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邊軍之冠的薊門軍容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09月04日】

【原文】

繼光(1)乃議立車營。車一輛用四人推挽(2),戰則結方陣,而馬步軍處其中。又制拒馬器,體輕便利,遏(3)寇騎衝突。寇至,火器先發,稍近則步軍持拒馬器排列而前,間以長槍、罐筅(4)。寇奔,則騎軍逐北。又置輜重營隨其後,而以南兵為選鋒,入衛兵主策應,本鎮兵專戍守。節制精明,器械犀利,薊門(5)軍容遂為諸邊冠。

(出自《明史・卷二百一十二・列傳第一百》)

【注釋】

(1)繼光: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山東登州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明代抗倭將領,軍事家。於浙、閩、粵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歷十餘年,大小八十餘戰,終於掃平倭寇之患。
(2)挽(音晚):拉,牽引。
(3)遏:阻止。
(4)罐筅(音郎顯):兵器名。用長一丈五六尺的大毛竹上截,頂上裝長一尺的利刃。
(5)薊門:故地在今北京市德勝門外。

【語譯參考】

戚繼光於是建議成立戰車營。一輛車用四個人推拉,作戰時就結成方陣,騎兵、步兵在方陣當中。又製造拒馬器,體輕方便使用,用以阻擋敵騎兵的急奔猛闖。敵寇到,先發火藥武器,再稍近,步兵就拿著拒馬器列隊向前,再加上長槍、罐筅等。敵寇奔逃,就用騎兵追擊。又設置輜重營跟隨在後面。而用南方來的士兵為先鋒,入衛兵負責接應,本鎮駐軍專職防守。管理制度精嚴明確,武器裝備堅固銳利,薊門的軍容於是居各邊防軍之首位。

【研析】

戚繼光是著名的抗倭英雄,他善於治軍,初到浙江時,發現衛所軍隊缺乏軍事訓練,於是挑選士兵,擬定了一套嚴格的訓練計劃。首先讓他們明白自己是為解除百姓禍害而戰。其次是加強軍紀,賞明嚴罰,用岳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精神要求士兵。並針對倭寇作戰方式,創立了「鴛鴦陣」,這就是威震中外,令敵聞風喪膽的戚家軍。再加上他的軍事才能和指揮謀略,所以屢建奇功,也被稱為「常勝將軍」,聲名遠播,甚至曾經殲敵千人,而我方無人陣亡的光榮紀錄。

戚繼光允文允武,他在少年時就題寫了「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詩句,反應他要為國家邊疆安寧及人民安居樂業的遠大抱負。他馳騁戰場四十多年,的確都是在掃除倭寇,但願海波平的奮鬥中度過,他與戚家軍為剿寇與沿海安定,貢獻畢生心力,輾轉圍剿在浙江、福建、廣東的倭寇,終於使來自日本的倭寇畏懼而不敢進犯,其功績永遠為人民所追念、讚嘆。

【延伸思考】

1.戚家軍可媲美岳家軍,他們都是史書所載有名的軍隊,他們有什麼共同點?
2.你覺得戚繼光的戰車營,有哪些優點特色?
3.戚繼光從少年時就立下了志願,而你也立下志願了嗎?你的志願是什麼?

【參考資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譯下》門歸 主編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2.白話二十五史精選第四卷 吳樹平主編 1991年9月出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