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故事兩則(新加入錄音)

智真


【正見網2010年04月03日】

晏子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宰相,輔佐齊國君主幾十年,正直無私,敢於上諫。齊景公虛心納諫,知過能改,晏子的諫言多被其採納。孔子稱讚說:「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意即晏子能闡明他的願望,齊景公能實行他認識到的德政。以下為《晏子春秋》中記載的兩則小故事。

熒惑變位

齊景公當政之時,有一次,熒惑星(火星,主刀兵的凶星)入居二十八星宿中虛宿的位置,並且整年都不移動,這樣的星象在古時被視為是嚴重的凶兆。齊景公對此異相感到驚異不安,於是特地召來晏子問道:「我聽說,人行善受天賞賜,行不善受天懲罰。現今火星居於虛宿,是災禍之相,誰當承當此責任呢?」

晏子直接回答說:「齊國應該承當。」

齊景公聽了很不高興,問道:「而今天下的大國,如晉、秦、齊、楚、吳等有十二個,都號稱諸侯,為什麼偏偏是齊國應該承當?」

晏子解釋道:「依星象分野理論,虛宿,現屬於齊國的分野。況且天降災殃的對像,本是針對那些恃強、遇到善事不能勇為的國家,推行政令反覆無常,賢人疏遠,讒人反昌,百姓怨聲載道卻充耳不聞,還暗自求神祈福,掩過飾非,不思改悔。因此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也亂了次序,彗星出現,熒惑應變,回返虛位,現不祥之兆,國有賢人卻不加以重用,再這樣下去,怎麼可能不滅亡呢?」

齊景公聽後著急的問:「這些不祥之兆,可以消除嗎?」

晏子回答:「如果能實行消除的辦法,就可以消除,不能實行消除的辦法就沒法消除。」

齊景公急切的追問:「先生您看我應該怎樣做呢?」

晏子回答:「何不先去除冤聚之獄,給無辜之人平冤昭雪,還公道於天下;散發文武百官的錢財,以施苦難人民;盡力救助那些孤寡和無依無靠的人,尊敬老者。若能如此用心,百惡可消,何況這一個災禍之相呢?」

齊景公聽了這番話,不由振作精神,說:「好!」於是,這樣實施了有三個月,熒惑星果真離開了虛宿的位置,轉移走了。

晏子諫齊景公施仁政

一次,齊景公向晏子問道:「我近來感到精神衰退,身體疲憊,百姓有不滿情緒,諸侯議論紛紛。現在我打算準備好?璧等祭品,讓祝官宗官敬獻給天帝和祖宗神靈,我想祭祀可以求福吧!」

晏子回答說:「我聽說過,古代君主求福的時候,行為必定順應天意,朝政必定符合民心;修建宮室有節制,不敢大量砍伐樹木,以便不毀滅山上的森林;飲食有節制,不頻繁打獵捕魚,以便不毀滅河流沼澤的野獸和魚類。祝官宗官祭祀神靈時,只是悔過,不敢求福。因此神靈和百姓都順從君主的意願,高山河流都獻出自己的財富。現在您宮室修建的高大,大量砍伐樹木,因而毀滅了山上的森林;飲食豐盛,頻繁的打獵捕魚,因而毀滅了河流沼澤的野獸和魚類。崇尚享樂以致放縱嗜欲,因此神靈和百姓都怨恨,高山河流都收回自己的財富,奸佞之人卻得到了任用。司過官列舉出您的過錯來,祝官宗官卻為您求福,我想這是互相矛盾的吧!古代的聖王,他們公平正直而沒有邪念,所以讒謅之人不能接近;不曲從私黨,阿諛之人便沒有市場;用慈愛恩惠對待百姓,用自己的美德言行感化諸侯,所以四海之內的人像流水歸大海一樣地歸附他。如《詩》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

齊景公說:「我假如沒有先生您,就聽不到這些道理,我一定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於是廢除去公阜遊玩的打算,砍伐樹木按一定的季節,打獵捕魚有一定的數量,住處飲食有節制,省躬修德,嚴於律己而寬以待人,祝官宗官祭祀的時候,向神靈悔過,不敢求福。後來鄰國都敬畏齊景公,百姓歸附,燕國、魯國等國一起入齊朝拜。

古人善於觀察天象、推知人事,見到不祥之兆,便知事出有因。然而災難是不是可以化解呢?正如晏子所說的:「如果能實行消除的辦法,就可以消除,不能實行消除的辦法就沒法消除。」因此,齊景公按晏子的建議去做,果真化去了不祥之兆。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報,古語說: 「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一念之善,景星卿雲」,都是告訴人們這福善禍惡的道理。順應天意而為善,這是人明智的選擇,這樣才能趨吉避凶、遇難呈祥。

MP3錄音

下載方法:按滑鼠器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擇「目標文件保存為…」(Save Target As...)。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