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無與倫比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12月28日】

【原文】

漢自章、和之後,世多變故,稍以陵遲,洎乎孝靈,不恆其心,虐賢害仁,聚斂無度,政在嬖豎,視民如讎,遂令上天震怒,百姓從風如歸;當時則四海鼎沸,既沒則禍發宮庭,寵勢並竭,帝室遂卑,若在帝舜之末節,猶擇聖代而授之,荊人抱玉璞,猶思良工而刊之,況漢國既往,莫之能匡,推器移君,委之聖哲,固其宜也。漢朝委質(1),既願禮禪(2)之速定也,天祚率土(3),必將有主;主率土者,非陛下其孰能任之?所謂論德無與為比,考功無推讓矣。天命不可久稽,民望不可久違,臣等慺慺,不勝大願。伏請陛下割撝謙之志,修受禪之禮,副人神之意,慰外內之願。”

三國魏.華歆〈請受禪上言〉

(據《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二》裴松之注引《獻帝傳》)

【註解】

(1)委質:古代初次任官職時,必先書其名於策,委死之質於君,表示必死之節,忠於國君,稱為“委質”。質,音同“至”,作為抵押。
(2)禮禪:禪位之禮。禪,音同“善”,帝王讓位給賢人。此指漢獻帝禪位予曹丕。
(3)天祚率土:上天所賜福的天下。祚,音同“做”。

【故事闡述】

“無與倫比”的“倫比”,是可以互相匹敵的意思。如唐.韓愈〈論佛骨表〉:“伏惟睿聖文武皇帝陛下神聖英武,數千百年已來,未有倫比。”便是形容皇帝莊嚴尊貴、英明武勇,千百年以來,沒有別人可以相比。在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北方,漢獻帝只是傀儡,沒有實權。後來,曹操病死,曹丕繼位為魏王,想要篡奪漢室,又不想惹人非議,便逼迫漢獻帝“禪讓”,自己故意推辭,如此三次之後才接受帝位。華歆當時為相國,曾與其他公卿一同上言,請曹丕接受禪讓。在文章中華歆盛讚曹丕的德行“無有為比”,意思就是說∶德行十分崇高,沒有人能夠比得上。後來“無與倫比”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討論】

(1)文章中你覺得曹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2)唐.韓愈〈論佛骨表〉裡是怎麼形容皇帝的?

【造句練習】

例:他對保存客家文化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

【相似成語】

無可比擬、無可匹敵、蓋世無雙、無出其右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無與倫比>()>()>()>()>()

參考答案:

無與倫比>(比比皆是)>(是古非今)>(今是昨非)>(非驢非馬)>(馬首是瞻)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