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0年12月19日】
【原文】
河間獻王德(1)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2),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3),加金帛(4)賜以招之。繇(5)是四方道術之人不遠千裡,或有先祖舊書,多奉以奏獻王者,故得書多,與漢朝等。
(《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河間獻王劉德》)
【註解】
(1)河間獻王德:劉德,西漢景帝第三子。
(2)善書:好書。
(3)真:正本。
(4)金帛:財物的通稱。金,指黃金;帛,音博,絲織品的總稱。
(5)繇:音油,通「由」。
【故事闡述】
劉德,西漢景帝的第三子,栗姬第二子。景帝前二年封為河間王,卒後諡獻,又稱為河間獻王。劉德好研習學問,喜歡古代的事物,做事切實,力求真確。他凡從民間求得好書,必精心繕寫副本還給對方,留下真本,並多加財物賞賜給他。
因此,四方各地有學問的人往往不遠千裡,將先人留下的舊書進獻給劉德,所以他收藏的書,竟然與漢王朝皇家藏書樓的數量相當。當時,淮南王劉安也喜愛收藏書,但所徵得都是浮誇巧辯而不實用的書。
獻王所搜集的書都是古文及先秦舊書,如《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等之類,是儒家經典與解釋經典的著作,都是孔子弟及其門人的論說。
據載,自從秦始皇焚書後,古文書籍幾乎全部湮滅,由於劉德傾力搜集,獲得許多先秦時代的古書,並嚴肅、認真的從事整理研究,使這些珍貴的古籍得以流傳後世。
因此,劉德深受後人讚揚,東漢史學家班固編著《漢書》時,就替他寫了傳記,稱頌他∶「修古好學,實事求是。」大意是說,劉德尊崇儒術,修習禮樂,治學嚴謹,做學問時必定掌握充分的事實根據以後,才從中求得正確可靠的結論。原文中的「實事求是」被引用為成語,指做事實在,力求真確。
【討論】
(1)劉德為甚麼喜歡收藏書?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2)劉德做學問的態度是「實事求是」,你認為做人是不是也應如此?請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
【造句練習】
例:作為一個記者,理應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發出的每一則新聞負責。
例:對於客戶的不同要求,他總是實事求是認真面對。
【相似成語】
腳踏實地
【課後時間】
請將市、是、事、世等字填在適當的空格中:
馬首()瞻
息()寧人
流芳百()
()無二價
參考答案∶
馬首(是)瞻
息(事)寧人
流芳百(世)
(市)無二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