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10年05月16日】

*特別通訊(需要儘快通知作者的事項):

*正見網2010年5月14日下載、審閱,5月15日登載(或未登載)的詩歌:

原稿:浪淘沙¨聖王頌─紀念5.13恩師華誕及大法日

聖主下塵寰,大法洪傳。
慈悲苦度壯心堅。
普照佛光天地暖,綻放仙蓮。

坦蕩把航船,力挽狂瀾。
澄清玉宇法輪旋。 (第一稿:澄清玉宇見新顏)
浩瀚大穹劫難免,春滿人間。 (第一稿:法正人間)

評註: 這首詞在押韻和平仄方面都沒有甚麼問題,沒有登載,是因為某些句子的內涵不太妥當。我們以前不只一次提到過:不要根據自己的理解或想像,去描寫師尊的思想、言語和動作。師尊沒有說他是那樣想的,沒有說過某句話,沒有做過某個動作,我們按自己的想像去說他想了、說了、做了,那就是錯誤。特別是師尊的思想,決非我們一般的修煉者所能揣測。因此我們不能把任何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師尊。我們頌師頌法,只能根據師尊自己講過的、我們看到的,已成共識而師尊許可的事實來發表我們自己的看法,來談我們自己所認識到的意義。本詞第三句「慈悲苦度壯心堅」,下片首句「坦蕩把航船」,其中的「壯心堅」「坦蕩」都是思想情緒的描寫。「坦蕩把航船」中的「把」字沒有作者所要的意思:作者可能是想說「把舵」,但單用「把」字沒有這個意思。第四句「普照佛光天地暖」,也是作者自己憑想像來描寫「佛光」,實際上就把「佛光」往低寫了。「佛光普照,禮義圓明」,能夠糾正一切不正確狀態,哪裡是人間的任何光可以相比的呢?要「暖」,太陽光,甚至燒柴禾的光就夠了。下片第四句「浩瀚大穹劫難免」有反面的歧義:作者的原意,是把「劫難」作為名詞(「難」讀仄聲),說「劫難已經被避免了」;但如果「難」讀平聲,則成了「這一劫很難避免」。這個岐義多數大法弟子可以避免,但一般人仍可能誤解。以上提到的地方,如果作者願意修改,可改後再投。作者對初稿的兩處修改,可以保留。

*正見網2010年5月13日下載、審閱,5月14日登載(或未登載)的詩歌:

原稿:恭祝李洪志師尊聖誕

聖者來從天地外, 挽救眾生捨身骸。
無量生死獨擔待, 無盡蒼穹走過來。
蒼茫三界是誰造, 鴻蒙眾生誰善導?
菩提樹下淚如雨, 十字架前風雲急。
落基山上花開謝, 紅朝江魔灰煙滅。
萬古歲月漫蹉跎, 當年親歷成傳說。
若無主佛赴水火, 哪有於今你和我。
感我眾生苦難長, 諾亞方舟又遠航!

評註:第一句「聖者來從天地外」,這個「來從」有點象外國人寫中文的味道:可以被中國人理解,但中國人卻不這樣說。現代漢語表示某人從某地到這裡來,有兩種最常用的表達方法:某人來自某地;某人某地。如果說,某人某地,也可以,但就稍帶古漢語味道了,因此詩歌裡面還很常用。但「來從」聽起來就不道地了。第二句的「捨身骸」是作者自己想像的,這個問題我們在上面一則評議中就說過了。「身骸」一詞只是人這一層的概念。第四行「菩提樹下淚如雨, 十字架前風雲急」,作者提出釋迦和耶穌來,其意何在呢?從最後一句「諾亞方舟又遠航」來看,作者是把師尊和其他「聖者」並列起來了:師尊傳大法度人,只不過是又一次「諾亞方舟」的重演。這就大錯而特錯了!以前的「聖人」也好、「覺者」也好,他們所作的一切,都只是為本次真正的度人做文化、思想上的鋪墊,誰也沒有真正的度了人。關於用「諾亞方舟」比喻大法的問題,我們也講過不只一次:「諾亞方舟」只救了諾亞一家八口人(所以中文的「船」字是「舟」加上「八口」),而且他們是作為人種留下來的;而大法要救多少人?而且其中包括各個天國的王、主,有的要成就很高的果位,是真的「度」人而不只是「救」人。兩者相差何只天壤!第五行「落基山上花開謝, 紅朝江魔灰煙滅」,我們不太理解,「落基山上花開謝」與「紅朝江魔」有甚麼聯繫。而且,「花開謝」是循環不已的,「紅朝江魔」一旦「灰煙滅」了,它還能再次復興嗎?又如「若無主佛赴水火, 哪有於今你和我」,這樣說也帶有個人的想像,也不準確。

原稿:

月影清輝曉煙寒,晨煉心清一夢殘。
此生豈為逐名利?離情斷欲神清朗。
法徒蒙難不渝志,惟願世人曉真相。
管爾千頭並萬緒,慧者不惑法中參。

值此五一三世界法輪大法日祝恩師五十九華誕生日快樂!
普天同慶、同祝、同頌!

評註:此詩前兩句提到夢,提到環境「寒」,但後面的句子並未明言與夢有關係,而且不受前面兩句的影響,因此前面兩句只是給讀者增加了疑問,卻沒有任何解答。另外,四個韻腳「殘、朗、相、參」,只有中間兩韻可互相押,前後的兩韻(四句)實際上是掉韻了。
************************

*正見網2010年5月4日下載、審閱,5月5日登載(或未登載)的詩歌:

原稿:欣然見晨曦

風清月朗星兒稀,三更下鄉走單騎。
真相發光夜散盡,回首欣然見晨曦。

修改與評註:從此詩和以前登載過的小詩可以看出,作者在小詩的構思上已經走對了方向,摸到一些規律了。此詩的修改和討論只涉及文字和表達方面的問題。第二句尾字「騎」是名詞,因此不讀平聲「奇」而讀仄聲「寄」(有的字典也弄錯,但我們用不著跟著人家錯),這就和第四句尾字的平聲韻腳「曦」不相配了(對四句的小詩,我們要求韻腳的平仄要相同)。好在此詩第一句尾字「稀」是入韻的平聲字,因此把前面兩句的次序對換一下,「稀」和「曦」就押平聲韻了。注意第三句中的「真相發光」有兩層不同的內涵:一是真相資料全都散發完了;二是真相資料在黑夜裡發出了光芒。由於兩種意義都是正面的、而內涵完全不同,因此實際上是增加了原句的內涵,使句子更豐滿了。這種句子的不同內涵不是我們平時說的要避免的「歧義」(不是那種產生負面意義或讓讀者思想走岔的多義性),而是我們容忍、甚至追求的表達方式。但此句中「夜散盡」因「夜」字不很具體和形像,因此改為「夜霧盡」,更形像了,喻義也更貼切和準確了(作者這一句當然是有喻義的)。末句首二字「回首」也可用「抬頭」。以上提到的修改或者可能的修改,與原作之間都有著形像上、喻義上的微妙差別,作者不妨對每一句都仔細的推敲一番,這對於作者在遣詞構句的準確性、形像性和多樣性方面都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在推敲中如果能同時考慮到平仄的協調,那就更好。

原稿:竹荷松


一枝一節不苟且,朴秀疏葉織幽深。
虛心骨硬條理清,素杆登天志歸真。

粉瓣金蕊姿豐艷,葉似璧托籽如丹。
紅顏為何福相厚,潔己惠人行大善。

鱗皮似老托青塔,針葉克己卻密生。
寒冬何來生機旺,少些妄念多些忍。

評註:從作者的標題和寫法來看,作者是要寫「詠物」詩,但是卻違背了詠物詩必須遵守的原則。主要表現在作者對物強加了與物無關的心智、行為等特點。比如第一首寫「竹」的:首句中的「苟且」和末句中的「志歸真」,對竹來說都沒有確定的內涵,更不是竹的典型特點或習性;第二首第三句中的「福相厚」和末句中的「行大善」,以及第三首第二句中的「克己」和末句「少些妄念多些忍」,也是一樣的情況。

簡單明確的說,詠物是手寫著物、心想著人,因此要選擇既能描寫物的特點、又能喻人的性格的詞語,使得從物的描寫上緊貼著物、在喻義方面又適合於人;而比喻手法則是手寫著人、心想著物,選擇真實描寫人的性格、人格的詞語,而這些詞語又能擬人化的加到某些物上去,使所寫人的性格和人格得以形像化,或更加高大和聖潔。

在詩的格律方面,第二首的兩個韻腳「丹、善」,一平一仄,而我們要求四句小詩的兩個主要韻腳要平仄相同。第三首的主韻腳「生、忍」屬不同韻部,就是按普通話的注音,其韻母也不相同,而且這兩個字也是一平一仄。

*正見網2010年4月24日下載、審閱,4月25日登載(或未登載)的詩歌:

原稿: 善殤--寫給一個特別的日子─四。二五 (原稿略)

評註:此詩的標題「善殤」令人不解,從全詩的內容來看,也猜不出作者賦予此詞的內涵是甚麼。第四詩節首句「男娼女淫撒旦笑」中的「男娼」一詞,按字面解是「男子賣淫」。「女娼」自古就有,但還沒聽說「男娼」。同節第四句「心腐糜腹天咆哮」中,「糜腹」一詞不知作者的意思是甚麼。另外,「天咆哮」一語,請作者注意,「咆哮」一詞多數帶負面色彩,而「天」我們通常認為是正面的。在格律方面,第二詩節的末句尾字「劫」顯然脫韻了:它與第二句尾字「泉」不相押。以上幾處,作者如願修改,請改後再寄來投稿。

原稿:法輪大法賦
--獻給世界法輪大法日暨慈悲偉大的師尊華誕謹呈

評註:此詩登載於「頌師頌法」園地。原稿擬作「賦」投,但不滿足我們對「賦」的要求(細節請參閱「正見網」2009年6月29日「詩歌評議」)。可是作者已經寫了那樣一大篇,而且是頌法的內容。因此我們將原作按詩歌的要求,重新組句、組篇,成為合符我們詩歌要求的作品發表了。雖然如此,其內涵完全是作者自己原有的,我們只是做了文字上的剪輯,同時刪去了部份不確、不妥或者內涵重複的句子。另外,標題中的「賦」改為了「贊」,幅標題中末二字「謹呈」刪去了:句首已經用了「獻給」,句尾再用「謹呈」就不通了。這是很特殊的情況下作出的特殊處理,下不為例,也請其他作者們不要企圖仿效。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