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111):亓官 司寇 仉督 子車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9月22日】

亓官(ㄑㄧ? ㄍㄨㄢ)。(qí guān)

【歷史來源】

以官名為姓。笄官,亦稱丌官、亓官。根據史籍《姓氏尋源》記載,「亓與笄同,掌笄官之後」,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官職名稱,專門掌管笄禮的官。在古代,笄禮是當人年齡至15歲時,在頭髮上插笄的儀式,作為由少年變為成年人的一種象徵。因此,古人十分看重這個儀式和官職。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都設有這個官職。丌官複姓便是此官的後代,為了紀念先人而產生,稱丌官氏。孔子在19歲結婚時娶的夫人,就是丌官氏的後人。

註:後來,在明朝初期朱元璋登基後的改姓運動中,丌官氏被簡化,改成亓氏。

【郡望】

1、隴西郡: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西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隴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以東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東部,包括今甘肅省蘭州市、臨洮縣、鞏昌縣、秦州市一帶。西漢朝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東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禮縣北部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的東部地區。三國時期曹魏國移治至襄武(今甘肅隴西)。北魏時期轄地在今甘肅省隴西縣附近一帶。

2、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西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東漢永平十七年(西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時期曹魏仍改為天水郡。西晉時期移治到上啁(今甘肅天水),北魏時期仍改回為天水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甘谷縣等市縣一帶地區。

【堂號】

1、隴西堂:以望立堂。
2、天水堂:以望立堂。

【歷史人物】

亓官氏

丌官氏,(公元前?~前485年待考),女,宋國人。孔子的妻子。

魯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孔子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曲阜)。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卒,孔家成為叔梁紇的妻子施氏的天下,施氏為人心術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紇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為施氏所容,孔母顏征在只好攜孔子與孟皮移居曲阜闕裡,生活艱難。

孔子十七歲時,孔母顏征在逝世。孔子十九歲時娶宋國人丌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後丌官氏生子,魯昭公曾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十分榮幸,故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

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宋朝追封為鄆國夫人,被儒家後世尊為聖母。如今孔廟中的寢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丌官氏的專祠。孔子夫人在史書上稱為「丌官氏」。


司寇(ㄙ ㄎㄡ?)。(Sī kòu)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己姓,以官職名為姓。根據《通志.氏族略》記載,顓頊帝的後裔古蘇國國君蘇忿生,曾經擔任周武王司寇,頗有政名。司寇官職,相當於後來的刑部尚書,是朝廷中掌握生殺大權的官。於是他的子孫後代便以祖上官職名命姓。

2、以官職名為姓。根據《通志.氏族略》記載,春秋時衛國衛靈公的兒子公子郢生公孫蘭,在衛國任司寇,公孫蘭的兒子司寇亥稱司寇氏,於是子孫皆以司寇為姓。

3、亦以官職名為姓。根據《禮記》記載,夏商已有司寇的官職,掌管治安刑獄,周朝時稱為秋官大司寇,春秋時列國也多設立司寇一職。其後便以官職名為姓,取司寇複姓。之後又分為司、寇兩個單姓。

【郡望】

平昌郡:南朝宋(約西元前五世紀)時,將頓丘郡改置徐母平昌郡,治所在頓丘。相當於現在河南省中部地區。

【歷史人物】

司寇惠子:據《禮記》上說,司寇惠子是春秋時魯國有名的大夫。


仉(ㄓㄤˇ)。(Zhǎng)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党姓,由掌氏後人音訛所改。党姓,原本為春秋時魯國大夫黨氏之後。古代党姓的黨,讀音與掌相似,所以党姓其中有支是以音為姓,既而衍生出另一支掌姓。後來掌姓中又衍分出以音為姓的仉姓,稱仉氏。如孟子的母親即為仉氏,以擇鄰教子名世。

2、出自於回族中有仉姓。回族中的仉姓為元代詩人「仉仉沙之後裔」。根據《回教民族說》記載,「仉仉沙,字大用,回回族,祖籍大食國(既發阿拉伯帝國)」。根據《西域文化名人志》記載,仉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京津地區。

【郡望】

1、魯郡:漢改薛郡為魯國,治魯縣(秦以今山東省曲阜為魯縣)。晉為魯郡。北齊為任城郡。又隋有魯州魯郡,唐有兗州魯郡,雖轄有曲阜(隋改魯縣為汶陽,繼又恢復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

2、琅?郡:春秋齊有琅?邑,在今山東省膠州市南琅?台西北。有越王勾踐遷都至此之說。秦在此置琅?縣,並以之為琅?郡治所。郡境為山東半島東南部。漢治東武(今諸城)。東漢琅?國改治開陽(今臨沂北)。北魏治即丘(今臨沂東南)。隋唐有沂州琅?郡。從魏晉琅?國起,琅?台及秦琅?郡治均不屬琅?郡(國)。

3、敦煌郡:西漢武帝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析酒泉郡置敦煌郡,轄敦煌縣、龍勒縣、效谷縣、廣至縣、淵泉縣、冥安縣等六個縣,郡治敦煌。是為敦煌設治之始。敦煌郡據有陽關、玉門關,與酒泉郡、武威郡、張掖郡並稱河西四郡。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了連結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敦煌成為商旅必經的絲路重鎮和通往西方的三條線路的交匯點,並以此奠定了敦煌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
  
【堂號】

仉姓的主要堂號有 「魯郡堂」、「琅?堂」、「敦煌堂」等。

【歷史人物】

仉(音掌)督是複姓,也或許是一個古老的漢族姓氏,但在秦、漢時期即已經省略,簡化、分衍為單姓仉氏、督氏、黨氏等,今已無仉督氏這一複姓族人的存在。

督(ㄉㄨ)。(Dū)

【歷史來源】

1、以祖名為姓。春秋時期,宋戴公的孫子名督,字華父,又稱華督。華督的子孫中有一支取祖名督字為姓。另一支取祖字華為姓,這兩者都是紀念華督這個春秋時的顯赫人物,於是後代子孫便取祖上名字為姓,形成督姓、華姓。

2、以地名為姓。春秋時期,燕國有地方名為叫督亢(今河北省高碑店市境內),燕國有位義士荊軻,刺殺秦王時,在成語當中,「圖窮匕見」中用的圖便是「督亢肢圖」的地圖,由此可知,當時督亢是個富有盛名的地方。居住在此的人便以地名督為姓。

【郡望】

巴郡:秦以巴國地置巴郡。東漢 建安六年劉璋改巴郡為巴西,治閬中(今屬四川省)。另以江州(今重慶市)為治所,置巴郡。南北朝後期為楚州,隋改渝州,又以渝州為巴郡。

【堂號】

督姓的主要堂號有巴郡堂。

【歷史人物】

督戎

《東周列國志》第64回裡出現了這麼一個人物──督戎,欒盈之臣,著名大力士。

欒家歷代對晉國有大功,卻被范宣子無故驅逐,所以欒盈就到處招兵買馬、邀人相助,重入新絳城,鏟除朝廷異己。他在新絳城裡有個朋友,就是魏舒(魏絳之子,魏國先人)。魏舒受過欒家恩惠,所以兩家關係良好,支持欒盈。魏舒現掌管新絳城的防衛軍事,於是他撤掉城門守御,掩護欒盈部卒在大白天輕而易舉進城,並向范宣子家前進。

范宣子已經轉移到固宮了,欒盈迅速摸到固宮,將車馬聚在固宮底下。他把自己樂善好施時期收容的大力士督戎叫來,感慨地說:「你的臂力能橫掃千軍。聽你的名字,國人無不顫慄,今天我們的成敗關鍵,就系在你一人身上了。」說完,撫摩著督戎的後背傷心不已。督戎眼睛濕潤:「主人放心,督戎絕不獨活!」說完,登車率兵攻打固宮。

督戎有萬夫不擋之勇,仿佛斑斕猛虎一樣,固宮下面的守御軍士早聞其名,嚇得四散奔逃。有倆將官前來過招,被督戎揮戟斷喝一聲,一戟一個立時解決了。范宣子嚇得四肢發麻,可是手下誰也不敢下去,正發慌呢,這時他家一個叫斐豹的官奴,請求出戰。

斐豹以前是個囚犯,因罪被判為奴隸。他主動向范宣子請纓,出宮跟督戎單挑。范宣子打量了一下這個孔武有力的傢伙,隨即應諾:「既然他曾是囚犯,武功應該了得。」俗話說,錘棍之將不可力敵,說明使錘的人力大無比。斐豹沒經過軍事訓練,最簡單的長錘就是他的武器。這類砸擊型的兵器是鈍器,對付身披犀牛甲、甲片上釘有青銅片的大力士督戎最是好用。

大力士督戎的皮甲上繪有彩畫,像馬蜂那樣色澤耀眼,都是怪獸,令人心顫。督戎兩膀一揮,兩支手戟轉動如輪,吼叫連連,聲震屋瓦。

范宣子的奴隸裴豹毫不示弱,一弛一驟,騰挪推擋,鬥得酣暢淋漓。時間長了,斐豹看看不行,乾脆撒開兩腿,一瘸一拐就跑。大力士督戎殺氣騰騰,一聲長嘯,撇下戰馬長嘶的後援部隊,單身追趕。追到一堵斷牆後面,裴豹不見了。督戎左右扭動脖子都找不著他。

人哪去了?出來!正說著呢,忽覺脖頸後頭冷風習習,一隻大錘掄圓了,「砰」的一聲砸在他的腦袋上。督戎眼花撩亂,身子左搖右晃,大戟咣當掉地上了,人也軟軟地倒了下去,砸起了很多塵土,就像放倒了一棵大樹。斐豹把督戎的腦袋割下來,當戰利品回去報功了。

大力士督戎,就在這麼不經意間,被個名不見經傳的囚奴給結束了神奇的一生。

子車(ㄗˇㄐㄩ)。(Zǐ jū)

【歷史來源】

出自於春秋時秦國公族子車(古讀ㄗˇㄐㄩ,今讀ㄗˇㄔㄜ)氏之後,以祖名為姓。春秋時期,秦國有位大夫名子車,於是後代有些就以祖名子車為姓。春秋時的秦國當中有三位賢者,都姓子車,分別是子車仲行、子車奄息、子車鉗虎。當時的國君秦穆公死的時候,將很多人都一起陪葬,因為秦穆公很喜歡這三個賢人,因此也將他們一同殉葬。老百姓得知非常的悲傷,於是便在民間流傳唱一首叫《黃鳥》的歌,用來紀念對他們的哀思。子車姓的後代,從此改為單姓車氏。

【郡望】

天水郡:漢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肅省通渭西北)。東漢一度改為漢陽郡,移治冀縣(今甘谷東南)。魏恢復天水原名。西晉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歷史人物】

○子車奄息:春秋時秦國子車氏三良之一。據《左傳・文公六年》載:「秦伯任好(即穆公)卒,以子車氏之三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孔子著《詩經・黃鳥》晚詩(1)曰:「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其良人! 如可贖兮,人百其身。」此《黃鳥》晚詩意思說:黃雀嘰嘰,酸棗樹上息。誰跟穆公去了?子車家的奄息。說起這位奄息,一人能把百人敵。走近了他的墳墓,忍不住渾身哆嗦。蒼天啊蒼天!我們的好人一個不留!如果准我們贖他的命,拿我們一百換他一個。

○子車仲行:春秋時秦國子車氏三良之一。孔子著《詩經・黃鳥》晚詩(2)曰:「交交黃鳥,止於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維此仲行,百夫之防。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其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此《黃鳥》晚詩意思說:黃雀嘰嘰,飛來桑樹上。誰跟穆公去了?子車家的仲行。說起這位仲行,一個抵得五十雙。走近了他的墳墓,忍不住渾身哆嗦。蒼天啊蒼天!我們的好人一個不留。如果准我們贖他的命,拿我們一百換他一個。

○子車針虎:春秋時秦國子車氏三良之一。孔子著《詩經・黃鳥》晚詩(3)曰:「交交黃鳥,止於楚。誰從穆公,子車針虎。維此針虎,百夫之御。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此《黃鳥》晚詩意思說:黃雀嘰嘰,息在牡荊樹。誰跟穆公去了?子車家的針虎。說起這位針虎,一人當百不含糊。走近了他的墳墓,忍住渾身哆嗦。蒼天啊蒼天!我們好人一個不留。如果准我們買他的命,拿我們一百個換他一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