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諱莫如深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12月20日】

【原文】

【經】公子慶父(1)如(2)齊。
【傳】此奔(3)也,其曰「如」,何也?諱莫如深,深則隱(4),苟(5)有所見,莫如深也。

(《穀梁傳.莊公三十二年》)

【註解】

(1)慶父:春秋時代,魯國國君莊公最大的弟弟。
(2)如:往、到。
(3)奔:逃。此指慶父殺了繼位的太子,然後逃到齊國。
(4)隱:傷痛。
(5)苟:如果。

【故事闡述】

春秋時代,魯莊公有三個弟弟,分別是慶父、叔牙、季友。莊公娶齊女哀姜為夫人,哀姜無子,哀姜之妹名叔姜,生子名開。莊公有一寵妾孟任,莊公想立孟任的兒子子般為太子。

後來莊公生重病,向三弟叔牙詢問立誰為國君,叔牙主張立二哥慶父。莊公厭惡叔牙想立慶父,無人時又與四弟季友商量,季友極力主張立孟任的兒子子般。於是,季友就以莊公名義強逼叔牙飲毒酒而亡。

魯莊公死後,季友就立子般為君。慶父與哀姜密謀,派人將正服喪尚未繼位的子般殺死,季友逃到陳國。慶父立哀姜妹之子開為國君,就是閔公。閔公二年,慶父又派人殺死閔公,想自立為王。

此時,季友趁亂帶著閔公弟申逃到邾國,並發文告聲討慶父。魯人想殺慶父,慶父害怕逃到齊地莒國,哀姜逃到邾國。於是,季友擁戴申立為國君,就是魯僖公。後來,莒國把慶父送回魯國,慶父求赦不成後自殺身亡。齊桓公知道哀姜與慶父勾結危害魯國,就將哀姜召回處死。

由於慶父為篡位而連弒兩君,導致魯國動盪不安,因此齊國大夫仲孫湫乃有「不去慶父,魯難未已」之語。意思是說,慶父殺害國君,製造魯國內亂,如果不除掉他,魯國災難就不會停止。後用來比喻罪魁禍首不除,禍亂就不能停息。

這段歷史孔子記入《春秋》中,可是對慶父的出逃,卻只寫了「公子慶父如齊」一句話。孔子只說慶父是到莒國,但實際卻是慶父逃往莒國。「如」字是到、往之意,「奔」字是逃的意思,為什麼孔子用「如」字而不用「奔」字呢?

據《穀梁傳》對這段歷史的記載,認為孔子用沉痛的心情看待魯國這段歷史悲劇,並視為重大的醜聞,是必須要避諱的事情。後來,「諱莫如深」就被引申為成語,比喻事情重大,提起來令人痛心,故嚴密隱瞞而不為外人所知。

【討論】

(1)為什麼齊國大夫仲孫湫要說「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2)為什麼孔子視魯國這段歷史是重大醜聞要避諱?他是什麼心情?

【造句練習】

例:對於他的身份背景,他總是諱莫如深,不願意多談。
例:吳經理對公司未來的規劃,一直是諱莫如深,遲遲不肯公布細節。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大( )小異→異想( )開→開()見山→山()水長→長風破( )

參考答案∶

大(同)小異事→異想(天)開→開(門)見山→山(高)水長→長風破(浪)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