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健康成長(二十一):鼓勵多說 引導多寫

金蓮


【正見網2011年01月18日】

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人的文化素養、知識水平、道德品質、性格特徵的綜合表現,它常常影響著一個人的事業成敗。古往今來,很多有識之士都在語言運用上狠下功夫,有的練就如簧之舌,能言善辯,名垂青史;有的揮動如椽之筆,寫下美麗華章,成為千古絕唱。西漢時的東方朔可算是能言善辯之翹楚,他留下的很多故事至今仍為美談。

東方朔幼年父母雙亡, 由兄嫂養育長大。他自幼聰明,勤奮好學, 到青年時,已精通《詩》、《書》、《易》及孫吳兵法, 加以擅長劍術、富有文才,能言善辯, 深得鄉裡重視。當時,漢武帝雄心勃勃,意欲大展宏圖,開疆拓土,便廣招天下賢士。東方朔知道後,便上書自薦說:「臣朔年二十二歲,身高九尺, 雙目像懸掛的明珠, 牙齒像編排整齊的玉貝,勇猛比得上衛國勇士孟賁, 敏捷不亞於王子慶忌, 廉潔可與齊國大夫鮑叔比美,信義超過信士尾生。我自信能夠成為天子手下稱職的大臣。」上書文辭俊美,鋒芒畢露,漢武帝看後,極度讚賞,於是下旨召東方朔任公車令。

東方朔一生學富五車,著述頗豐, 著有《非有先生論》、《答客難》、《責和氏壁》、《封泰山》等, 後人匯集為《東方太中集》。司馬遷在《史記》中稱東方朔為 「滑稽之雄」,其評說是允當的。

古人說:「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增廣賢文》說:「聖賢言語,神欽鬼伏。」高妙的語言確實有巨大的能量,有時一張嘴真能抵擋十萬雄兵,歷史上不乏這樣的事例,比如燭之武辯詞退秦軍,墨翟勸阻楚君臣用兵,蘇秦說和六國合縱抗秦等等。今天我們已進入信息化時代,語言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在更廣更大的範圍傳播,語言的作用顯得更為重要。所以,當今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更應該重視對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應該早一點為好。有人認為,孩子在嬰兒時期什麼都不懂,給他們說話等於白說。其實不然,幼兒一出生後就開始不斷接收各種各樣的信息。根據觀察,嬰兒出生五個月後能根據顏色和形狀來分辨事物,但他們開始說話卻在兩歲左右,當孩子還不能說話的時候,他們用手、笑、哭等來傳遞信息,表達自己的需要。我們在孩子嬰幼兒期間,重視跟他們進行語言交流。比如,我們手裡拿一個蘋果,對孩子說:「蘋果。」看著小狗,便指給孩子說:「小狗。」母親下班回家看到孩子便說:「媽媽回家了」或「媽媽下班了」,帶孩子出去散步時說:「我們去散步。」孩子稍大一些,我們就給他們讀兒歌或者背誦簡易的詩詞。這樣有意的語言刺激,既可以促進孩子語言中樞神經和大腦的發育,又可以豐富孩子的識記庫存,給孩子提前進行語言信息儲備。一當孩子能真正開口說話時,這些語言信息就會像打開的水龍頭一樣,嘩嘩流個不停。

父母要讓孩子多與外人接觸。如果父母成天讓孩子呆在家裡,不與外界事物接觸,不與他人交往,這樣的孩子就會怕生。講話的機會少了,語言能力自然就難以提高,長大後與人溝通就會困難。我們家有個習慣,父母外出都要把孩子帶在身邊,所以很多時候是全家出動。用妻子的話說:「孩子就像揣在衣兜裡的東西,走哪兒帶哪兒。」這樣把孩子帶出去,讓孩子多接觸外界,給他們更多與人交流的機會,就會促進他們語言能力的發展。兒子在高三下學期時,一次去參加一所大學的招生宣傳會,參會的學生、家長、老師有好幾百人,在這樣的場合裡,兒子一點也不怯場,他大膽的舉手發言,聲音響亮,口齒清楚,意思表達的有條有理。說實在話,在這種情況下,我還真的不願講話。事情過後我就在想,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後人勝前人」啊。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語言交流環境。如果孩子生活在親人之間缺乏關愛、父母獨斷專行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會性格變得孤僻,少言寡語,不願與人交談,這就不利於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相反,孩子生活在一個民主、平等、自由的家庭環境,親人之間相互關愛,家庭氣氛和諧、溫馨、融洽,孩子變得懂禮貌、有愛心,這就會充分激發孩子講話的主動性,有利於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我們很注意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讓孩子在平等、寬鬆、溫馨的家庭生活環境中發展語言能力。我們家庭是一個學習型家庭,大家有空都會學習,在學習中不斷增加知識素養,不斷豐富語言詞彙,不斷提高表達水平,這樣對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妻子是一個外向型女性,比較講究說話的藝術,經常以幽默風趣的語言活躍家庭氣氛,引得孩子們歡天喜地,為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孩子說話時,我們比較注重方式方法,做到準確表達。首先,跟孩子說話,父母態度和藹可親,言語謙遜,進行平等交流。其次,我們注意口語的特點,做到以聲傳意。把每一個字音說準確,把每一句話說清楚,該重的重,該輕的輕,語速儘量緩慢一些,讓孩子一聽就懂。再次,我們與孩子交流時,還注意讚美他們講得好的話語。因為孩子都有希望別人讚美的心理需要,如果父母滿足了孩子這一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孩子增強自信,穩定情緒,取得更好的語言表達效果。

我們培養孩子的目標是國際化人才,國際化人才就必須能夠進行熟練的外語交流,尤其是英語的交流。所以,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和訓練孩子的英語語言能力。孩子幼小時,我給他們買了幼兒英語讀物,書是彩印的,圖文配合,看起來非常直觀,孩子們很喜歡看,很喜歡學,每天教他們學習幾個單詞,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讀初中後,他們有了一定的詞彙量,記住了一些句型句式後,我就與他們進行一些簡單的英語對話,以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後來,孩子們的英語成績都很優秀,在全國中學生英語競賽中,他們都獲得過一等獎。女兒出國後,我在電話中問她:「與外國人語言交流有沒有問題?」她很自信的回答說:「沒有問題!」而且她早已用英語給外國大學生教專業課了,並且還在教外國同學學習漢語。

我們在提高孩子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也注意讓他們儘早向閱讀過渡,以培養書面表達能力。我在平時儘量讓孩子們認識到,漢語是一種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是漢民族人民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漢語文字少,漢字容易學,不需要掌握太多的詞彙。我們拿英語來比較,這一特點就非常明顯。漢語常用字只有兩千多,而英語學習者要想比較順利閱讀中等難度的文章,一萬個詞彙是最基本的條件。漢語是具有音樂美感的語言,它有四個聲調,有平仄變化,我們在說話或寫作時,如果能很好的運用這一特點,就會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並獲得音樂美的效果。漢語語素本身具有意義,它可以用來構成單純詞和合成詞,我們可以根據構成詞的語素聯想到詞的意義。孩子們了解了漢語的這些優點後,對祖國的語言產生了熱愛的感情,就喜歡閱讀書籍了。而閱讀是促進語言能力發展的助推器,是提高書面表達能力的根本途徑。孩子們通過循序漸進的閱讀古今中外大量的作品,既豐富了他們的詞彙量,又增加了不少知識,這為他們後來的寫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他們寫的作文很多時候被老師評為A,甚至A+,他們寫的文章參加全國比賽還獲得過最高獎。

《休斯頓法會講法》中有弟子問:「作為修煉人還要在常人社會工作、學習中努力上進嗎?」

師尊回答說:「要,我剛才已經談了這問題。為什麼呢?因為我傳這個法時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學的人會很多,會相當多。將來會普及到整個人類社會,因為他好嘛,宇宙的法給人修煉呀。人多了那麼就會帶來一個最大的社會問題,大家都出家了,這個人類社會不沒了嗎?所以就不行。正因為我叫你們在常人社會中修煉,修煉的人可以最大限度的符合常人社會修煉,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同時讓人自己真正得法。

  你可以做任何常人的正常工作,修煉的人在任何生活環境當中、任何工作當中都可以做個好人。一個修煉人你在哪裡都必須是個好人。作為修煉的人來講,在常人社會中做不好那一定是自己的責任,沒把自己當作修煉人來嚴格要求自己。老闆雇了你,你沒給人家干好;你是個學生,沒有完成作業,上課不聽講,那你能說你是個好人嗎?好人在任何環境當中你都應該是個好人。你是學生你就應該好好的學習,你是一個雇員你就應該完成好工作。擺正自己與社會、與人的關係,你們都是有思想的。大家平時能夠做的好一些,矛盾就會小就會少,但矛盾還會有。」

從師尊這段講法中我們認識到,一個人修煉之後,並不是常人社會的工作、學習都可以不努力了,都可以不幹了,不僅要努力去干,而且要做好,要學習好,不然的話,就不能算是一個好人,就沒有符合常人社會修煉。我們在這裡講的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它是孩子學習的一個方面,而且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因為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人的素質的綜合體現,它會影響到孩子將來的人際交往、工作成效、事業成敗等多個方面。作為當今的父母,我們應該重視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鼓勵他們多說、多看、多聽、多寫,在輕鬆自由的情況下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中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待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