之後被自己的部下以寒浞所殺。根據考證,后羿的有窮國,也就是現今山東濟陽一帶,而羿氏的發祥之地也正在這裡。事實上后羿的射術確實有名,很多古書上都有記載。其中一篇《夏本記》便描述,后羿出生於射正官的家庭,射正官是執掌弓箭,訓練射手的官,所以后羿自小箭法如神,並且他的手又長又有力,能拉強弓。所以后羿的箭法高強。

【郡望】

1、濟陽郡:晉惠帝時分陳留郡置郡,治所在濟陽。約相當今河南省蘭考東境、山東省東明南境。晉室南渡後廢。

2、齊郡:西漢初年將臨淄郡改為齊郡。治所在今山東省臨淄縣一帶。
  
【堂號】

蘇民堂:蘇,就是所謂得救,死了再救活的意思。相傳堯在位時,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植物枯死,猛獸長蛇為害。羿射去九日,並射殺猛獸長蛇,拯救了老百姓,受到人民的愛戴。

【歷史人物】

后羿

上古時候有個著名的弓箭手,叫后羿。羿姓就是后羿的子孫,《史記》中的《夏本記》說到,羿是夏朝的一任君王。說羿出生於射正官的家庭,射正官是執掌弓箭,訓練射手的官,所以羿自小練得箭法如神,並且他的手又長又有力,能拉強弓。

古書《路史》中說,羿五歲時候,父母抱著他進山去,在樹旁放下他去做事,做完事再來抱他時,樹林裡的知了一起大叫起來,震耳欲聾,羿的父母不敢抱走他,就留他在山上。於是羿得到山中精靈的養育,變得聰明勇武過人。


儲(ㄔㄨ?)。(chǔ)

【歷史來源】

1、源自於上古有儲國,國人以地名為氏。相傳上古時有儲國,儲國人的後代以國號地名「儲」為姓,稱儲氏,世氏相傳。

2、源出以祖先名字為氏。根據《風俗通義》記載,春秋時期,齊國有大夫字儲子,曾與孟子相交。儲子的後代很昌盛,其支孫以祖字「儲」為氏,可證儲氏家族最早的淵源是在齊、魯一帶,是今天儲姓的來源。而在春秋時期,齊國有儲君,後代以王父名「儲」為姓。

【郡望】

1、河東郡:秦置河東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夏縣。據《風俗通》記載:齊大夫儲子之後。望出河東。

2、潁陽郡:春秋時為「鹿上」,戰國時為「巨陽」,秦代屬「潁州郡」,漢為「細陽」,魏晉為「宋縣」,隋為「潁陽」,唐、宋併入「汝陰」,元屬「潁州」,明改隸「鳳陽府」。
 
【堂號】

盛著堂:此堂為江蘇省宜興市官林鎮儲氏總祠的堂號。宗祠共3座,均在儲巷村,「盛著堂」儲氏系從山東河東郡遷來,世代繁衍,後人建祠祭祀,族人以「五鳳齊飛」(指儲氏上代曾有1家5人同時及第)激勵子孫好學上進求取功名。

【歷史人物】

儲光羲

儲光羲(西元707年-760年),唐代詩人,詩風屬於王、孟山水田園詩派。山東曲阜人,登開元中進士第,又詔中書試文章,歷監察御史。

唐玄宗時任小官,雖然一度離任隱居終南山,但後來復出。安祿山安史之亂被迫任偽官,事平之後被唐室貶官嶺南,死在該處。儲光羲詩風質樸,比較側重描寫田園生活的閒適,詩作有《樵夫詞》、《釣魚灣》、《田家即事》、《田家雜興》等。


靳(ㄐㄧㄣ?)。(jìn)

【歷史來源】

1、出自於羋姓,以邑名為氏。戰國時,楚國有位大夫叫尚,為人隨和,很得楚懷王和王后的寵愛。後來尚被分封到靳(今湖南省宋鄉縣一帶),採食於靳水,稱為靳尚。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大夫,又是楚懷王的親戚,很賢能,卻受到靳尚的妒忌。後來靳尚死後,他的後代子孫便以封地作為姓。在古代,靳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河西。

2、五胡十六國時,匈奴族有靳氏。有靳淮自立為王。

【郡望】

河西郡:唐置河西郡,現在雲南省蒙自縣。山西省汾陽縣。據《姓氏辯證》載:「楚靳尚之後,採食於靳,以邑為氏」。
  
【堂號】

靳姓的主要堂號有:河西堂等。

【歷史人物】

靳輔

靳輔(1633~1692),字紫垣,漢軍鑲黃旗人,祖籍遼陽(今屬遼寧)。清順治時為內中書,康熙初自郎中遷內閣學士,康熙十年(1671年)授安徽巡撫,康熙十六年調任河道總督。

他知人善任。在總督任上,陳潢是其得力的僚屬,凡治河之事,無不向陳垂詢和請教,靳輔治河十餘年的成就,與陳潢的襄助是分不開的。

康熙十五年,黃、淮並漲,奔騰四溢,碭山以東黃河兩岸決口21處,黃河倒灌洪澤湖,高家堰決口34處,淹了淮、揚七個州縣。黃河河道在清口以下到河口,長三百餘裡嚴重淤積,河道、運道均遭破壞。當時康熙皇帝為了治理黃、運,於十六年調靳輔為河道總督,擔起治河重任。

靳輔到任不久,即同陳潢遍閱黃、淮形勢及決口要害。根據實地調查研究,提出了「治河之道,必當審其全局,將河道運道為一體,徹首尾而合治之,而後可無弊也」的治河主張。一日內向康熙皇帝上了八疏,系統提出治理黃、淮、運的全面規劃。為了解決當務之急,首先在清口以下至河口300 裡的河道內,採取「疏浚築堤」並舉的措施,把河道內所挖出的淤積之土,用以修築兩岸大堤;又在清口開掘五道引河,疏通淮水入河的通道,然後將沿河小的口門一一 堵合,再集中力量堵築楊莊口門,從而使黃、淮并力入海,河道暢通,運道無阻。

靳輔鑒於「上流河身寬,下流河身窄」的狀況,沿用潘季馴修減水壩的辦法,在江蘇碭山以下至睢寧間狹窄河段,因地制宜地在兩岸有計劃地增建許多減水壩,作異常洪水分洪之用。如遇黃、淮並漲之時,即開泄黃河北岸減水壩;若黃漲淮落,則南北兩岸減水壩並開,把南壩分出的黃河水,經過沿路使之落淤澄清,平均匯入洪澤湖,再從清口入於正河,以防黃河倒灌之虞。

為了進一步解決漕運問題,康熙二十五年,靳輔在張家莊運口經駱馬湖,沿黃河北堤的背河,再經宿遷、桃源,到清河仲家莊開一新河,名曰「中河」。漕船可由清口直渡北岸過仲家莊閘至張莊運口,避免黃河漕運180裡之險,便利了漕船的往來。

靳輔治河繼承潘季馴方法,不外「築壩以障其狂,減水以分其勢,疏浚以速其宣」。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御史郭?誣告靳輔治河九年無功,被免職。康熙三十一年又復職,當年病逝。康熙三十五年,江南士民為了紀念他,經皇帝允准,建祠於河畔。生前著有《治河方略》一書,為後世治河的重要參考文獻。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