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75):姬申扶堵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8月16日】

姬(ㄐ一)。(jī)

【歷史來源】

1、周朝的貴族是黃帝的後代,所以周文王又叫做姬昌。周武王叫做姬發。而周朝結束以後,周朝的王族後代便以國名為姓;唐玄宗時,為了避免與皇帝李隆基名諱(姬與基同音),改為周姓。後來一部分人恢復姬姓,因此,周氏和姬姓是同族人。

2、黃帝有25個兒子,分別得到了12個姓,其中之一有姬姓。後來的五帝少昊、顓頊、堯、舜、禹及夏啟、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黃帝的後裔。這些後裔繼承了姬姓,建立了周朝。西周初年大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後代多數以國名、封邑名及祖父名、號為姓,因此姬姓不多。加上唐代的時候為了避免與李隆基的名字的音相近,便把姬改為周,之後姬姓的人就更少了。

【郡望】

南陽郡:戰國時期秦國置郡。相當於今天的河南省南陽地區。

【堂號】

1、壽丘堂:因為黃帝是姬姓的始祖,而黃帝又是生於壽丘,所以有這個堂號。

2、赤舄堂:歌頌周公旦的詩叫《赤舄》,所以姬姓又叫做「赤舄堂」。

【歷史人物】

姬昌

姬昌生卒年不詳,即周文王,季歷之子,西周開國君主。以下是「姬昌被囚演周易」的始末:

紂王寵幸妲己,作惡多端,深知朝廷內外與他離心離德。後來在奸臣的唆使下,準備把四路大諸侯誆進都城朝歌殺掉,以絕後患。

且說西路伯侯姬昌,接到詔旨後,起了一卦,算到了自己此行兇多吉少,但不至於搭上性命,七年之災期滿,自然歸還。於是,吩咐大臣,內外分工謹誠守業,長子伯邑考,要愛民如昨,謹守典法傳統。不可派人去朝廷看望自己,災厄一滿,即可榮歸。

四路伯侯於面見紂王的前一天晚上,在一家客館飲酒時,已經知道了紂王的陰邪詭計,於是,大家抱著赤誠的忠心,修諫書一封,希望通過忠言直諫,喚醒紂王的良知正念。

哪知道,第二天紂王根本不看姜桓楚的奏章,就要把東伯侯姜桓楚拿出午門,碎醢(hai/)其屍。

另外三位伯侯依舊冒死直諫,待到紂王看罷亞相比干承上的其他三位的本章,勃然大怒,撕碎表章,也要把他們一同斬首。後來,二位奸臣保佑北伯侯崇侯虎,七位忠臣保奏了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還有幾位要保奏東伯侯姜桓楚。

結果,在昏君的肆意妄為下,赦免了北伯侯崇侯虎,把南伯侯鄂崇禹梟首,把東伯侯姜桓楚亂刀剁碎。

無罪的諸侯被殺戮,從此,東、南兩地無寧日。

姬昌雖然被決定無罪放歸故土,但是節外生枝的是,奸臣費仲設了一計,還是把忠直不阿的姬昌給算計了。

西伯侯在臨別朝歌的時候,百官來驛館送行餞別,在大家興致勃勃的當口,奸臣費仲、尤渾也來了。大家一看見他倆,就紛紛的收起笑容告辭了,自古忠奸勢不兩立。兩位奸臣虛心假意的套話,把個心眼實在不轉彎的姬昌給弄的一點戒備全無,本來已經喝的不少了,經他們再勸幾杯,於是,就嘴上沒有把門的了。

費仲見機會已到,就說,聽說大王善於演易,這東西可信嗎?姬昌說,「陰陽之理,自有定數,豈得無准?但人能反此以作善趨避之,亦能逃越。」

費仲接著說,當今天子,不知其後時運如何?半酣的姬昌隨口說,「國家氣數黯然,只此一傳而絕,不能善其終。今天子所為如此,是速(加速)其敗也。臣子安忍言之哉?」姬昌說完,臉色悽然,對方的用意,全然無覺。

費仲又問說,既然大廈將頹,大限如何?姬昌說:「不過四七年間,戊午歲中甲子而已。」

二位奸臣故作姿態的咨嗟長嘆。喝了兩杯後接著說,賢侯權且給我兩個演數一番,看看終身如何?

姬昌袖中推數一番,沉吟良久的說,「人之死生,自有定數;或壞癆膨膈,百般雜症,或五刑水火,繩縊跌扑,非命而已。不似二位大夫死得蹊蹊蹺蹺,古古怪怪。」

他們聽得急了,催問道,到底如何,你快說。

姬昌笑曰:「將來不知何故,被雪水身,凍在冰內而絕。」

後來姜子牙冰凍岐山,拿魯雄捉此二人祭封神台,俱合應驗。

二人聽罷,笑著附和道,生有其時,死有其地,天命而已。過了一會兒,接著誘引道,賢侯曾經推算自己究竟如何?

姬昌是大實在,沒有看出他們的虛假,順口說,還可以吧,總還得個壽終正寢。

奸臣又附和了幾句,喝了幾杯後推脫告辭。

回來的路上,他倆在馬上氣恨的罵道,「這老畜生,自己死在目前,反言壽終正寢。我等反寒冰凍死,分明罵我等,這樣可惡。」

就是一般小民也無冰凍而死的道理,何況我倆受當今天子的恩寵,貴不可言,此匹夫不是在分明胡言亂語嗎?

他倆急急的回稟殷紂,紂王聽罷大怒說:「傳朕旨,命晁田趕去拿來即時梟首,號令都城,以戒妖言。」

送走兩位奸臣,姬昌感到有酒後失言之嫌,於是命隨從趕緊打點行裝起程,在馬上心想,本來推算自己有七年之厄,如今平安而歸,怪哉。可能麻煩就出在此前二位的推演上。正尋思著呢,後面追兵到了。

回來後,紂王問罪於姬昌西伯。西伯說:「臣雖至愚,上知有天,下知有地,中知有君,生身知有父母,訓教知有師長,天地君親師五字,臣時刻不敢有忘,怎敢侮辱陛下,自取其死?」

王怒曰:「你還在此巧言辯說?你演什麼先天數,侮駕朕躬,罪在不赦。」

西伯曰:「先天神農伏羲演成八卦,定人事之吉凶休咎,非臣故捏。臣不過據數而言,豈敢妄議是非?」

紂王立身大呼曰:「你道朕不能善終,你自誇壽終正寢,非忤君而何?此正是妖言惑眾,以後必為禍亂;朕先教你先天數不驗,不能善終。」傳旨:「將姬昌拿出午門,以正國法。」

正在這時,七位大臣黃飛虎、微子、比乾等,匆匆趕到,又是一番力諫保奏西伯,於是紂王慢慢平靜下來,准奏西伯無罪。但是,先決條件是,依比乾的說法,命姬昌西伯推演一下目下朝廷禍福。如若准,就赦無罪,如若不准,再殺不遲。

姬昌一算,大驚失色說,「陛下明日太廟火災,速將宗社神主請開,恐毀社稷根本。」
紂王曰:「數演明日,應在何時?」
姬昌曰:「應在午時。」
紂王曰: 「既如此,且將姬昌發下囹圄,以俟明日之驗。」

大臣們退朝後,紂王和二位奸臣合計一番,決定派人嚴看太廟,不准焚香,只等午時一過,拿西伯問罪。

翌日午前,列位大臣,在王府焦急的盼望火災的結果。命令陰陽官報時刻。

當下陰陽官報正當午時,幾位保奏的大臣十分心急,估摸著是不是姬昌的推演要失敗啊?

突然,天空一聲霹靂,山河振動,忽見陰陽官來報:「稟上眾老爺,太廟火起。」比干嘆曰:「太廟災異,成湯必不久矣。」

西伯的火災預言應驗了,這也嚇壞了紂王和姦臣,但是,他們合計一番,雖然赦免了姬昌的死罪,但是,不放他歸國,說是留禁在裡地一段時間,待事後國事安寧,再准歸國。

黃飛虎、比乾等人,把此事告知姬昌,姬昌頓首謝曰:「今日天子禁居凌裡,何處不是浩蕩之恩,怎敢有違?」

就這樣,這個大仁大義的姬昌,謝過皇恩,心安理得的被囚禁在了凌裡。而且西伯一至凌地,教化大行,軍民樂業;閒居無事,把伏羲八卦反覆推明,變成六十四卦,中分三百八十四爻象,守分安居,全無怨主之心。


申(ㄕㄣ)。(shēn)

【歷史來源】

出自姜姓。炎帝神農氏出生於姜水而姓姜,他的子孫後裔傳到周朝時,出現一位叫做申呂,被周王封於申(今河北南陽市北),隨後不久便建立了申國,他的子孫便以國名為姓。

【郡望】

魏郡:西漢初年置,轄境今河北省大名至河南省滑縣,山東省冠縣一帶,治所在鄴縣。

【堂號】

1、魯詩堂:漢時申公,博士。文帝時作《詩傳》,號「魯詩」,拜大中大夫。

2、忠孝堂:春秋時,白公勝叛,把左司馬申鳴的父親抓去威脅申鳴。申鳴說:「我原是父親的兒子,現在是王的臣,怎麼能不做忠臣呢?」於是不顧父親安危,一戰而殺了白公勝。楚王獎勵申鳴,申鳴說:「我吃了國家俸祿,遇國家有難,如果躲避,那就不是忠臣了。現在國難平了,但我的父親因為我被敵人殺害,我如果活下去,那就不是孝子了。」說罷,拔劍自刎。世人稱申鳴忠孝兩全。

【歷史人物】

申包胥

申包胥是楚國人,是伍子胥的好朋友。 當楚平王殺掉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伍子胥逃出楚國的時候,有一天,在路上碰到申包胥。申包胥知道了伍子胥的不幸,為他感到難過。那時候,伍子胥說:「我要去別的國家,借兵來打楚國。我如果不滅掉楚國,絕不活在世界上。」聽伍子胥的話後,申包胥就說:「我要是同意你打楚國,是我對楚國不忠心,我要是阻止你。又使你不孝。你看著辦吧!可是,如果你要滅掉楚國,我一定要復興楚國。」

西元前506年,伍子胥、孫武帶著吳國的軍隊去攻打楚國,楚軍大敗。吳國的軍隊進入了楚國的首都郢城,楚昭王跟官員們都逃走了。申包胥想起當年的誓言,就前往秦國借兵。申包胥所以到秦國去借兵,是因為秦國和楚國有親戚關係,楚昭王的母親是秦國國君秦哀公的女兒。換句話說,楚昭王就是秦哀公的外孫,要救楚,只有請秦哀公幫忙。

申包胥不分日夜的趕往秦國,一路上經過了千辛萬苦。申包胥見了秦哀公,一再請求,但秦哀公始終不肯出兵。申包胥就站在秦哀公的宮殿前面,靠著牆,日夜不斷地哭,一連哭了七天七夜,沒有吃一口東西,沒喝一口水。秦哀公終於受了感動,答應派兵去救楚國。秦兵到了楚國,把吳兵打敗了,伍子胥和孫武只好退兵回國。

申包胥歸郢後,昭王對他欲予獎賞,他聲稱請救兵是為了楚國人民,拒受賞賜。隨即隱居山中,以度餘年。這就是「申包胥哭秦廷」、「申包胥借兵」的典故。

扶(ㄈㄨ?)。(fú)

【歷史來源】

1、出自於上古時候,大禹建立夏朝。大禹的手下有位叫扶登氏的大臣,扶登氏的後代便以扶為姓,是扶姓的最早起源,而扶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河南。

2、源自於為複姓乞扶氏所改。

3、出自於漢代人巫嘉的後代,以賜名為姓。西漢初年有一個巫人叫做嘉,據說嘉的母親在湯溪邊上遇到一條龍,回家以後便有身孕。後來生下嘉。由於嘉擅長於占卜,加上他所求必靈,因此扶掖漢室有功,深受漢高祖劉邦的寵辛,授予他廷尉的官職,於是賜給他名字叫扶嘉。他的後人便以賜名扶為姓。

【郡望】

1、京兆郡:據《郡望百家姓》記載,望出京兆郡,三國魏時置郡,治所首都直轄區。相當於今天的陝西西安市至華縣一帶。

2、河南郡:據《姓氏考略》記載,扶氏望出河南。漢高帝置郡,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堂號】

翼漢堂:漢代廷尉扶嘉的母親在湯溪的邊上遇見龍而生了他。漢高祖還是漢王的時候遇到了嘉,嘉勸漢王定三秦。高祖看到嘉的出發點是為了輔佐漢室,於是就賜他姓扶。

【歷史人物】

○扶 猛:字宗略。北周上甲黃土人。在梁朝做官的時候是南洛北司二州刺史。魏時做了羅州刺史。跟隨著賀若敦南討信州,到了白帝城,為百姓著想,不採取強攻的方式,而是撫慰百姓。於是人民都高興的歸附了。使地方的人民生活沒受到損失干擾而安居樂業。因為他的功勞被授為開府儀同三司,封為臨江縣公。

○扶 嘉:漢代廷尉,其母於萬縣之湯溪水邊,感應到有龍入腹而生了扶嘉。他能預占吉凶,每多奇中。高祖為漢王時曾召見他,他以占卜結果來勸高祖定三秦,因此獲賜姓扶氏,謂嘉志在扶危濟傾、輔佐漢室。後拜廷尉,食邑朐[月忍](Run 音閏)。扶嘉原不姓扶,漢高祖劉邦為嘉獎他扶翼漢室的功勞,因賜姓扶姓,為扶姓起源的一支。


堵(ㄉㄨˇ)。(dǔ)

【歷史來源】

源自於姬姓。春秋時期鄭國有位大夫叫泄寇,是執政大臣之一,與叔詹、師叔被稱為「三良」。因為他被封於堵邑(今河南省方城一帶),所以又稱為泄伯、泄堵寇、堵叔。他的後代子孫便以封邑名堵為姓。

【郡望】

1、河南郡:漢高帝時置郡,相當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2、河東郡:秦時置郡,相當於現在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
  
【堂號】

知兵堂 明朝時堵允錫以戶部郎中出任長沙太守,率鄉兵剿滅山賊。後來授湖北巡撫,賊人李錦有30多萬眾,被允錫打得投降。從此軍威大振,人們都誇他知兵。

【歷史人物】

堵胤錫

堵胤錫(1601年-1649年),字仲緘,無錫(今屬江蘇)人,是南明大臣。

堵胤錫十一歲時父母雙亡,投靠岳父陳大懋,師從馬世奇,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官至長沙知府。當時山賊蕭相宇作亂,數次大敗官兵,堵胤錫遂統率鄉兵破賊,殺賊魁,遂以知兵出名。

李自成死後,其餘部屬,如:李錦、田見秀、劉汝魁、賀蘭、李來亨等三十餘萬叛亂兵眾,都被堵胤錫安撫歸田,兵不血刃,居功厥偉。福王時,歷湖廣參政,行事原則是:「苟利國家,我則專之」。

永明王時,任兵部尚書,封光化伯。遭瞿式耜、李元胤的猜忌。堵胤錫等人主張聯合大順軍和大西軍,何騰蛟、瞿式耜則排斥農民軍。瞿式耜同黨的丁時魁、金堡等上疏劾奏他在湖南「喪師失地之罪」。

順治六年(1649年)十一月與忠貞營的淮侯劉國昌出兵,是月二十六日,至潯州(今廣西桂平),吐血病卒。贈潯國公,諡文忠。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