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吃得下打罵差遣,方可成就大事(外四篇)

陳必謙


【正見網2010年08月09日】

一、溺愛者的悲哀

北齊的安德王延宗,自小為文宣帝(北齊文宣帝高洋,是北齊的建立者)所撫養,文宣帝非常溺愛他。

延宗已長到十二歲了,文宣帝仍然讓他騎在自己肚子上。他尿到自己的肚臍中,還抱著說:“真可惜呵,我只有這一個孩子。”

文宣帝封延宗為定州刺史,他更加作威作福。有一天,延宗在大便時,命人在下面張口承接。他的劣跡斑斑,引得人人共憤。

後來,延宗被周武帝擒獲,以謀反罪,用辣椒塞口,使延宗窒息而死。聽到這個訊息的人,無不拍手稱快!

另外,芒山有一個小偷,在臨刑前,他的母親與他訣別,小偷對他母親說:“媽媽,你讓我再吃一口奶吧,這樣我才會死而無憾。”

母親答應了。小偷卻利用這個機會,一口咬斷了母親的乳頭,母親頓時血流如注,倒地而死。

這時,那個小偷,對行刑的人說:“我小的時候,每偷來一顆菜、一根柴,我母親都會很高興地誇獎我聰明能幹,日積月累,我積習難改。致使我最終有了今日!”

唉,古人常說:“教育人,要從小孩時就做起。”這難道是句空話嗎?

二、吃得下打罵差遣,方可成就大事

朱熹曾寫信給卓夫人說:“聽說您想給五哥謀求一個官職。對此事,我以為欠妥。從小生長在富貴人家的子弟,本來就不知世事艱難,一旦走上仕途,作了官,無不驕橫跋扈;而遇到事時,又往往糊裡糊塗,不能把事情辦得妥善。我想您應該給他找一個居於人下的、聽人使喚的差事,先讓他幹著,以便培養他能聽人教訓,能受人差遣,直到能‘吃得下打罵’。這樣的磨鍊,才可以使他有所成就。”

三、儉樸舊衣,救人一命

南朝•宋時的劉湛之,是武帝(即劉裕,南朝•宋的創立者)長女會稽公主之子,他為人耿直,執法嚴厲。

武帝在沒稱帝時,家中貧困,家人所穿破衣舊襖,都是當時皇后親手所做。武帝稱帝以後,有一次拿出過去的衣服,交給公主說:“後人若有驕淫奢侈的,就拿這些舊衣物給他看看。”

後來,等到文帝(即劉義隆,南朝•宋的第三帝)要殺劉湛之時,公主就用錦囊盛著破舊衣服,呈給他說:“我的母親,曾親手給你的父親,縫補這樣的舊衣服,先君以儉樸寬仁為尚。現在,你有了錦衣美食,便要使威風殺我兒子嗎?”

文帝劉義隆看了那儉樸的舊衣,想起往日的情景,怒氣頓減。劉湛之於是得以赦免。

四、願將經書留子孫

柳世隆(442―491年),是南朝•齊時的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西南)人,字彥緒。曾仕宋,後入齊,官至尚書令。

他生活於繁盛之世,卻淡泊清逸,安貧守道,喜讀古代典籍。

有一天,張緒問他:“您將來想把自己的什麼東西,留給子孫後代呀?”

柳世隆說:“身後之事,何必管它。子孫們如果沒有才能,財富會成為矛盾和爭鬥的根源。如果他們有才能,財富對他們來說,也不如一門經書,更為重要。”

五、祝氏訓子

《祝氏訓子》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過去,我們兄弟,在你們兄弟這麼大的時候,還正是頭頂鬥笠,在烈日中爬山拾柴、引水灌園。我們兄弟二人,都面黃飢瘦。

我十九歲才開始讀書,你叔叔比我更晚。那時,我們兩人,夏無席,冬無爐,早晚勤奮不止,才有今天。

現在,你們兄弟,從小就可以讀書識字,整日裡手持古書,在北窗涼風下,從容而讀,沒有拾柴、灌園之苦,你們兄弟比我們兄弟享福得多。而你們卻還要偷懶,不用功,這樣的表現,可不可以啊?一定要記住我的話,不要當作耳旁風。”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