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修史以用人為本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07月23日】

【原文】

托克托(1)問修史以何為本,傒斯(2)曰:“用人為本,有學問文章而不知史事者不可與;有學問文章知史事而心術不正者不可與,用人之道,又當以心術為本也。”又與僚屬言:“欲求作史之法,須求作史之意。古人作史,雖小善必錄,小惡必記。不然,何以示懲勸!”由是毅然以筆削自任(3),凡政事得失、人才賢否,一律以是非之公。至於物論之不齊,必反覆辯論,以求歸於至當而後止。

(出自《續資治通鑑·第二百零八卷》)

【注釋】

(1)托克托:亦稱脫脫,幼養於伯顏家。元朝元統二年(1334年),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中書右丞相。是元朝的史學家,《遼史》、《宋史》、《金史》的主編。
(2)傒斯:揭傒斯(1274年-1344年)元代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人。元代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幼時家貧而讀書刻苦,由是貫通百氏,以文名。以薦三入翰林,文宗時開奎章閣,首擢授經郎,教勛戚大臣子孫。與修《經世大典》,文宗甚親重之。順帝時,累升翰林侍講學士,知經筵。延佑初年,薦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遷應奉翰林文字,前後三入翰林。延佑元年(1314年)由布衣授為翰林院國史編修。至元六年(1343年)為奎章閣供奉學士,升侍講學士。乃修遼、金、宋三史,為總裁官。《遼史》成,因感染寒疾卒於史綰,諡文安。著有《秋宜集》。
(3)以筆削(音消)自任:以修改加工為己任。削,減少,刪除。

【語譯參考】

托克托問:修史以何事最為重要?揭傒斯說:“用人最重要,有學問會寫文章但不懂歷史的人不能參與;有學問會寫文章又懂歷史但心術不正的人也不能參與,用人的原則,應當以心術為根本。”又與僚屬說:“想要懂得寫作史書的方法,須先懂得寫歷史的意圖。古人寫歷史,雖然很小的善行必定登錄,惡行雖小也必加記載。否則,如何以史書來勸善懲惡呢!”因此他毅然以修改加工為己任,凡是朝廷政事得失、人才是否賢能,一律以公心判斷是非。至於看法不一樣的,一定反覆討論,力求完全妥當為止。

【研析】

史官一職,並非像其他文武官員,及時成就一番豐功偉業,留名千秋,但他卻在史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因為有他們,後人才能以前人事跡作為借鏡,減少犯錯;因為他們的默默奉獻,得以記載歷朝歷代時空的流轉,讓人們明白傳統文化的內涵。單從此使命的偉大,就知道非等閒之輩能為之,故身為丞相的托克托,還不吝請教揭傒斯:“修史以何事最為重要?”而揭傒斯道出了修史者必須有一顆公心,的確是一針見血的答案。試想,如果修史者不能以公正、客觀、嚴謹的態度記錄事件,豈不失真,焉能讓真正好的文化內涵重現,達到勸善懲惡的目的?甚至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人,顛倒是非,沒有客觀記錄,焉能讓真正賢能的人,其榜樣流傳千秋?也不能作為後代執政者施政的參考。所以為史者心術一定要正,定要明白編寫史書的目的,才是一個稱職的史官。

【延伸思考】

1.請你分析史官的重要性。
2.為什麼編寫歷史最好是一個小組,而不是單獨為之?
3.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史官是記錄國家大事,為何小善、小惡,也要記載?

【參考資料】

1.《白話續資治通鑑》(第十二冊)沈志華  主編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