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118):呼延 歸海 羊舌 微生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9月29日】

呼延(ㄏㄨ ㄧㄢ?)。(Hū yán)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匈奴族呼衍氏所改。根據《姓氏考略》關於「匈奴四族呼衍氏,入中國改為呼延氏。」的記載。而在《漢書》也記載了「匈奴四族有呼延氏。」匈奴族呼衍部落以部落名為姓,稱呼衍氏,為古代匈奴族四大姓之一。東晉時,呼衍部落進入中原後,改為呼延氏。

2、出自於鮮卑族姓氏之一。呼延,按唐顏師古注,即今天所稱的鮮卑姓呼延。

3、出自於賜姓。晉代鮮卑人稽胡楚,因有功被賜姓呼延,後代因此追隨之姓呼延。

【郡望】

1、安定郡:(1) 漢有安定郡,治高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又有安定縣,在今甘肅涇川北,並屬於安定郡。東漢移治臨涇(今鎮原東南),廢安定縣。十六國時,再置安定縣,並為郡治。隋唐安定郡即涇州。唐後期曾改保定郡,縣亦名保定。金為涇川縣,為涇州治所。(2) 蒙古以陝西安定堡為安定縣,1935年改子長縣(謝子長烈士),移治原縣治東的瓦窯堡。

2、新蔡郡:即今河南省新蔡。蔡國自蔡遷此,故名。晉新蔡郡即治新蔡。北齊改廣寧郡。

3、太原郡:秦漢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太原市)。以後宋、金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以來省會都在此地。

【堂號】

呼延姓的主要堂號有太原堂。

【歷史人物】

呼延贊

呼延贊,生年不詳,卒於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并州太原(今屬山西)人。北宋軍事將領。

呼延贊出生於將門之家。父親呼延琮,後周時為淄州馬步都指揮使。呼延贊初踏入軍旅生涯時為一名驍騎卒,因他在戰場上勇於作戰,被宋太祖提拔為驍雄軍使。干德二年( 964年),北宋西討後蜀,呼延贊跟隨西川行營前軍都部署王全斌等大將從鳳州(今陝西鳳縣東北)南下,攻打四川北邊的門戶劍門(今四川劍閣北)。他身為前鋒,衝鋒陷陣,身負數創,班師後因軍功被提升為副指揮使,太平興國初年又被選拔為鐵將軍指揮使。

太平興國四年( 979年),宋太宗為了加強北方對契丹的防禦,命令呼延贊協助大將崔翰戍守 定州,後來,又提升他為馬步軍副都軍頭。雍熙三年( 986年),宋朝北伐契丹,再次大敗,遼兵乘勝進入宋境,深入深(河北深縣)、德(山東陵縣)、邢(河北邢台)等州,搶掠一空,使宋境人民蒙受了重大損失。

在此情況下,呼延贊給宋太宗獻陣圖、兵要及時立營寨之策,並自告奮勇,要求戍守邊疆,攻殺契丹,為宋朝報仇雪恥。宋太宗召見呼延贊,命他表演武藝。呼延贊立即披甲上馬,揮舞鐵鞭、棗槊,旋繞廷中,又引他的四個兒子更迭舞劍揮槊。宋太宗很賞識他嫻熟的武藝,賜給他白金、衣帶等。

端拱二年( 989年),呼延贊被提拔為馬軍都軍頭,淳化三年( 992年)升任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因呼延贊沒有統御才能,改為遼州刺史,但仍難以勝任這一負責一州軍政事務的要職,只好重新擔任都軍頭,領扶州刺 史,加康州團練使。

宋滅北漢後,宋太宗的左右大臣紛紛進言,主張朝廷乘攻克北漢的威名北上攻打契丹,收回被後晉石敬塘出賣的幽、雲十六州。他們對宋太宗說:「自此取幽州,猶熱敖翻餅耳!」只有呼延贊審時度勢,提出不同意見,他懇切地對宋太宗說:「此餅難翻,言者不足信也。」但宋太宗主意已定,沒有聽從他的忠告,揮師北上。結果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被遼軍打得大敗,損兵折將,悻悻而歸。

宋真宗繼位後,大力提拔軍官。當時各將紛紛宣揚自己的功勞,唯獨呼延贊說自己無以報國,不敢更求遷擢,再拜而退。咸平三年(1000年),呼延贊去世。

呼延贊一生戎馬生涯,忠於朝廷,為北宋的統一和抵禦契丹的入侵盡心竭力。

歸(ㄍㄨㄟ)。(Guī)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姬姓,以國名為姓。黃帝在即天子位前,曾為歸藏國(今湖北省秭歸縣),登上天子位後,留下一子繼任為君,其他後代子孫世守此國,他們便以歸藏此國名為姓,後來逐漸簡去藏字,成了歸單姓。

2、出自春秋時鬍子國有歸姓。據《左傳》載,歸姓來源於春秋時代的鬍子國(今安徽省埠陽市),其國姓就是歸氏,雖然後來鬍子國被楚國所滅,一些國人為了紀念鬍子國,仍以國姓為姓氏,稱為歸氏。又《通志.氏族略》記載得很清楚:「鬍子國,歸姓。」 

【郡望】

京兆郡:漢以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為三輔。魏改建京尹郡,「尹」為太守。唐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金元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民國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國民黨政府成立時廢。

【歷史人物】

○歸崇敬:唐朝人,科舉時,在策對這一門中考得第一。後來當了兵部尚書。

○歸登:唐代歸崇敬的兒子,也當了兵部尚書。

○歸融:唐氏歸崇敬的孫子,也當兵部尚書。歸家爺孫三代都被朝廷任命為兵部尚書,當時傳為佳話。而且歸融當官特別出色,他為人正直,不怕權貴,秉公辦事。他寫得一手好文章。


海(ㄏㄞˇ)。(hǎi)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姬姓,以神話傳說封神之職為姓。據傳黃帝之子禺陽被封為東海之神,其孫子禺強又被封為北海之神,他們的後代便引以海神為榮,將海作為姓。

2、出自於春秋時衛國大臣春,指海為姓。根據《萬姓統譜》記載,「衛靈公臣海春之後,蓋指海為氏焉。」春秋時代,衛國君主衛靈公有大臣名春,他居住在海邊,指海給自己起名,稱作海春,他的後代以海為姓。

3、出自於回族中有海姓。回族中的海姓,主要源自於經名首音。如元代的「海魯丁後裔姓海」。

【郡望】

1、齊郡:西漢初先為臨淄郡,後改齊郡,治臨淄(山東省臨淄縣一帶)。隋唐為青州北海郡。

2、薛郡:秦王政二十四年〔西元前223年〕設置,治所在魯縣(曲阜),漢魯縣,也就是山東省南部一帶及江蘇省北部地方。西漢時改為魯國。

【歷史人物】

海瑞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清官。海南瓊山人,字汝賢、國開,自號剛峰。回族,祖上從福建晉江^?擼ü鬮髟又居性兀┣?雍D杴砩膠X取K?雜墜ザ潦?榫???┭Ф嗖牛?尉付??四輳?550年)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諭,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獄,嚴懲貪官污吏,深得民心。

海瑞一生居官清廉,剛直不阿,深得民眾的尊敬與愛戴。據說聽到他去世的噩耗時,當地的百姓如失親人,悲痛萬分。當他的靈柩從南京水路運回故鄉時,長江兩岸站滿了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製作他的遺像,供在家裡。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更廣為流傳。是中國歷史上清官的典範、正義的象徵。

海瑞中舉人。到北京,即拜伏於宮殿下獻上《平黎策》,要開闢道路設立縣城,用來安定鄉土,有見識的人讚揚海瑞的設想。代理南平縣教諭時,御史到學宮,部屬官吏都伏地通報姓名,海瑞單獨長揖而禮,說:「到御史所在的衙門當行部屬禮儀,這個學堂,是老師教育學生的地方,不應屈身行禮。」

遷淳安知縣,穿布袍、吃粗糧糙米,讓老僕人種菜自給。總督胡宗憲曾告訴別人說:「昨天聽說海縣令為老母祝壽,才買了二斤肉啊。」胡宗憲的兒子路過淳安縣,向驛吏發怒,把驛吏倒掛起來。海瑞說:「過去胡總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過的地方不要供應太鋪張。現在這個人行裝豐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兒子。」打開袋,有金子數千兩,收入到縣庫中,派人乘馬報告胡宗憲,胡宗憲並沒因此治他的罪。

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過淳安縣,酒飯供應的十分簡陋,海瑞高聲宣言縣邑狹小,不能容納眾多的車馬。懋卿十分氣憤,然而他早就聽說過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斂威風而離開,但他囑咐巡鹽御史袁淳,治海瑞和慈谿知縣霍與瑕的罪。霍與瑕,尚書霍韜的兒子,也是坦率正直不諂媚鄢懋卿的人。當時,海瑞已提拔為嘉興通判,因此事貶為興國州判官。過了很長時間,陸光祖主張文官選舉,提拔海瑞任戶部尚書。

當時,明世宗朱厚Y性諼皇奔涑ち耍?蝗コ?⒋?碚?瘢?罹釉諼髟罰?ㄐ鬧輪鏡厴杼城蟾!W芏健⒀哺У確飩?罄粽?畔蚧實酃畢子邢槿鷲髡椎奈鍥罰?窆僮蓯巧媳碇潞亍3?⒋蟪甲匝鈄睢⒀罹艋褡鏌院螅?揮腥爍宜凳閉?<尉杆氖?迥甓?攏?H鵜八賴ザ郎鮮瑁????瘢?縷?杉巍?p>明代李贄對海瑞的評價: 「先生如萬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棟樑」,真是入骨三分。

羊舌(一ㄤ?ㄕㄜ?)。(Yáng shé)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姬姓,以邑名為姓。春秋時晉靖侯的兒子公子伯僑有孫子名突,晉獻公時被封在羊舌邑(今山西省洪洞、沁縣一帶),於是後代便以邑名羊舌命姓。羊舌族中有四人皆高門大戶,世代為晉國大夫,世稱羊舌大夫。

2、出自於季姓。古代有位叫季果的人,有人偷殺羊,把羊頭送他,他不敢不接受,於是把羊頭埋在地下。後來偷竊之事被人發現,季果把羊頭掘出來,羊舌還在,所以被免罪,於是他便以羊舌命姓,而子孫有追隨姓羊舌。春秋末時,羊舌氏有改為單姓羊。

【郡望】

1、京兆郡:漢以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為三輔,為「三輔」之首,相當於現在陝西省西安市至華縣一帶地區。魏改建京尹郡,「尹」為太守。唐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金元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民國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國民黨政府成立時廢。

2、河東郡:(1)指今山西。(2)秦置河東郡,治安邑,轄晉西南地區。東晉移治蒲阪(今山西省永濟蒲州鎮,按即劉裕滅後秦時)。隋唐為蒲州河東郡。隋又分蒲阪置河東縣為治所。明並河東縣入蒲州。(3)唐有河東道,又設河東節度使。道治蒲州,節度使治太原(今太原市西南)。(4)宋有河東路,治并州(太原府,今太原),轄地北以內長城為限,而兼有今陝西東北角。金分河東南路、河東北路。南路治平陽(今臨汾),北路治太原府。

【歷史人物】

羊舌鮒

羊舌鮒(西元前580-前531年),他又名叔鮒,字叔魚。羊舌鮒是春秋時期晉國貴族羊舌職的庶出公子。羊舌職的正妻生有嫡子羊舌赤和羊舌泌(xi,音希。一名叔向),皆為晉國的賢能人物。

傳說羊舌職的正妻會看相,因此不准羊舌職的妾侍候羊舌職,更不准同房,有人問其原因,正妻則說:美麗的深山大澤,正是龍蛇生長的地方,那小妾很美麗漂亮,但行為不正,我擔心她將來生養出龍蛇來禍害你們,禍害家族,所以才嚴加管束。

但最後羊舌職還是和小妾生下了羊舌虎、羊舌鮒二人。羊舌鮒一出生,正妻看過後就預言其人「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賄死」。羊舌虎後來成為晉國中下卿(六卿之一)欒盈的心腹幕客。

晉平公七年,因為權力鬥爭,欒盈被迫逃奔到楚國。晉國當政的范宣子認為欒盈逃楚是叛國,於是在國內清查欒盈的死黨,一次就殺了他的死黨十人,其中包括羊舌鮒的哥哥羊舌虎。羊舌虎被誅,羊舌氏家族作為這個死黨的親戚也受到株連,羊舌職的正妻的第一個預言應驗了,羊舌職的小妾生下的孩子羊舌虎果真禍害了家族。

後來,經別人說情,羊舌氏三兄弟羊舌赤、羊舌泌及羊舌鮒皆得到寬釋,但無法繼續重用,羊舌鮒因此斂跡二十餘年。晉平公死後,晉昭公即位,晉國由韓宣子當政,羊舌鮒及其哥哥羊舌泌皆受到重用。

羊舌鮒受重用後,到處大肆騷擾,強行求索,其貪婪嘴臉暴露無遺。他的哥哥羊舌泌也無法說服阻止他,就說:「晉國有一個羊舌鮒,貪求財貨已出名了,不久定要大禍臨頭」。

羊舌鮒不久又得到了晉國的刑獄訴訟大權,他立即就利用手中的刑獄大權貪贓索賄,不惜循私枉法。羊舌鮒一次處理一樁訴訟多年未決的土地糾紛案。當事者是晉國兩個地位顯赫的高官貴族――邢侯和雍子。

邢侯封地和雍子封地毗邊,封地的界限沒有嚴格劃分。雍子擴大邊界侵占了邢侯的封地,導致相互之間不斷爭奪。雍子得知羊舌鮒辦理這樁公案,便搶先將女兒許給羊舌鮒為妻。羊舌鮒不僅貪財,而且貪色,得到雍子的女兒,便不問是非曲直,宣判雍子勝訴,邢侯有罪,強行把邢田的邊界劃給雍子。這是一個顛倒是非的錯案。但是,羊舌鮒手握刑獄大權,堅持錯判。

但羊舌鮒萬萬也沒想到邢侯也不是好惹的。性格急躁的邢侯知道原委後,居然一怒之下帶兵殺了羊舌鮒與雍子。身為法官,卻任意踐踏刑律,貪婪賣法的羊舌鮒由此落了個可悲的下場。羊舌職的正妻的第二個預言也應驗了,羊舌鮒果然「以賄死」。

貴族大臣之間的互相殺戮,驚動了當政的韓宣子,韓宣子召來羊舌鮒的哥哥羊舌泌,詢問這件事應該怎麼處置?如何定罪?

羊舌泌提出:「他們三個人都應定為死罪。現在只要『施生戮死』,即殺掉活著的邢侯,戮屍已死的羊舌鮒與雍子就行了。」

羊舌泌分析說:雍子明知自己貪占了別人的土地,卻用賄賂的方法保住非法所得,羊舌鮒循私斷案,邢侯擅殺國家大臣,他們犯罪的程度是同樣嚴重的。羊舌泌又引用夏朝的法官皋陶(gao yao,音高堯)制定的刑典,加以說明:「己惡而掠美為『昏』,貪以敗官為『墨』,殺人不忌為『賊』。《夏書》曰:『昏、墨、賊,殺。』皋陶之刑也。請從 之。」

於是,韓宣子接受了羊舌泌的主張,殺了邢侯,將已死的羊舌鮒與雍子兩個貪官暴屍於市。羊舌鮒身為執法大夫,不能以身護法、執法, 相反以貪壞法、賣法縱貪,終於被按律定為「墨」罪,死後棄屍於市。羊舌鮒從此被釘在貪官墨吏的恥辱柱上,成為見之於史籍記載,最早被誅之以法的貪官,「貪 墨」一詞也由此產生。

後來,儒家的偉大聖人孔子聽說了這件事,十分高興的讚揚羊舌泌,說:「『治國制刑,不隱於親」,懲貪誅墨,「以正刑書,晉不為頗」。孔子稱讚羊舌泌,同時也口誅羊舌鮒,痛斥羊舌鮒「賄也」、「詐也」、「貪也」,集「三惡」於一身,死有餘辜!

這個「慾壑難填」的成語故事,也說明了貪官最終是沒有好下場的。

微生(ㄨㄟ?ㄕㄥ)。(Wēi shēng)

【歷史來源】

出自於姬姓。根據《路史》記載,「魯公族有微生氏。」微生氏是周文王的後代,大多居住在魯國(今山東省境內)。魯國公族裡有微生氏,來自貴族。有些人並不是微生家族的嫡系後代,而僅因為出生在勢力強盛的微生世家,引以為榮,就改姓為微生氏。現今山西省境內,有不少姓微生的人,或許就是春秋魯國公族聚集後的後人。

【郡望】

魯郡:漢改薛郡為魯國,治魯縣(秦以今山東省曲阜為魯縣)。晉為魯郡。北齊為任城郡。又隋有魯州魯郡,唐有兗州魯郡,雖轄有曲阜(隋改魯縣為汶陽,繼又恢復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

【歷史人物】

○微生高:姓微生,名高,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當時人認為他為人爽直、坦率。孔子說:「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醋焉,乞諸其鄰而與之。」譯成白話文的意思就是,孔子說:「誰說微生高這個人直呀?有人向他討些醋,他不直說沒有,而向鄰人討來轉給他。」

含意是:人家說微生高這個人直爽、坦率,但是孔子認為大家的話說過分了,他並沒有符合這種修養。有人向他要一杯醋,他沒有,自己便到別一家去要一杯醋來,再轉給這個要醋的朋友。孔子認為這樣的行為固然很好,很講義氣,但不算是直道。

微生高是個以直著稱的人,他還做了一件很守信的事,把命都送掉了:他跟一個女子在橋下約會,那女的沒來,大水卻來了,他也不逃走,最後抱著橋柱被淹死了。

○微生畝:姓微生,名畝,春秋時魯國的隱士。微生畝嘗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譯成白話文的意思就是,微生畝對孔子道:「你為什麼這樣忙忙碌碌的呢?不是要逞你的口才嗎?」孔子道:「我不是敢逞口才,而是討厭那種頑固不通的人。」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